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付费产品进入 5000 所学校,比别人早一步的易教如何打磨智慧校园系统?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付费产品进入 5000 所学校,比别人早一步的易教如何打磨智慧校园系统?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摘要:五年后才是教育信息化产品的爆发点。

class-377117_960_720.jpg

(来源:pixabay)

芥末堆 宁宁 11月22日

翻转课堂教学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集教学计算机、音箱、物联网路由器和无线路由器于一体的可控制教室温度、湿度的云终端。

人们对智慧教室的想象越来越清晰了。

曾有学者对智慧教育下定义时称,智慧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

而这一定义实现的载体便是智慧教室。人们对智慧教室构想中有两个核心点,一是智慧教学软件系统,二是智能传感系统。在上海易教CEO徐少权看来,实现这两点的基础是物联网技术的覆盖。 

这也是易教布局智慧校园产品的思路所在,先研发布局物联网技术,再做产品应用。

要做智慧校园,先解决基础网络设施

“讲智慧校园肯定要回答一个问题,智慧从哪里来,怎么体现智慧?”坐在4楼办公室里的徐少权谈及公司智慧校园产品的开发思路时,语速平稳,停顿适当,像知晓谜底后的层层倒推,逻辑清晰。

要实现智慧校园,首先要实现物联网技术的覆盖,研发物联网网络覆盖技术及相应硬件,搭建底层平台。这是10年前徐少权就想好的思路。

一直身处国外做教育的他,对教育信息化的感知更加敏锐。他理解的国内外公认的实现智慧教育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基于大数据,通过建模给予智能化建议。比如通过采集大量课堂数据,得到教师教学的准确情况,“一个学校课堂参与率是90%,如果一个老师只有70%,低于平均值的30%,如果把这个模型一建,这个老师肯定有问题。”他解释,大数据的原理就像拿着放大镜找缺点一样。另一种是基于智能化传感器达到教室智能化,比如自动调节室内光线变化,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等。

采集课堂数据,实现教室智能化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徐少权认为,物联网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自动采集数据,另一个是传感器的介入,实现智能化感知。如果没有成熟的低成本、低功耗的上网设备,智慧校园就无法实现。 

2006年徐少权在国外做物联网网络覆盖技术的研发,三年后回国成立上海易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做智慧校园的软硬件产品。

实际上,国内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正是基于基础网络环境的完善。今年11月初,教育部发布的《2016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里披露,截至 2016 年 6 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比例为 87.5%,其中,带宽在 10M 以上的学校比例为 64.3%。

设计产品:关键是研究透教学模型

相比于技术难题,徐少权坦言,做产品应用某种程度上更为复杂。做面向国内的应用也意味着要钻研国内的实际教学。

“如果你的产品要想走得远,根子上是老师愿意用,家长也支持,校长也不排斥,否则的话那就是一个摆设。”徐少权分析道,易教在做产品时首先是研究国内的教学模型,国内学生在学校只有两件事,上课和做作业。老师的任务也只有两件,上课、改作业。“我们就要想,从技术角度能给他提供什么样的支撑。”

从学生角度,易教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学习效率。对于K12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学科词汇量的积累是关键,文科类要大量阅读,数理化主要是上课讲和听,需要提前预习。在徐少权看来,这些是大的教学模型,设计到具体学科还要做一些变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研究透就走不远。 

理解了教学的基本模型后,易教开发了一个智慧教学平台,这个平台包含有作业辅导系统、智慧课堂系统、导学预习与翻转课堂系统、私有慕课平台、背单词系统等。 

其中作业辅导系统支持教师录制习题讲解视频,并上传到系统里,供学生下载查看。学生既可以通过PC端在线查看各个知识点的作业题讲解,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观看。而教师端则看到每道题学生观看人数及加入错题集的学生人数,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业系统解决了教师重复讲解习题的负担,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时时在线解答疑难问题的便利。

作业辅导系统之外,学校使用最多的就是智慧课堂系统。这套系统包括智慧课堂软件、教师移动授课系统、学生学习终端、Wi-Fi双频增容器,还有集教学计算机、音箱、高拍仪、双频物联网路由器、无线路由器和智能中控等六个终端于一体的智慧课堂云终端。老师上课时只需要在云终端上刷卡就可以启动六个终端。

课前学生可以在系统上查看预习内容及微课视频,完成老师推送的检测题目。课堂上,老师可以随堂提问,直接送达到学生的学习终端。提交后,系统可以即时生成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做统计分析。这极大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打磨产品:从“大而全”到“做减法”

简单开发一个产品功能并不难,但要让这个功能用起来就非易事了,更难的是找准用户最需要的稳定功能。易教一开始追求产品功能的“一应俱全”,原来分别为学生、教师、家长和校长各开发了一个APP,但后来逐渐发现,学校常用的功能就那么几个。运营一段时间后4个APP的主要功能被整合到了一个APP中。做减法的过程就是对产品应用场景的进一步理解的过程。 

徐少权说,这个过程相当煎熬,“2013年到2014年是最累的,因为产品模型实际上摸清楚了,产品功能也有了,但是给用户的感觉就是不稳定,有些功能不是他想要的。”之后的过程就是不停寻找,剥离伪需求,精细化打磨产品。

易教的研发项目主管被要求每年至少进校听20节课。徐少权解释,研发人员的有自己的思维。当得到一个任务时,他会很快从技术角度实现这个任务要求的功能。但好不好用他就不再考虑了。只有走进教室,他才会意识到好用是另一回事。徐少权举例,课堂电子白板的开关按钮,技术人员会理所当然地设计在上面,但是当他走进教室发现设计在上面,女老师够不着、关不掉,还是应该放在下面。如果不走进课堂,研发人员就没有这个意识。

类似的细节还有,课堂系统软件里,每个学生都有头像。一开始的设计是头像大,学生的名字小,但在课堂具体使用这个功能时暴露出问题,学生名字因为字太小,不好找,过大的头像反而没有实质效用。

最难的是对用户需求去伪存真的过程。“有的老师你要问他功能需求的时候,其实他也是拍脑袋想象的,他其实提得没有那么准,你真把他想的功能做出来了,用一两个月,他会又提出一些新的不同看法。”徐少权多次强调,产品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痛苦。 

市场上做面向K12阶段的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公司不在少数,互相抄袭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同质化竞争也异常激烈。徐少权对此并不担忧。提早五年布局,易教在技术上占得了先机,这为易教打磨产品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徐少权认为,易教产品的壁垒首先在于过硬的基础技术,从软件到硬件,从平台到APP易教都具备。“特别是硬件上解决不掉线问题是个巨大门槛,物联网服务覆盖这块,你真的能解决80个不掉线这个是有难度的。”另外,在他看来,智慧校园系统庞大,从教学到教务形成一个闭环,单纯复制某个功能非常难卖,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抄袭者最大的挑战是从抄功能到好用,到形成品牌获得认可,至少需要2到3年的周期,“好多公司撑不下来两三年。”而深耕7年的易教,有足够的优势抢占市场。

目前易教的智慧课堂产品进入了将近5000所学校,包括初、高中在内。不同于很多免费进校的智慧校园产品,易教从产品推出之时就收费,市场总监房强虎介绍,每个教室购买产品的价位在5万到20万不等,根据学校需求,项目内包含的产品模块也不一样。目前他们主要通过代理商以项目的方式输出到学校。

建设STEAM教师培训中心

在深耕教育信息化产品之外,易教还着手开发了STEAM软硬件。逻辑与智慧校园系统类似,先解决技术,搭建平台,再设计课程体系。

徐少权介绍,还在国外时就非常看好STEAM教育市场,智慧校园的产品做完后就开始把精力投向STEAM领域。他解释,与美国相比,中国教育弊病更多,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脱离,单学科的课程体系将知识碎片化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被削弱。教材体系上,国内教育也多偏理论,缺乏科技素养的培育。科技素养在徐少权看来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素养,一个是工程素养。这些也是未来的主流技术。“我认为未来来看,这个市场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打算投很多钱,我们融的钱还继续往里投,都要投两个亿进去了。”

3年前,易教开始调研STEAM教育市场,开发硬件和软件平台。目前易教开发的硬件有3D打印机,各种传感器模块,还有Arduino开源电子原型平台,可视化编程软件等。除此之外,易教还开发了一个STEAM云平台。云平台上既可以支持学生线上观看STEAM课程,也支持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平台的社区里,发起众筹,实现商业化的转化。

硬件和平台具备后,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成了关键。徐少权介绍,课程体系将按照学生的年龄段来划分,“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所有的孩子科技素养,把未来10年主流的技术素养根据年龄结构,一点一点告诉你,等你高中毕业了,或者你上大学了,对哪方面感兴趣,你真的能创新。”

徐少权认为,STEAM本身就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未来构建的课程体系也将注重与学生日常课程体系的融合。他介绍,易教已开发的40多个智能硬件编程项目,大部分融合了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数学课和物理课。3D打印与计算机通用技术整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适合中国,要分成初高中,小学还要划两个等级,低年级和高年级。所以要不断投入。”

课程上目前易教主要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另外还计划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合作,一起开发课程体系。针对STEAM教师缺乏的问题,易教买下一栋楼,专门作为教师培训中心。徐少权介绍,这个培训中心将会被装修成不同的教室,根据课程配备设备,每期可以培训近500名老师。除不定期培训老师外,培训中心还将在寒暑假安排学生参加“创客夏令营”实训。

与市场的热度相反,无论是谈及智慧校园系统,还是STEAM教育,徐少权的语气始终是不紧不慢,他多次重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0年前,他预料智能设备的发展将会重塑教育形态,移动端的学习将成为主流。10年后,与他预料唯一有出入的是,这股移动端的学习趋势提前来到。“我只是比人家提早布局了5年,事实上是这么回事。”

纵观国内如今的教育信息化浪潮,徐少权认为,现在产品95%的功能仍然在电脑上,5年后,他相信从功能角度看,50%的功能都会移动到手机、iPad上,10年后,这个数字将会上升到85%以上。

之所以预判5年后才是教育信息化产品的真正爆发时间点,徐少权说,就智慧校园产品来说,需要一个数据积累的过程,5年后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更精确地建模,实现更精准的智能化建议。这也是易教智慧校园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付费产品进入 5000 所学校,比别人早一步的易教如何打磨智慧校园系统?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