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卢楠 12月17日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立于2014年12月,作为新型民间教育智库,成员包括长期关注教育改革的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法学家等等。
今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三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大学治理之道,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新思维,如何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以及教育运行的法治化等议题。在“大学治理之道”议题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钱颖一发表了题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的演讲。
钱颖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教育与大学的关系有如经济与企业的关系,大学治理可以类比于公司治理,分为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其中,内部治理涉及两类问题:学术问题和行政问题,两者相互关联,但最终还是资源配置问题。
他认为,大学内部治理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在学术问题上必须教师治学;第二,行政问题应该职业化管理,并以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大学作为实例,进行了说明。
以下为钱颖一演讲内容整理:
大学的内部治理
现代大学治理是现代教育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用经济学做比喻的话,教育与大学的关系有如经济与企业的关系。经济治理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而企业治理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地说是1993年提出的16个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在研究现代企业制度时,我们把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后者涉及到股东、债权人、政府等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类似的,我也把大学治理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外部治理涉及到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包括校友之间的关系。因为时间关系,我今天的讲话聚焦于大学的内部治理。在我看来,大学的内部治理涉及两类问题:第一,学术问题。第二,行政问题。
学术问题是大学特有的问题,与企业不同,企业为顾客生产,顾客是企业效益的最终裁判。大学的产出是学术研究和学生教育,学术问题就包括学术研究的规范、标准的建立,对于教师学术水平的判定,对学生学业规范的确立和评估等等。
大学中的行政问题涉及到资源配置、激励机制等问题,与企业类似。当然行政问题与学术问题是相关联的,比如,学科设置问题涉及到设立哪些院系,重点支持哪些学科、规模大小等等,需要依赖学术判断,但是最终还是资源配置问题。
大学内部治理的两个原则
第一,在学术问题上必须教师治学。
教师治学的含义是,学术问题应该由教师决定,即由教师组成的委员会或者教师大会,根据一人一票的投票结果,作为学术判断的根本依据。教师治学的内容包括各教学项目培养目标和方案的设计,学生学业水平的判定,教师研究学业水平、学术贡献的评价,教师聘用和职称晋升学术标准的制定和评判等问题。在教师治学下,教师发挥在学术问题上的决定性作用。
教师治学当中有两个重要元素,都是企业中所没有的。
第一,同行同意。在学术领域和教学项目当中,同行的推荐信、评价信、评估报告,是教师在学术问题上做出判断的重要信息来源,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制度,但是也是唯一的可行制度。只有在大学信任同行竞争者,让竞争者评价你的教师研究成果和教学项目质量。也只有在大学,你培养的学生去与你竞争的大学工作,你会感到自豪。
第二,学术自由。这是获得客观的学术评价的前提,如果没有学术自由,不可能有可信赖的学术评价,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治学。教师治学比教授治学概念更恰当,教授在中国通常指正教授,教师则包括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当然资深教授就是正教授和获得常聘的副教授,由于学术水平和声望整体较高,所以在治学当中要发挥更大作用;不过年轻教师虽然经验不足,水平差异较大,但是他们活跃在研究最前沿,其中的优秀者引领未来学术方向。学术问题不仅有关今天的研究成果和今天的培养方案,而且关系到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生一生的成长,所以教师治学必须要有年轻人的参与。
第二,行政问题应该职业化管理。
职业化管理不是民主化管理,在行政管理问题上,在资源配置问题上,大学与企业有很多类似之处。
首先,内部组织应该是层级制的管理。其次,大学中绝大多数的管理者和行政人员应该是全职的职业管理者和职员。第三,管理者的选择应该是任命的,不是选举。正是因为行政问题应该职业化管理,教授治校或者教师治校不是很合适,我理解这种呼吁初衷对大学行政化的不满。正如我前面所说,我同意在学术问题上必须去行政化,必须教师治学,但是泛泛讲大学去行政化不准确,因为大学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组织,其行政问题只能通过行政化管理解决,其实企业管理民主化也没有多少成功的例子,这其中是有道理的。大学与企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大学当中有学术问题,而企业没有。但是在行政管理上、资源配置上,大学致力于公司治理都是应该职业化管理。教授治校必定引出学校的民主管理,这在老清华确实实行过,但是那时清华只有本科生,教学目标单纯,且学生只有数百人,教授人数也不多。因此,资源配置问题相对简单。而现在的大学通常都不是这样单一,也不是这个规模了。现代大学如同现代企业一样,内部的治理行政问题并不适合民主化管理。
综上所述,我把大学中的问题分为学术问题和行政问题。在学术问题上应该实行教师治学,在行政问题上应该实行职业化管理,这是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的精髓。
实例:中国、欧洲、美国的大学
下面我从三个地区的实例来比较说明以上理论的现实相关性。每个地区都一定会有不少特例,我在下面的讨论是针对地区中的一般性现象而说的。
第一,中国大学。中国大学的突出问题是一些该学术化的方面被行政化了,而另一些该行政化的方面又不够行政化。中国大学治理当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还是教师治学不能落实,表现在学术问题上教师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很好体现,往往用行政方式替代。比如教师聘用和职称提升的程序上,由教师组成的委员会,比如说学术委员会、教授提名委员会或者其他委员会,他们的作用不明确,同行同意的信息不完善,对学生培养方案的确定和修改,应该先由教师组成的委员会评议,不应该由行政班子直接决定。同时,在学术自由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在一些大学的行政问题上不够行政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些行政问题被当作学术问题处理,比如由学术委员会来讨论学院的设立、学院的名称、学院的规模等等,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是行政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过多的行政管理工作,由教师承担,而绝大多数的教师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去做行政工作。教师承担行政工作,既容易用行政权力干预学术问题,容易对从事行政工作的教师降低学术标准。
大学管理者任命程序和方式类比党政干部,难免复杂化。
第二,欧洲大学。欧洲大学突出问题是少数资深教授权力过大,年轻教师声音不够,因此学术问题上不够民主,不利于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欧洲大学更为突出的问题,还是行政问题上职业化管理不够,表现在大学管理过于民主化,比如系主任、院长、校长大多由选举产生,欧洲大学教师均参加选举,职员和学生也参加选举,这个意义上欧洲大学更接近于教师治校或者民主治校。民主选举校长、院长会带来很多问题,大学使命更多地服务于未来,创造知识服务未来,培养学生也是为了未来,在位的教师很可能因为利益关系不想改变现状,校长和院长若经选举产生,必然要过多顾及现任教师意见,对大学特别是转型中大学尤为不利,这种民主管理方式使得不少欧洲大学很难改革和进行结构调整。
第三,美国大学。既有私立也有公立就是州立的。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外部治理有所不同,内部治理上非常类似。美国大学在学术问题上是民主的,教师不仅是资深教师,包括年轻教师,一人一票决定教师引进、提职的推荐、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等。所以美国大学既不像中国大学那样,通过行政干预学术,也不像欧洲大学那样由少数资深教授说了算。同时美国私立和公立大学在行政问题上都是职业化管理,行政人员当中绝大多数都是职业管理者和职员,只有很少数由教师担任,校长、少数副校长、院长、少数副院长以及系主任。而且所有行政管理职位都是任命制不是选举制,系主任、副院长由院长任命,院长副校长由校长任命,校长由校董会任命。当然任命过程当中听取教师意见,最终不是教师投票决定,与中国大学、欧洲大学都不同。这种方式既可以减少政治因素,又可以避免短期行为,有利于着眼于大学的长远和未来,有利于改革和转型。
美国大学内部治理当中体现的教师治学和职业化管理结合,是美国大学保持长期学术活力的制度保障。美国大学在世界大学当中的领先地位是与他们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相一致。
今天讨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十分重要,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是现代大学的制度基础,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提,理念和经验都很重要,要准确诊断中国大学治理当中问题,同时参考和吸收其他国家大学治理当中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推动在中国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建设。
*本文整理自现场演讲,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