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学校抱团做教育集群——教育资源均衡与教育公平的新曙光?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学校抱团做教育集群——教育资源均衡与教育公平的新曙光?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摘要:集群化办学这条路能否走通?

1.pic.jpg

(9月23日,十八中学办学研讨会后,京津沪渝学校教育创新共同体成立)

芥末堆 宁宁2016年9月29日

在一所普通高中,可以听到专业音乐学院的老师讲课,也可以到一所职业学校体验咖啡糕点的制作。当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产生连接,当一所学校与多所学校产生连接时,这一设想便不再只是想象,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地发生。 

区域教育集群化便是一个区域里多所学校产生连接后形成的一种教育生态。在这样一种教育生态下,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学校的管理都发生了变化。

“不躲避任何带有资源的人走进十八中”

9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办学实践研讨会上,方庄教育集群理事会执行会长、北京十八中校长管杰介绍了十八中与周边学校发生连接的过程及连接后的办学实践。

2009年暑假,为了解决音乐师资不足,十八中找到同在方庄的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开始了联合办学的尝试。此前,尽管两所学校同在方庄,却因归属不同,鲜有交集。联合办学后,拥有强大的音乐师资与优质课程资源的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与拥有优质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十八中学,互相弥补了各自的短板。 

2010年,两所学校成功的合作办学引发了丰台区教委的注意。同年5月,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为龙头,涵盖当时方庄地区27所(现25所)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教育机构的方庄教育集群成立。这一年,教育集群也被列入丰台区“十二五”教育规划。

丰台区教工委书记、原十八中学校长薛红在研讨会的致辞上谈起方庄教育集群成立之初时表示,集群以“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为主旨。

管杰强调,集群是一个自组织,不是一个行政层级。在他看来,即便是作为集群内龙头学校的校长,他也不是凌驾其他校长之上的领导,成员校之间是平等的。他补充道,教育集群的另一个特征是开放性。集群自组织不是封闭的,而是要逐渐扩大,开放办学,“不躲避任何带有资源的人走进十八中。” 

这个“自组织”有自己运行的一套管理模式。管杰介绍,集群内设代表大会,由监事会、理事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理事会下设秘书处、测评中心、课程研发中心、联络部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他特别提到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置的初衷即是解决集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课程资源的共享是集群的核心所在。十八中的课程体系中有一块集群共享课程,包含教师专业培训课程、名家大师课程、特色体育课程、职业体验类课程和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这些课程是基于集群内各成员校的特色课程,跨校区、跨学段开发,横向贯通成员校的课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比如集群内的“新音乐教育”课程,由中央音乐学院老师授课。十八中的音乐厅,集群校如果要用,只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即可免费使用。如果使用有冲突,由集群办公室协调。

另外,职业体验课程也是集群内开发的特色课程,基于集群内的一所优质职业中心校。管杰称,一些职业体验课需要相应的教室和配备一些教具,如果去专业的职业学校上这些课程,则可以省去学校的这部分办学成本,同时又能保证教学的专业性。

纵向上,方庄教育集群也在尝试打通各个学段课程的连续性。足球是十八中学的特色学科。在集群内,足球的课程从幼儿园一直贯通到中学。这也保证了在足球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能从小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 

集群还建立了线上云平台,上面有成员校老师制作的两万多节微课。管杰介绍,这些课程为学生线下学习,教师线下培训、交流等提供了资源。

此外,课程融合的同时,集群内各成员校的教师也能在集群内的学校间流动,并一起开展教师培训,分享讨论教学经验。

管杰希望,未来可以将现在1+N的集群发展模式演变成N+N的发展模式,在寻求利用集群内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持自己的特色,最终实现方庄地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多地集群化办学的尝试

23日上午研讨会的最后,京津沪渝学校教育创新共同体成立。下午,四地集团(集群)化办学的校长们集聚一起探讨这一新的办学形态。

上海的集团化办学早有动作,且发展成熟。不同教育集团探索出的办学模式也有不小差异。

一开始集团化办学多是由一个地区的龙头学校发起,区政府给予支持。但学校集团化的开始之路并不顺利。丁利民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上理工附小校长。集团囊括了五所学校,其中三所是普通校。成立集团化之初,校长们的心里各自犯起了嘀咕,集团会不会剥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校长在集团中的地位怎样。这些不确定让成员校忐忑不安。 

丁利民说,作为核心校,这时就要主动提供资源,分享给集团里的成员校,打消他们的顾虑,逐步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

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形式多是松散的联盟式,个别采用紧密型的组织方式。管理上多采用理事会的管理模式,各成员校的校长轮流当值理事长。集团内多是先有一个核心校,核心校的办学理念融通集团,形成集团的共同价值追求。

对于松散的联盟式集团来说,集团发展的方向是去核心化。丁利民介绍,集团成立之初,上理工附小是核心校,成员校多是薄弱校,集团内校际之间的差异很大。这时候,集团的迫切需求是让这些薄弱校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好学校。在形成共同的价值基础之后,成员校要发展自己学校的特色。这个阶段就是去中心化,鼓励各个学校追寻自己的发展权,走向各自的优质。

上海建平教育集团则是紧密型的联盟,建平中学是集团内的核心校,学校探索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和谐的价值取向成为整个集团的价值取向。加入集团的成员校都是认同这一理念。这也是成员校之间的唯一纽带。建平集团内的每所学校都有一个金苹果的文化标识。

建平中学副校长、建平教育集团秘书长郑朝晖介绍,为了保持成员学校的鲜明文化特征,集团内所有的干部统一培养。目的是无论谁来当校长,都能把控学校的统一价值取向。同时,每年集团开展两次统一的教师培训,培训中传递集团对教育、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的认识,保证集团建平特征的清晰、明确。“我们不希望因为加盟学校的变多,我们集团的特色个性就越来越弱。”

集团内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共享,共建集团特色品牌课程是每个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内涵。

上海嘉定区迎园教育集团以迎园中学为核心,练川实验学校、迎园小学、新成路小学作为成员校加入其中。迎园教育集团理事长、原迎园中学校长祝郁在论坛中介绍,四所学校共建了一个九年贯通的人文空间实验室课程群。课程由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历史理解与公民责任、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艺术体验与创意表达四个板块组成。每所学校根据各自的特色负责一个板块。学生的作品以陈列和节目演出的方式展现。在分享中互相碰撞、不断思考改进。 

建平集团的课程模式是辐射型,集团课程形态以建平中学为核心。纵向上,各成员校之间学段打通。横向上,学校与学校之间打通。每所学校的名师和特色课程在集团内的学校之间流动起来,建立教师和学校互访的机制。

分享之外,建平集团内12所学校还共建一些特色品牌项目和品牌课程。郑朝晖称,这是目前集团发展过程中最新,也是最有挑战性的,“它的存在标志这个集团已经从一个利益获得的角度到一个利益分享和利益共建的层面。”

集群化办学能否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

以区域内的龙头学校带动区域内薄弱学校的发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区域间流动、流通,从而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和公平。这是集团(集群)化办学的愿景。但愿景能否变成现实?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在上午点评十八中的集群化办学时笑称,这是一个“非法组织”。国家政策层面没有一份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正式文件,学界对此的研究也远落后于实践。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坦言,集团化办学的实践经验已经很丰富,校长们在逐步摸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但学界的研究还未跟上。

杨志成说,集团化办学有两大价值取向,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校办成一所好学校。另外一个是促进优质教育发展普及,让一所学校的学生能够享受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他还表示,这或将预示了一种教育专业托管形式的诞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口。

但杨志成也直言,这种办学的形态也面临一些难题,比如政府的授权,在没有任何正式文件支撑的情况下,集团化办学顺利推进的一个前提便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授权和支持。从集团内学校层面来看,如何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如何实现核心学校的文化、资源辐射也是难点。

上海教育学会秘书长苏忱更为审慎地看待集团化办学的形态。他直言,目前出现的这种集团化办学的形态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是在追求公平、均衡的教育与追求优质、精品教育之间的双向矛盾和高度冲突下,产生的一种教育形态。“你要解决均衡化,势必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你要解决优质教育、精品教育就要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它是当下的无奈之举。”

苏忱同时表示,这是中国体制下的一种特色办学形态,换做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下去。因为只有在政府的介入、引导,采用各种手段时,才可以促成这样一个教育集团或者集群的出现。

但在苏忱看来,这不是一个长期的行之有效的办学制度。他解释,这种办学制度与现在倡导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指向相违背。如果一个学校坚持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独立法人治理结构,那么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上级管理部门的板子直接打到这所学校的校长,“现在集团化办学后,板子打谁?”另外,在现有学校的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下,集团化办学后,督学怎么督,考评怎么考,拨付给学校的经费如何使用。在没有针对集团化办学的新制度出台前,如何解决现有办学管理制度带来的冲突与矛盾,这将是集团化办学面临的现实难题。 

不过,苏忱也称,“它目前也许还是解决教育公平与均衡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在看到问题的基础上,他也为集团化办学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建议。

首先,他认为集团化办学一定要考虑提升成员学校的美誉度,增加成员学校社会信任度。保证这些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提升品质,打出品牌,让学校在社会上得到更多理解。

他提醒,互惠互利是集团化办学的支撑点。没有这个基础,集团很可能就会迅速解散。“如果管理不考虑到这点,就办不下去。”苏忱认为,要做到互惠互利就要使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各个主体都能努力创造价值。

在苏忱看来,不断解决问题是集团化办学的关键。教育的区域化特征明显,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都存在较大的办学差异,将几所学校集合成一个教育集团,再将几个地区的教育集团联合起来,其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他建议,每年集团或者联盟的会议上,列出这些问题清单,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判断是管理上的矛盾,还是协调上的矛盾,或者学科上的矛盾。找到这些矛盾点,逐一解决。这样才会使得集团化办学走得相对久一些。

他建议集团化学校要寻找实施路径,考虑组合式课程。学校间互通师资、互相借用环境,共同组织和策划活动,实施走班制的教学形态,提供适合各类学生的特殊课程。最重要的是,要打造有特点、有亮点的办学品牌。找到这些具体的实施路径,可以使集团化办学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当外部支持增加时,内部团体也能获得更大的力量。

苏忱最后强调,解决自组织运转的权利和义务是保障。“如果我们不解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集团化办学说实在的,一件事情的不愉快就散了。”他认为,要建立集团化办学,“把丑话说前面”,设置详细的规定权利与义务的章程,能够帮助集团化办学走得更好。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学校抱团做教育集群——教育资源均衡与教育公平的新曙光?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