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流利说办公区)
芥末堆 怡彭 2016年7月7日 报道
一家公司的风格,与创始人的性格、经历息息相关。有人说,“英语流利说”可能是中国在线教育公司里,最像Google的一个。
布满涂鸦的墙壁、食谱7天不重复的食堂、随处可见的健身器械,走进流利说的办公区,已经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美国科技公司的氛围。但对于前Google产品经理、流利说创始人王翌来说,做一个“形似”Google的公司还远远不够。他要的,是能够改变行业商业逻辑的颠覆性创新。
比如,用机器代替老师?
7月6日,英语流利说在上海发布了基于智能AI技术的自适应移动英语课堂“懂你英语”。流利说方面表示,通过这套课程,用户可以在不依赖老师的情况下快速提升英语水平。
脑认知+自适应,究竟是怎样“替代老师”的?
“一切可量化的东西都存在提升的可能。”回忆在Google工作的经历,王翌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数据的力量。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利用,Google用搜索重新定义了广告,成为过去十年硅谷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
但英语,却被人们认为是不可量化的东西。在王翌看来,太多人把语言看作是一门艺术,教学更多依靠经验,在知识点提炼、学习方法归纳等方面极其原始。正因如此,一套高效、标准化的系统课程,成为了流利说的突破口。
2014年底,流利说便开始为系统化课程的研发组建团队,并从美国请来语言学家、从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的学者Lance Knowles博士担任顾问。从立项到对外发布,这套课程花去了近两年的时间。
教研总监陈华告诉芥末堆,市面上大部分产品的教学方法,都以交际法、自然法、翻译法等理论为基础。这些语言教学理论诞生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之前,不仅相对陈旧,也并不适合移动端智能设备的场景。流利说的“懂你英语”,则以Lance Knowles所发明的RHR层级递归理论为指导,基于脑认知科学,让用户以更高的效率提升英语水平。
据介绍,“懂你英语”课程在教学上有5个主要的特点:
在理念上,RHR理论认为语言的本质是交际,而非单词或语法。因此“懂你英语”不像传统课程一样将听、说、读、写分开训练,而是从听说入手,同时训练读、写技能。
依照人脑的认知规律,以从具象到抽象的顺序安排学习内容。让用户首先学习具体、简单的物体和动作,将分析、推理的内容放在最后,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依照语义将句子拆分成数个语块,引导用户用语块的方式理解句子。相比于复杂的语法规则,语块的方式更符合人脑的认知模式。
基于流利说的语音识别功能,实现机器对用户语音的纠错与反馈。在用户说错时,由机器来实现即时纠正。同时,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训练语块处理技能,提高语言流利度。
不依赖文字,利用简洁明了的图标来辅助理解句子的意义,帮助大脑建立第二语言与实际意义间的直接映射,而非先翻译为母语再理解意义。
正式上课前,用户需要首先进行定级测试确定水平,系统会在定级后推送适应用户水平的课程。课程的学习材料通常以音频的形式展现,辅以图片帮助理解,中间穿插听写、排序、语音跟读等练习环节。同时,系统会记录用户的学习过程,根据收集的学习数据,对学习行为提出建议。
为了测试“懂你英语”的效果,流利说邀请了100名中低水平的用户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懂你英语”课程的学习,其中有超过60%的用户提升了一个欧标(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CEFR)级别;而欧标建议的提升一个级别(0->A1,A1->A2)的学习时间是6个月(假设每天学习半小时)。
这些在2个月内提升一个等级的用户的平均学习时长是36.5小时,而欧标建议的学习时长是90-100小时。据此,流利说在“懂你英语”发布会上宣布,其课程的学习效率比市场上其他课程和欧标的建议提升一倍以上。
与此同时,近年来大火的自适应学习,也被应用在了这套课程之中。流利说首席科学家林晖表示,流利说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在技术层面已经超出其它产品一个时代:
大多数自适应学习公司使用的仍是基于IRT模型的浅层算法,流利说的自适应学习则基于深度学习算法。
用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深度模型替代知识图谱的作用,系统可在数据输入后直接输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做题之前预测学生能否回答正确,准确率高达93%。
在输入学生数据后,系统会用类似于AlphaGo的方式,以出题-模拟回答的模式不断“对弈”,动态计算不同学习路径的收益。
目前,流利说的这套自适应系统已在“懂你英语”的练习环节上线。未来,其课程部分也将逐步引入自适应的功能。
3000万用户“堆”起技术壁垒
谈起“懂你英语”,课程研发顾问Lance Knowles表现的非常兴奋。研究多媒体语言教学三十年、开发过多套机器辅助学习课程的他认为,语音识别技术的引入,让系统能够听懂用户的声音,为用户纠错。基于RHR理论所研发的课程,配合语音识别技术之后,用户才有了不完全依赖老师,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的可能。而年近七十的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流利说合作,主要就是看重流利说的语音识别技术。
过去四年,流利说积累了近3000万用户,留下近500万小时的用户练习录音。“这些数据让我们拥有了在‘中国人说英语’上全球最大的语料库。”林晖告诉芥末堆,“流利说基于这些数据开发的语音识别引擎,是最能听懂中国人说英语的。”这样的结论,是在和国内外知名的语音识别产品对比后得出的。
此前,流利说的语言识别引擎主要用在跟读打分上。而在语音识别足够准确之后,它具备了向发音以外的维度拓展的可能性。现在,流利说不仅能够标出用户读得不够标准的单词,也能够提示用户在语法、语义、语用上的错误。这让流利说在产品课程设计上有了非常大的自由度。林晖甚至表示,在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做一个垂直在语言学习领域的智能语音学习助手也并非不可。
2016年一月,苹果全球高级副总裁Philip W.Schiller到上海访问了这家多次登上App Store推荐榜单的公司。在体验产品、与流利说团队交流时,Schiller很惊讶地表示:“虽然是一个中国团队,但是你们对于技术和产品的追求,这种执着的程度和硅谷的公司很像。”而那时的王翌心说:”对,我们就是硅谷回来的。”
用有温度的产品实现商业化
在搭建好一套足以替代老师的产品之后,流利说的下一个挑战,是用运营和推广,将这套新课程卖出去。首席产品官翁翔坚就是为此而来到流利说的,在来到流利说前,他是阿里汽车事业部产品总负责人。而更早之前,他还是腾讯的王牌App手机QQ的产品负责人之一。
在这个互联网老兵看来,工具的商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当年的QQ也是以工具开始,随后自然地演化出社交属性,而后推出付费功能。在这一点上,流利说十分相似,以工具解决最初的流量问题,用社区提升用户黏度,最后以优质的内容实现转化。
在PC时代,互联网产品的商业价值是以用户量乘以弹窗面积来计算的,而在移动端,最为重要的指标变为了时间。翁翔坚表示,流利说在变现上,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此。平均近30分钟的用户停留时长,是移动互联网上除微信和浏览器类App外最高的。
为了更好的实现商业变现,翁翔坚为流利说带来了两个变化。首先,搭建更多元的内容体系,加入视频配音功能,以带有娱乐、分享元素的功能,将比较独立的工具和社区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提升用户黏度。之后,他又在内容上加入了更多的人工讲解视频替代原先较为冰冷的工具练习。
翁翔坚认为,让产品变得更有温度和人情味,是获取用户认可的极佳方式。辅以排行榜、口语力打分、社区运营活动等方式,让用户感受到学习的快感和成长的喜悦,才有可能唤起用户的学习动力。
据透露,三月至今,通过这几个新的产品改版,流利说用户的停留时间,日活都迎来了大幅的上涨,可以看到产品的进化和迭代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日均学习时长已经超过了40分钟。
做“明天的事”
在王翌看来,从2012年开始创业,到完成B轮融资、积累三千万用户,流利说迄今为止的发展有赖于三个条件:语音识别技术达到足够的精度、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时间点很重要,太早或太晚,都会失去机会。”王翌说。
而现在,如何变现几乎成为了所有工具型教育应用共同的课题。直播课、一对一,迄今为止的大部分企业选择的仍然是依靠老师上课来获得收入。在王翌看来,选择相信“名师”,其实是人类惰性的一种表现,以为有了好老师就能有好的结果。但人们却忽略了两件事:语言是一种技能,比学习更重要的是练习,单纯的知识传授意义不大;人是不稳定的,在可以被标准化的事物上,机器已经可以做的比人更好。
当然,流利说并没有完全否定人的作用,“懂你英语”的高端课程,也包括了在线答疑和与外教上课实际应用的环节。“我们没有很激进,”王翌表示,“会有用户有这样的需求,通过机器课程学习,在外教课上进行实际应用。英语水平越高,这样的需求就越强烈。”
从生意的角度看,如果“懂你英语”能够获得用户的认可,边际成本为零的机器课程,会让流利说有一个极其健康的成本结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依靠人的生意,永远也无法规模化。”对于自己的商业模式,王翌很有自信,“而流利说在规模扩大上不会有任何压力。”
用数据和技术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王翌的流利说正在向它的老师Google看齐。王翌说,他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做昨天、今天的事,要做“明天的事”。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