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扎克伯格的时候,他说“我是一个完全没有社交生活的人,没有人比我更加了解孤独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会”。于是,我决定投他。 —— David Siminoff
芥末堆 荔闽 7月13日
1999 年的《华尔街日报》有一个标题叫做《The Couple of Silicon Valley(硅谷夫妇)》 ,介绍的一对名为 David 和 Ellen Siminoff 夫妇,而之所以被称之为“硅谷夫妇”,当时 David Siminoff 是硅谷著名的投资人,投资了包括 雅虎、美国在线、网景和亚马逊等公司,当然,后来他又投资了Facebook,而这些公司都某种程度都成为互联网发展史不可忽略的姓名;Ellen Siminoff 则是 Yahoo 的早期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后来成为了早期的重要管理层。
事实上,这对硅谷夫妇还有着另外的身份——教育领域创业者。他们 07 年创立教育内容平台 Shmoop,在没有任何推广经费的情况下,已经在流量排行上,能够坐稳网站排行前 15。现在,Shmoop 上有超过 4000 多个娱乐化的教学视频,涉及不同的学科,包括文学、SAT考试、历史、数学等。同时,经过将近 9 年的发展,Shmoop 已经在美国 K12 领域拥有超过 1500 万用户,并且实现了盈利(免费内容广告收入+个人/学校订阅付费内容)。
“中国将取代美国,带领教育走向下一个时代”
这次是 David 第一次来到中国,行程虽然还未过半,但他已经对这里很多的事情产生了巨大的热情。他非常兴奋地谈论着微信,接连用了 “Convinent”,“Fantastic”, “Wondeful” 等多个词表达了对于这款产品的喜爱,并且不断询问“为什么微信不在其他国家拓展市场”,但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对于未来全球教育市场的论断:“中国将取代美国,带领教育走向下一个时代。而且当中国将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跑通时,美国的创业者会来 Copy 回美国市场。”
而之所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则是因为 David 多年来奉行的投资理念,“永远从7年后的角度看现在。” 这次,他不仅看到了当下中国与90年代的硅谷的相似性,还看到教育行业旺盛的生命力。
“我看到一群极为优秀的工程师,拥有着热情,期待改变世界,一周工作超过 50 小时,并不要求多么舒适的环境,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自我驱动力。而这并不是当下的硅谷,这似乎是我在 90 年代看到的硅谷。” 在硅谷,优秀的人才似乎对创新已经有了“懈怠”,富有的工程师,必须有超一流的待遇和环境,他们的奋斗原生渴望似乎正在衰退。“没有办法让最优秀的人一起做事情,那么这个事情就有极大的可能不成。”
在自驱力和创新力之外,中国市场有着一些“天生”的优势。相比于美国制度化极强的环境(进入美国公立体系需要很长的时间,有很多不同的条例规范),中国教育市场的流动性更好,人们试错的成本低,周期短,能够更快地跑出有效的商业模式。而另一点,则在中国拥有大量的用户群,对于任何一款产品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市场。
“事实上,我已经看到了中国的教育创新公司已经比硅谷的明星公司创造出更为‘真实’的收入,而且未来我能够预见会有更多的中国教育公司 IPO。” David 说到。“当然,我看到的只是7年后。”
教育科技的未来,是教会人们去教会学习这件事情
作为一名活跃的投资人,面对从12年的开始这一波教育科技的潮流,David 并没有出手投任何一个教育领域的案子。在他看来,所有的案子都不是那么“Great”,至少没有比“Google”好。
用“Google”来比,是否要求过高了?
但 David 并不这么看。在 David 的眼里,未来教育本质是教会学习本身,如何有效地学习,才是问题的根本,否则即使再好的科技,都会某种程度上变得“无用”。“科技是一种‘文化’,记得暖气技术么,它的出现让冬天上学成为了一种常态。”
另外,多年的投资经验告诉 David,好的案子必须具备一些要素:必须要解决一定的问题;这必须是一件有壁垒的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市场要足够大,也要有足够好的增长空间。这些都构成了他并不出手教育行业的理由。
那么未来是否会出手呢?这个答案则是肯定的。“我相信站在7年后的未来看现在这一刻,也许就在现在。”
文末福利:David 创业小课堂:大象 or 企鹅?
在硅谷,当你失败了以后,有两种“疗伤”方案:像大象一样,被同伴保护在其中,一直等到伤口愈合,健康后再独立上路;又或者像企鹅一样,用残酷的方式催促其在恶劣的环境中自我疗伤,独自生存。
记住这两种方式都行,但千万不要在中间态,那么你一定是失败的。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