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吉吉 2016年7月6日
“当时有媒体说我们A股之路受挫,但在我看来,虽然中间出了点意外,但受挫二字未免有些过于严重了。既然VIE都拆完了,我们还在跟其他的人继续谈。”
—张熙首次谈精锐与松发股份中止重组
一、
“我手上的这块机械表售价八万,瑞士纯手工制作的。”张熙说这话的时候,我不免有些意外,好端端地聊着“一对一”模式,怎么突然扯到了表上。
“论时间的准确性,机械表或许还不如电子表和石英表,论价格,机械表要贵的多,那为什么机械表还会有市场呢,因为顾客有不同的需求,很多顾客追求的是品质和服务;为什么机械表能赚钱,因为它卖八万,当然能赚钱。”在张熙看来,“一对一”模式亦是如此。
对于精锐教育所推崇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很多人并不看好的。而作为精锐创始人的张熙这一次的回应可以说很是漂亮。用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既解释了“一对一”的市场需求,又说明了“一对一”的盈利模式。
从这一点上看,张熙身上的那股子灵活劲,从小到大似乎都未改变过。
上世纪70年代,张熙出生于福建北部的一个小城。从小学起,在别人的眼中,他都称的上是“精锐”,成绩几乎从未脱离过年级前几的阵营。
但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他却也是个异类。“我从来都不是那种一门心思只知道读书的人,我成绩好,并不是因为学习得最努力,只是因为我愿意花时间去寻找方法。”回忆当年,张熙忍不住笑了笑。
比如,在那个多数人还沉浸在“题海战术”中的时候,他已建立了自己的“题库”,将错题、难题放入其中,进行删选。再比如,在大多人同学通过“死记硬背”记单词的时候,他却自己研究出了一套背单词的方法,通过谐音、想象等方式记忆,如今不少机构的单词课教的不过也是这些方法。
在校园里,张熙之所以能成为精锐,并不是因为多会读书,只是因为擅长于学习。也正是因为自己知道如何学习,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一门功课的辅导班。
然而,擅长学习的他却也发现的一个问题,“我身边大多数的学生并不知道怎么学习”,一颗种子在他心中埋下。
2006年,这颗种子开始萌芽,张熙从强生跳槽到了英孚,从医疗行业转投教育行业;2008年1月,嫩芽开始生长,精锐教育的第一家学习中心——上海徐汇大木桥学习中心开业。
张熙说,他创办精锐教育的初衷,不仅仅是想帮助学生们提升成绩,更希望能授人以渔,帮助他们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也都能成为“精锐”。
二、
“你看,像吗?我一点都不希望别人说像,我怕被人认出来,我觉得我还是个比较低调的人。”张熙将印着他Q版画像的名片举到脸旁,一边对比一边问我。
名片上印着的Q版画像便是精锐今年新换的主题logo“学霸张”,除了张熙的Q版形象,logo上还印着“哈佛北大精英创立”的字样,北大和哈佛都是张熙的母校。
“我们现在主打高端、精英、学霸等元素,需要这么一个形象,所以他们就把我画上去了,同时用我的形象又能让我给自己的品牌背书。”张熙这么一说,我瞬间明白了为何自认低调的他会如此高调地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
如果我没记错,这一次是精锐成立八年以来,第八次换logo了。与之前那些一本正经的logo相比,这一次以“学霸张”这一卡通形象作为主体的logo显得很有创意。
至于为何选择这样的一个logo,张熙坦言,因为精锐主要针对18岁以下的学生,这样的设计更能贴近他们。而这也是精锐教育今年的创新之一。
很多人都说创始人的风格决定了整个公司的风格,而在创新这一点上,张熙对精锐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刻的。
从学生时代对学习方法的摸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学习上极具创新精神的张熙。而那时,在生活中他也是如此,没有玩具,他便自己拿铁丝等工作制作玩具,还常常将现有的物件拆了之后,组装成新的物件。
这股子创新的劲,也从年少开始,一直蔓延了他创业的这一路。“在教育行业里面,谁也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我们想做的一切别人都能抄袭,做好一家机构的核心在于我们能不能持续地创新和把这些创新的想法转化为执行。”他说。
“同样是做‘一对一’,别人是在一个大教室里上课,敞开式的,而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是安静无干扰的专属空间,这就是一种服务上的创新。”张熙介绍,在教学服务上,他们还会单独为每个学生做讲义、召开教学研讨会、开家长会、提供提供教育咨询等,制定标准化流程,除了帮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之外,还将教学目标锁定在了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上。实际上,在精锐创办之初,就建立了ERP系统,将管理、教学、教师培训等环节纳入到整套营运管控系统之中,保证客户满意度。
在教学内容上,精锐制定了标准化教案,除了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之外,还将教学目标锁定在了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上。
在学习中心扩张上,精锐坚持实施标准化,先搭建标准化的系统框架,再开标准化校区。
“每进入一个城市,我们会先确定每个中心设置多少教育顾问,配备多少老师,培训体系如何搭好,每个中心执行标准化流程操作即可。”张熙坦言,虽然这对精锐整套系统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旦体系实现高度标准化之后,后期实现整套组织结构和运营体系的标准化复制就会变得十分容易。
2014年初,O2O的浪潮袭来。当时已在线下扎稳脚跟的精锐教育在发展模式上再次进行创新,开发了O2O智能学习平台,将其与传统的线下培训相结合,在保持线下“一对一”教学模式优势性的同时,也利用线上来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
如今经过不断创新的O2O平台上包括题库、线上答疑、学习力智能评测、学习管家等内容。其中,通过学习管家这一应用,可以查看学生的课程情况、教师评价、活动情况等。
此外,通过O2O智能学习平台,精锐积累了学生的信息与学习的数据,建立了大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反馈到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践因材施教。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线下培训,这一点或许至今仍无法做到。
“我们希望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它可以有新的创新,这些创新会成为我们体系的一部分,然后继续创新,再成为我们体系的一部分,通过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修复这个体系。”张熙如是说。
三、
当天的收集地点选在了教育+咖啡馆,在收集前,张熙刚在咖啡馆结束了一场有关于创业的分享。
在收集中,不时有同行过来询问等会能否和他聊聊,张熙均委婉拒绝:“不好意思,我的收集到四点结束,四点之后的时间已经排满了。”
我开玩笑地问到,对于时间,他是否一直都安排地如此井井有条?没想到他却非常认真地回答道:“我从小到大都追求高效的时间管理,我是一个效率很高的人。”
学生时代的张熙,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而这一习惯至今仍然保持。如今的他,依然每天都会安排好自己几点到几点该做什么,然后督促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划,使效率最大化。
对于追求高效这件事情,从精锐教育的发展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二。
2008年,当精锐教育的头四所学校开张后,在营销上,张熙便和上海的《新闻晨报》签了一年的广告合同,当年便在上海市场站稳了脚跟,并拿到了A轮融资。
2009年,精锐包下了上海200多辆公交车的广告,进一步拓展获客渠道。短短两年的时候,它便成为了华东地区“一对一”的领导品牌。
在稳固上海市场的同时,精锐南下拓展广州市场,初显成效后,2010年拿到了B轮融资。
然而,在追求高效的路上,张熙似乎也走过一些弯路。2010年末,精锐携1.6亿元重金进军北京市场,然而最后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都怪我们走得太急了。”张熙无奈地说。
当时的他希望在两年之内便结束在北京的这场战争,想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他以为比别人更多的投入便能达到这个效果,却没有意识到北京市场的竞争其实已十分激烈,因此在布局上有些过于激进。同时,他也忽略了一点,教育本该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面对“北上”的挫折,张熙作为一个公司创始人的担当也充分展现了出来。精锐联合创始人、轻轻家教和私塾家创始人胡国志回忆说:“进军北京是当时董事会通过的决定,但最后张熙却把责任全揽在了自己身上。”
在勇于承担责任的同时,曾经一味追求高效的张熙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在追求高效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稳扎稳打,最关注的不该是和对手比较,而是做好服务和教学,让自己的用户满意。”
他将北京的经验教训应用到了未来的扩张中,而之后区域的拓展也较为顺利。此后的北京市场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好转,近几年来用户满意度不断提升,营收持续增长,业务得到了良性发展。
2014年起,一直以一线城市为主要“战场”的精锐开始渠道下沉,布局二三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建了30多家分校。
在拓展原有业务的同时,张熙也扮演起了VC的角色,投资了一米辅导、学吗等多家教育机构。在这条路上,张熙走得依然十分“精明”。
“首先,对于一些还未进入的城市,或者还没布局的业务,我们会通过投资来打开市场,其次,对于学历教育等一些我们本身没有涉及的领域,我们也会通过投资来进入。”张熙说。
在胡国志心里,张熙是一个将创业者、职业经理人、投资者三个角色完美结合的人。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人的带领下,才有了如今的精锐教育。
据统计,截至目前,精锐教育已在全国建立了近200家学习中心,拥有10万名学员,投资了社区教育、在线职业培训、国际学校、在线直播等多个领域的项目,预计今年全年营收将突破20亿人民币。
四、
“如果时光倒回到半年前,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冲击美股,但现在VIE已经拆完,没有回头路了。”张熙是学霸,但学霸毕竟不是神,无法预知未知的未来,就像半年前的张熙怎么都不会想到,半年之前在美股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中国教育公司,如今的市盈率却十分乐观。
张熙猜想,如果最初精锐选择冲击的是美股市场,或许今年年底前就能成功挂牌上市。然而,如果只是如果,现实是当初的张熙在权衡之下选择了冲击A股市场,而此后精锐的A股之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由于一些你懂的的原因,教育培训机构如果想要依靠自身在A股上市其实并不容易。于是今年六月初,完成四轮近7000万美元融资的精锐教育拟与松发股份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通过资本运作冲击A股。
然而,这条消息发布不到一个月,松发股份再次发布公告称,双方未能就交易的最终价格及支付方式等交易条款达成一致。公司认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条件不成熟,遂决定终止本次资产重组。然而,当时的精锐教育已经完成了VIE的拆分。
“当时就有媒体说我们A股之路受挫,但在我看来,虽然中间出了点意外,但受挫二字未免有些过于严重了。”在这次芥末堆的专访中,张熙首次公开回应了“与松发股份终止资产重组”这一事件。
“我们双方可能在意见方面并不是完全相合,所以我们也决定暂时不跟这一家谈,但既然VIE都拆完了,我们肯定还会再跟其他的人继续谈。”无论是对于张熙还是对于精锐,无论中间遇到多少波折,冲击A股势在必行。
而这次意外,却也让张熙再次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本市场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做教育的不应该花过多心思在资本市场,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事实上,就张熙本人而言,对于“做好本职工作”这一项绝对可以给个优秀。胡国志告诉芥末堆,作为一名高级职业经理人,张熙是极其敬业的,敬业到在离开英孚的当天还坚持加班到深夜;作为一家教育品牌的创始人,他对公司战略方向的把握十分到位,精锐至今仍是按照他俩最初一起制定的那份商业计划书所确定的大方向前进的。
而在对自己高要求的“精锐”张熙看来,如今的精锐教育做得还远远不够。如果说要给现在的精锐评个分,张熙谦虚地给了40分,“未来我们还有很多潜力可以释放,开拓剩余‘60分’的市场后,格局会远比现在的大得多。”
或许未来,在区域上和门类上拓展市场,会是精锐发力的方向。
“我对张熙、对精锐充满了信心,我坚信下一个十年,精锐会发展得更好。”胡国志坚定地说。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