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深度 | 一个老师、一个年级的好课堂,是如何一步步设计出来的?

作者:校长派 发布时间:

深度 | 一个老师、一个年级的好课堂,是如何一步步设计出来的?

作者:校长派 发布时间:

摘要: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溯本求源,运用有效的方法建构课堂。

1b.jpg

无论是我们的老师去听课、评课还是上课,都必须真切地看到我们的课堂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为此,我们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溯本求源,运用有效的方法建构课堂。

                                                                         ——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周志英

学习是一件什么事情?

《脑与学习》里面说,学习是寻找与创建意义的过程。

什么叫意义?学习内容本身不代表有意义,只有学习者把学习内容和已有的知识建立了联系,才会产生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信息是否有意义的认知,比是否理解更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学习,就会发现意义是个体化的,人和人不一样。同样的学习内容对于你来说有意义,对于我来说可能是没有意义的。

要把学习内容和自己建立联系,此时才产生意义。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经验不一样,产生的意义不一样,这就为我们展开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

  • 一节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eb2416a.jpg

1、“输入和处理”环节——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在课堂上呈现问题,目的就是为了刺激学生能够引起注意,如果再配上图片这个工具就更好用,因为人们的认知首先是基于图形,其次才是基于文字。

所以材料不仅仅要基于文字,配上图片对学生的刺激会更强一些。

这是数学想表达的“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大越接近于圆”,不如配上这样的图片,让它有动态的演示过程,从而知道多边形边数越来越多就更像圆。

0a0c835.png

如果只能使用文字,文字应该用一些修辞说法,夸张、比喻、拟人。

比如这是我们地理课本的题目,编得很有意思:第一节课——如何与地理“谈恋爱”,第二节课——地球号“探秘”,第三节课——“练就经韬纬略”,第四节课——“人在囧途”......

ccf5320.jpg

让学生提前知道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也能激发起足够的注意力。

雕塑课要求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雕塑泥调整到最合适的干湿状态,但这个至少需要提前三天的准备。

e55bd4b.jpg

所以老师以周为单位,以任务单的形式告诉学生每周的具体安排。同时在每一周的具体安排里每一节课非常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要确保雕塑泥可以使用的状态、需要准备的雕塑工具。

 2、“编码”环节——如何教学生最难学的知识?

编码需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生有效的学习心得。从编码到储存是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

长时记忆有两种,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还分为语义记忆,情景记忆。内隐记忆分为程序性记忆,自动化记忆和情绪性记忆。

c4389f2.jpg语文记忆

语义是最难的记忆,概念、文本阅读、解题方法、实验、法则,都是语义记忆,我们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语义记忆,所以我们在教学生最难的知识,学生学起来非常的难,我们的教学也会非常的难。

3f6d0c4.png

对语义记忆,我们研发出几个工具:第一个是组块,第二个是形象,第三个是图示。

▼(1)组块

想理解大量东西可以用组块来显示,这里有多少圆,非常乱,数量不清楚。可以基于组块的方式,五个一组。

8f5c043.jpg

三角形的概念也可以用组块的方式——不在同一条直线一个组块,三条线段一个组块,首位顺次相接一个组块。

▼(2)形象

情境记忆非常容易,所以可以用情境、图像来转化。

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用形象的图形把它画出来,非常容易引起记忆。

微信截图_20161206124227.png

生物学的细胞是非常微观的东西,用橡皮泥把它做出来,能够加深的学生理解和记忆。

6584f8c.jpg

这是思想品德课。这节课让学生分析我国的人口政策变化,学生生活在这个时代,怎么理解这个很抽象的概念?老师用画家谱——画妈妈、爸爸、姥姥、姥爷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对抽象客观现实的理解。

02081c2.jpg

▼(3)图示

其实就是思维导图。根据语义、知识、内容、结构、特征的不同,根据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联合推理,学生对于知识之间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这个叫做时间序列,把这个事件按照一个时间序列图示出来,加深对这个事情的理解。

7620dcf.jpg

这是事例支撑,对于抽象的概念,有很多事例支撑来帮助我们来理解。英语课,学生对于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事例,如微信、QQ、电话等等。

425faa9.jpg

这个叫叙述,同样一个主体从不同角度来叙述来描述这个主题。语文经常用,《老人与海》,想表达“老人是硬汉”这个主题,最后形成主题的分析。

b950a48.jpg

3、“储存”环节——如何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储存不是存在脑子里,而是为了提取。长时记忆提取的时候不是把所有的知识都想起来,而是靠线索,想起这个知识的一点,然后把所有知识想起来。

靠线索提取,知识之间就要联系在一起,所以知识网络非常重要。

形成知识网络,有几种重要的方法:第一个分类,第二个比较,第三个归纳。

f27979b.png

  • 分类

这是学生学完等腰三角形之后,对角的数量关系进行分类,这个角的数量关系就叫线索。因为学了很多种数量关系,把等腰三角形角分线、对等角这些知识都能够提取出来,这就叫分类。

a37c100.jpg

  •  比较

这是地理课储存的一种方法,学习南北方的气候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区别。学完之后学生将其分为两种——南方的气候特征、人文特征与北方的气候特征、人文特征,最后形成一种表格。

71c6f7a.png

北方队和南方队无论从自然的气候特征还是人文的气候特征这种比较解决了存储中提取的问题,提取北方队,南方队自然回忆起来了。

这是语文课上的归纳。在读汤姆历险记的过程中要找到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这种归纳就是一种线索。

3b1f869.jpg


4、“提取”环节

看一个具体提取的案例。

这幅图,第一眼看的时候认为是帽子,其实是茶杯。之所以提取不出来是因为线索不对。

ac07399.jpg

认知茶杯的时候应该通过微微向下来看识别,而画出来是需要通过俯视来识别的,这叫线索不匹配,所以提取不出来。

对于线索与提取的匹配,我们研发出三种工具:

  •  情境匹配

比如说学生读《海底两万里》的时候封面对他的刺激很大,出诊断题的时候出这样的诊断题帮助他提取:以下三个为封面备选方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帮他们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并简要阐述理由。

d821651.jpg

提取的成功与否实际上取决于我们编码或者储存过程当中的成功与否,这也就是教学诊断和评价——诊断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诊断出了老师的教学过程。

  •  任务匹配

六种造字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就不叫任务匹配,不利于学生的提取。让学生通过学习学造字的过程,形成一种任务匹配,有利于学生提取造字的方法。

  •  状态匹配

就是学生当时学习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有点类似于情绪,能够帮助他提取。有特别积极情绪的时候能够回忆,有特别消极的情绪也能够回忆。

这是数学老师状态匹配的储存——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风格提供不同的风格。画板是一个动态的演示,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资源。

662522d.jpg

76%选择读本,76%选择选择数学,14%选择音乐课堂。学科教室有利于学生回忆起来的提取线索。


一个年级,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每一个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有多种身份,他可以是上课者、可以是听课者,可以去说课、可以去评课、可以去反思。

无论哪个身份,都要围绕这五个维度来进行:

第一个维度是目标,第二个维度是平台,第三个维度是问题,第四个维度是落实,第五个维度是差异。

078d123.jpg

第一步—— 每一位老师选择一个课题

选择课题自己先备课,教研帮助把关,把握学科能力素养。

第二步——年级说课

说选择的维度、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不同老师聚在一起备课,讨论落实到学生怎么学,非学科老师也能听懂这节课,说明这节课的目标是清晰、适切、可操作的。

我们不仅关注整班学生,也希望老师的课堂能够关注到个别学生,所以我们希望老师能够说出个别学生平日的课堂状态,预计产生什么样的课堂状态,希望听课老师如何去关注,为自己提供什么样的素材。

第三步——上课

要看学生的反应,关注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实现。

第四步—— 反思,对于教学设计的总结和提升和迁移

这个老师再去评别人的课的时候实际上是同伴的互助。

这样的工具下,必然能够达成两个目标:第一个是整个年级学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第二个是形成以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为中心年级的生态。

f261491.jpg



所有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生成长

我们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和日用品设计殊途同归,都要考验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行为以及他的需求。

c290d5a.jpg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的《日常用品的设计》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面是作者收藏的一个非常精致的茶壶,但这个茶壶的把手和壶嘴在一侧。也就是说,这个精致的茶壶无论是壶盖、壶身还是茶盖所有应该具备的功能特征它都有,但是却没法用。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日常品设计过程当中经历的三个阶段:

8923e97.jpg

  • 工业设计

在这个阶段的设计注重这个日常用品的外形和材料,也就是说刚才精致的茶壶实际上符合这种设计,它的外形和材料都合格。


  • 交互设计

这个时候设计注重易懂性和易用性。易懂性,是让使用者明白这个东西为什么这么设计,以及帮助使用者非常清晰这个东西到底怎么使用。

  • 体验设计

这个设计实际上注重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的舒服程度以及心理愉悦程度。

作者通过三个阶段日用品的设计,理清在设计过程当中从关注物到关注人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分析人的认知,人的能力,人的行为以及人的需求,进而来设计出能够达到人们在使用这件日常用品的时候不仅能用、好懂,而且要舒服愉悦。

所以无论是学校选课走班形态的改变,还是学生需求多样化的学习设计,都是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校长派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校长派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深度 | 一个老师、一个年级的好课堂,是如何一步步设计出来的?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