特拉维夫(Tel Aviv)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春天的(Aviv)小丘(Tel)”,春天,意味着以色列国家复兴的希望,而小丘,特指“堆积的废墟”,隐喻着古代以色列国的毁灭。旧国家的逝去,新国家的建立,在名字中就已经包含了双重意味的特拉维夫,也的确让我体会到了它的两种风情。白天,这个城市给我留下的关键词是“高科技”、“经济中心”,它正高速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节奏迈进;夜晚,热闹的酒吧以及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们,让我丝毫感受不到这个城市和它所在的国家一直没有中断的“战争”以及“冲突”有任何关联。
在从北京出发之前,负责这次行程的芥末堆合伙人一帆告诉我们,在特拉维夫会有一个在餐厅举行的演出,可以一遍吃饭,一遍“感受以色列的文化”,但是这并不包含在整体的活动中,需要自己付 100 美金参加。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活动,其实一直到活动真正开始,我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个活动,但出于对当地文化的好奇,我也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尽管当天的日程安排非常满,甚至有一些同行的伙伴因为太过劳累而退出(比如跨考的老曹,当然,我们至今没有搞清楚他那天晚上是去别处花掉了 100 美金还是赚了 500 美金,总之,第二天他显得更累了。),但是我们所有坚持参加的伙伴们都觉得,自己的决定太正确了。
这个餐厅看起来像个小剧场,外面看起来是这样的——
里面看起来是这样的——
在演出开始之前,餐厅里所有的人都边吃边聊,我们丝毫感受不到有任何特别之处,直到她带着吉他出现在台上。
我可以用“沸腾”来形容现场的气氛,不论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几乎都用一种激动而热情的眼神看着她,这种感觉,我在李宗盛和罗大佑的演唱会上才见到过。我的对面坐着两位老人,一位是当天早上给我们做过演讲的老教授,另一位是他的夫人,保守估计,两位老人的年轻应该在 60 岁以上,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激动(尤其是教授夫人),完全不亚于我身后的以为年轻姑娘。为了不让自己的冷静显得不合时宜,我问教授夫人: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歌手么?”
夫人回答说:
“对呀,对呀!这是在以色列非常非常非常著名的歌手哦!我从 18 岁就开始听她唱歌,我特别喜欢她唱的情歌呢!……”
什么?18 岁开始?我抬头仔细看了看已经开始表演的歌手,我以为她根本不会超过 40 岁!于是,我的好奇心又爆棚了,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位怎样的歌手。教授拿过我的手机,在搜索框输入了一大串英文字母,递给我的时候,上面出现了她的名字和 wikipedia 上的介绍——
Yehudit Ravitz, 1956 年出身,以色列最著名的摇滚歌手、音乐唱作人之一……
简单地说,这是一位以色列非常牛逼的摇滚和爵士摇滚歌手,出道 40 年,出过十几张专辑,老少通吃,看到这里你如果到中国找一个歌手对照,你会想起谁?是不是黄家驹?是不是罗大佑?是不是陈奕迅?如果这几位中的任何一位出现在一个餐馆,并且在餐馆的小舞台上唱上一个半小时,会是怎样的场景?这就是当天晚上我所见到的。
Ravitz 和她的乐队在台上连续不停地表演了一个半小时,虽然都是用希伯来语演唱而我们肯定是一句都听不懂的,但是,现场的本地观众们,几乎每一首歌都能跟着唱起来,现场的气氛也越来越热烈。站在边上的观众,甚至已经跟着音乐开始摇摆起来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句话说的真的很对,语言跟本就不是问题,因为在如此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演唱中,我依然能感受到所有人的欢乐、激动、热情、力量。Ravitz 的歌曲并不是很劲爆,但是很走心,难怪教授夫人一直跟我说,“她非常喜欢她的情歌,我觉得她的歌词写得特别棒!”在说这话的时候,她还会深情地忘教授一眼。从夫人的语言和眼神,我大概能猜到,年轻的时候,她也是个文艺女青年吧。
这是一个让人无比兴奋的夜晚,这种兴奋不完全是来自于对音乐的热爱,更多的是对特拉维夫人生活状态的一种赞许和认同。当我告诉国内的朋友我在以色列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告诉我“注意安全”,虽然按照马叔的话说,我们很享受这种被关心的感觉,但是当我们真正来到这里的时候,更多地是被人们的那种平静所感动。特拉维夫也并非没有暴力、恐怖袭击和冲突,因为就在几天前,这里也出现了巴勒斯坦人杀死以色列人的事件,但这里的夜晚依然充满活力和激情。人们并没有因为战争和恐怖袭击而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他们坚强,自信,渴望和平,热爱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也许,他们每天早上都会跟这个城市说一声“早安,特拉维夫!”就像告诉自己“春天要来了”一样美好。
“你知道么,Ravitz 有两个孩子,而她是一个女同性恋哦。”
教授夫人告诉我。
看来,人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我要问老杜”,《非朝圣之旅 》系列第三篇 。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