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回顾】聊聊今年早幼教、素质教育产品的新变化

作者:东瓜 发布时间:

【回顾】聊聊今年早幼教、素质教育产品的新变化

作者:东瓜 发布时间:

摘要:关于早幼教、兴趣教育、素质教育。

reading-1156865_960_720.jpg

(配图来源:pixabay)

芥末堆 东瓜 10月1日

【回顾】是国庆期间芥末堆为读者们策划的一档栏目,16年是教育产业不平静的一年,让大家在休假之余,能够每天阅读一些教育领域在16年这半年多值得回味的人和事。

国庆假期到了,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在这个为祖国母亲庆生的欢乐假日里,东瓜接到上级通知,要谈点轻松的,关于我看的领域,关于感受和心得,关于堆里的八卦与撕逼。

我所看的领域与分数关系不是很大,是早幼教,兴趣教育,素质教育这几类,其中,后两类可以合并,因为我私以为乐器艺术学习和科创类学习有一定区别,所以将其分开。在这一年,我辗转多地,与不少从业者探讨这类市场的趋势,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门槛降低了,学习变得更有趣

这不是创业者促成的,而是消费者、使用者促成的。或许是大家对于教育这个词的理解变得更宽泛,更包容。是消费者开放的态度造成市场的转变,是消费者的选择。

具体表现为:

  1. 艺术类的产品,慢慢不再强调“练好一首曲子“,更强调“感知艺术的美”;

  2. 轻学习产品(教育综合体)或以活动形式(早幼教)来学习的产品无论to b 还是to c都越来越多;

  3. 涵盖技术作为教学手段(VR\AR\体感),或教学内容(STEM)的教育产品,逐渐从有,到优化,内容更体系化,硬件产品也越来越优质。

从“练好曲子的匠才”到“感知艺术美的普通人”

这件事要从我和堆里两位小伙伴的一次写稿计划说起。此前,芥末堆曾发布文章《【42号实验室】用科技改变钢琴学习方式,是对是错?》,虽然稿件并不长,但这篇稿件却写了长达三周之久,差点“难产”,追究原因,就是因为我和怡彭,墨墨吵了太多的架,起码有三四个晚上,我们仨把堆里所有的人都吵走了,还没有争个对错出来。

我们争论的点就在于:钢琴是用来玩儿的,感知音乐的美的,还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先学乐理,知道自己在弹什么。

再究深一点:学习钢琴的过程,钢琴是人与音乐的媒介,我们使用钢琴来感知音乐,乃至驾驭音乐;还是说学习钢琴是人与钢琴的互动,一定要把这门乐器做到精通,成为钢琴家乃至艺术家?

我们的“撕逼”是从the one钢琴上的指示灯开始的。

我体验了传统钢琴教学的线下第一堂课,课堂上,老师从指法和琴键教起,她告诉我一定要慢慢记住指法才能弹好,并且不要记顺序,须记住自己弹的乐音。我慢慢尝试,练了两三天,弹曲子还是很慢。

然而,此时墨墨依靠指示灯已经可以徒手弹《天空之城》了。

怡彭:“我就觉得这种APP,就是教你弹曲子,但是,你离开指示灯,就没办法弹了。”

墨墨:“没有啊,我弹多了,就记得了,就可以离开指示灯了,而且这样不是更快上手,让我避免之前枯燥的学习,更快喜欢上音乐吗?”

怡彭:“但是之后要弹快的曲子,你一开始就跟不上指示灯了。”

墨墨:“我可以把曲子的速度先调慢啊,这些APP都有功能的。”

东瓜:“那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在弹什么音不是吗,也没有节奏感,升调降调这种乐理也不会知道。”

墨墨:“不是,我并不想成为音乐家啊,我觉得这样弹,我很开心,就可以了,我想知道,如果我不知道这些知识,会对我以后弹下去有什么影响吗?况且,如果我想了解,APP里也有这样的章节让我知道乐理知识啊。

我们不得不发现,墨墨的看法或许是目前更多家长的看法了,即,“我让孩子学艺术,初衷并不是希望他成为XX家,只是想让他多接触,有个音乐启蒙。”但是事情是到后面才发生改变的,家长交了钱,周边家长有攀比了,学校有竞争了,奖状,考级才随之而来。而之后的事情,其实只是家长需要一个情感回馈,而情感回馈并不是孩子一定要成为艺术家的,并不一定需要获奖,拿到证书,培训机构开始想越来越多除了竞争之外,其他的办法让家长获得情感回馈,这两者是可以平衡的。

学音乐的门槛在降低,将乐器作为人与音乐的媒介的概念在慢慢起伏,哪怕是以乐器培训为主业的各类培训机构,慢慢不再如原来一样强调考级,而更看重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如此前芥末堆报道的以集体钢琴课教授音乐素养的天使音乐教育,目前已与教育部装备中心合作作为研究项目,如更像玩儿音乐的the one,又如美术类产品彩翼美术,也在今年推出彩翼盒子,将学习美术的门槛降低。

越来越多艺术类教育开始降低门槛,让音乐艺术不再看起来高高在上,鼓励学生玩起来。美术,音乐,乐器等在慢慢变成真正的美育教育。

活动式,体验式教学正在流行

此前,早幼教产品多为教玩具概念,为孩子准备,或者直接对接为幼儿园。但在今年,越来越多以家庭教育场景,亲子共乐的产品面世,并开始慢慢注重期望孩子与家庭互动,减少看电子屏的时间。如以音乐启蒙为主的么啊宝宝魔纸琴,以及各类虚实结合、AR产品,如葡萄科技万趣空间,维兜,梦芽科技等等。今年也涌现出一大批儿童陪伴型机器人,从百度七剑客雷鸣创业做成的智小乐,到馒头机器人,小西镜等等,AI或将成为早幼教领域的下一热点。

针对幼儿园方,受到《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等政策影响,目前区角活动,区角内容类策划产品正在受到欢迎,但目前来说,依旧为蓝海市场。数据方面,如此前报道的亿童文教区角活动设计这一项业务,目前每年能为其贡献1亿多收入,而以区角活动策划作为社交主体的互联网产品幼师口袋也在今年拿到千万元融资,在零推广的情况下,已有20万幼师用户。

除却学习产品变轻,注重亲子互动、活动式教学外,体验式教学也在产业界中慢慢流行。如在年初被炒得火热的教育综合体项目。截至现在为止,在教育领域,新东方百学汇仍然为教育综合体的孤品,但在房地产界,由于房地产产业升级,附加值增值等因素,越来越多房地产商正在加入这一领域。除却大陆的房地产商,台湾地区的教育综合体项目文化大学教育推广部也已十分成熟,目前也正在寻求进入大陆的契机。

万科.jpg

万科社区营地服装设计,油画课场地)

万科咖啡.jpg

(万科烘焙、咖啡课教学地点)

轻体验的形式,丰富多彩的课程,优质的教学空间都在成为除重教学外吸引消费者的利器,在未来,或许学习本不是一件很“重”的事情。在政策层面,今年首都北京教育未来五年规划中已把继续教育提上日程,将推进设置社会“学分银行”,已能看出鼓励推进的苗头。教育综合体在日后或将很有市场。

VR、AR等技术改变教育方式回归理性,STEM教育内容呈体系化发展

目前,技术融入教育有两种方式,其一为技术改变教育方式,如VR教育、体感教育、AR教育等,改变教育手段,其二为技术融入教育内容,如目前很火热的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等。

在技术改变教育方式方面,这一概念在过去两年都存在。但在今年,拥有内容的VR教育产品,体感教育产品在慢慢面市,如网龙华渔的VR教室,以及给使用者提供的VR建模工具、VR技术公司诺亦腾跨界教育,为内容方提供技术支持等。体感教育产品新节奏在今年获得PRE-A轮1100万投资,体感教育公司嘿哈科技也在今年5月获得千万级A轮融资。

在走访中,不少从业者都告诉我们,VR等使用技术改变教育方式的产品研发者和投资人开始回归理性,重新研究应用于教育的场景,而不再简单粗暴做没有内容的demo了。此前,一直研发幼教VR产品的大腿VR,目前也准备进入市场,在他们的产品中,课程拥有了初步的板块,孩子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拼搭模型了解结构,并能通过连接3D打印机将拼搭的实物打印出来填色。

技术改变教育方式正在一步一步走得更深入。

而在技术融入教育内容方面,STEM、STEAM类产品的课程设计在今年能明显感受到正在走向成体系化的发展,且越来越强调研究课程的评估方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培生、国信世教等STEM项目开始强调评价体系,课程反馈,而不再将STEM课程变为一项科普课程活动,培生甚至扬言要做出中国STEM的课程评价标准。不少创业类机构的课程也正在慢慢构筑自己的课程体系,与评价方式。

此外,今年在编程机器人的方向也迎来了一次小爆发,不少投融资、面市消息从该领域传出,如Makeblock、索尼的编程机器人正式进攻中国市场,奇幻工房获2000万美元B轮投资,乐高发布wedo 2.0产品等等。

从这一层面来说,今年,STEM等包含技术教学的课程设计方式正在走向体系化,正规化,从业者们开始不再只借助STEM的壳推广产品,慢慢沉下心来研究课程设计内核。

以上便是今年东瓜的奔跑时的一些感触,当然,可能对于行业来说好的变化居多,至于更详尽的总结失误等等,请关注东瓜的新年篇记者札记。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回顾】聊聊今年早幼教、素质教育产品的新变化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