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pixabay
芥末堆 Captain上校 12月19日
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核心素养时代的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上,教育行业的多位校长分享了自己多年教学管理的实践。多位业界校长,共同探讨教育行业的核心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样才能把他培养成那样的人?
来自北京中学的首任校长,用了三年时间, 将北京中学打造成为了一所具有特色的改革实验校,他强调,要解放学校的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解放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北京中学里,他着手进行了三项教育改革—— 一是个性化学习方式,第二个是联系性学习,第三个是基于设计的、项目的、产品的、研究的、游历的创造性学习。
以下为他的演讲主要内容:
非常荣幸,来这里跟各位分享我的一些想法。我的题目是“在创造中学习”。我想这个话大家其实都很熟悉,因为我也特别喜欢这段话,咱们都在谈论咱们未来的孩子,未来的国家,未来的课堂,未来的学校到底是怎么样的。但是未来究竟怎样,我们并不知道,存在不存在那个地方暂且不说,我们首先需要去创造。
走出这条路的过程,既改变了走出路的人,也改变了目的地本身。十年以后我们学校是怎样?,其实我们现在很难想象。
北京中学是一个新创的学校,在刚刚接手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把北京中学创造成一个什么样的?我相信各位校长自己接手学校的都会有这种体会,所以我们不断听专家的报告,不断去学习。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心潮澎湃,热情激动,但是回家以后就感觉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制约。我们既要有这种理想的问题,又要解决现实的问题,到底从哪里抓起?我们内心中一定是有责任感,有动力的,但不能被很多制约的东西所限制,很多问题还是需要处理。
所以我就在想对于一个学校孩子要成绩好,当然成绩好并不是人人都考北大清华。这是我们现在教学的生态,我一定要让孩子成绩好,但是又用什么方式提高成绩。我的成绩要好,但是我们用时是不是少一点,用在传统说的考试方面的时间是不是少一点,把其他综合素质提高一点,但是成绩要好。所以成绩好用时少,这个原来很少说,但是现在越来越多来讲,因为我们往往听报告是这样一套,回家又是另外一套。所以怎么来解决成绩好,用时少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我在想,我们现在希望学生传承各类文明文化,希望孩子掌握很多东西,希望人类的文明被孩子把握,但是我们同时又希望孩子将来要创造文化,创造文明,可是发现孩子知识丰富了以后创新反而少了。
现在国家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点,我们的创新到底怎么提升上来,好像不是靠传承文化就能解决孩子创新的问题,所以既要解决孩子有文化的问题,还要解决孩子创新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想来想去,外部要学习,内部这个方法没人能教我们,只能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根据孩子的实际,想方设法找潜力。
解放学校学习力
一个学校要解放生产力,可能在我们的学校里面,最重要的是要解放学习力的问题。如何解放学生的学习的能力、潜力。我有一个观察,我们现在很多孩子的学习力实际上是被阻碍的,实际上我们经常说是成绩差的同学陪着成绩好的同学学习,但是我们看看是不是很多时候是成绩好的同学陪着成绩差的同学在学习呢?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少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你等我我等你。同时,我们很多的学习时间是自己不喜欢的学习方式,所以效率很低。能否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适合的内容等等,如果把这些问题找到,我们可能就能解放一些,让一些人成绩好用时少。
现在谈回归初心,一定要践行党的教育方针,这个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是我们一个最根本的方向。同时我们还要培育孩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品质,这些东西怎么培育出来?是不是针对诚信搞一个系列,针对其他的搞一个系列呢?这么多需要培养的素质到底怎么培育?老师现在其实挺迷茫的,核心素养提这么多,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又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后面又开始分。
这些东西到老师那边备课的时候,这么多考试知识,考试题到底怎么做?所以我们在学校要帮助老师理顺这个,很多时候老师一培育,一听讲座就越听越糊涂了,我们需要清晰这样一个路线,我们在学校可能需要找一个载体,把所有的东西纳入到这里,以更精准的点帮助孩子们,老师们需要理清这样的问题。
各个学校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教学理念,我们刚刚想出一个词语叫创造教育,其实很多学校在做,所以我现在在想,我能不能以一种创造教育的方式把一切都涵盖进来,然后去寻找载体。老师头脑是万能的,要创造教育就包括他的价值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治理体系等等。每个体系里怎么做?把教育方针、核心价值观等东西全纳入进去,那么这里我们构建好,帮助达成这样一个关系。
时间关系,我简单就第三点教学体系,跟各位专家和同仁们汇报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其实教育教学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也是刚刚开始。我只知道刚刚开始学生还挺喜欢的,效果也挺好的。因为作为我来说,我不想构建体系,更重要的是我想要解决问题,解决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
在教学体系里面当然还是要以上面为指导,教育部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要注重几个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等,我觉得教育部规划不要提出这三个原则非常好,解决这些问题怎么办?我们就提出三个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方式、联系性学习方式、创造性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方式实际上是从机制的角度来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联系性学习方式是从学生内部的角度解决问题;创造性学习方式是从各个角度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
按照孩子的学习方式走班
我着重说三个问题。一是个性化学习方式,包括理论基础、学习方式,志趣追求。我重点说第二个学习方式。我们学校是走班制,其实我这个走班制学校跟别的校稍微有点不同,很多学校走班制可能是按照内容、进度或者是深浅度等难度进行走班的。
我们学校则是按照孩子的学习方式来走班。什么意思?比如我这个孩子喜欢自己学,自己学比听老师讲的效果更好的话,我们就让他选择自修的方式。选择自修的孩子会早晨来了以后背着书包进学校就不进教室了,而是直接去图书馆自修去。为什么这么做?我发现这些孩子其实在课堂上等待的时间太长了,这样一个内容两三分钟他就解决了,结果是他慢慢陪着老师上课,做自己已经会做的题目,与其这样不如去解放他。
第二就是研修,他希望在课堂上老师点拨他。第三是导修,第四是讲修。所以我说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生自己的方式,可以适当的去调整。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我们孩子进行走班。
我再重点讲一下自修,自修是不是不需要老师?老师的任务其实更重,我们老师第一点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定下起点,比如说我的孩子申请数学自修可以,打一个申请报告过来,拟定一个评估小组对他申请,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等,比如争取一个月的自修,一个月以后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咱们定下来。我带着孩子老师教学从这个地方走到那个地方,那你的自修从这个地方要变得走远一点,把目标定下来。
第三是把目标的标识度定下来,我怎么知道一个月以后你的效果,你是会做一道题目还是会做一张考试卷等等,这个定下来以后学生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个相当于什么?就是我们的契约制学习,我们现在学习太被动了,好像学习都是别人的事情,怎么把别人的事情变成自己的事情,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学。所以我们实施三年下来,现在原来进去的,有些好的同学是不敢进去的,成绩中等的同学就进去了,但是现在考的好的基本上是这些孩子,因为被解放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老师必须做,第一个问题就如同爬山,在爬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总是爬不上去,那老师做什么?要研制一批知识性的学习工具给孩子使用,这个工具是什么?相当于微课程、微视频,如同我给孩子爬台阶,老师打造一个长梯子、短梯子,当他爬不上去的时候就可以用。
还有一个方式是爬山看见一个山洞,看见之后知道这个地方,但是看不见山洞里的风景,那么就必须由老师帮他引向学习的深入,怎么进行深度的学习呢?这需要大课,需要个性化的辅导。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老师做得更多。
我们老师要做什么呢?我们提出了四个词语:
一是信任,一定要相信孩子想学习,相信他有学习的潜力。
二是发现。当今时代老师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在信任的基础上发现孩子的优点,发现孩子的缺点,最关键的是发现孩子的可能性,然后在发现孩子可能性的基础上,我们要做的只是提供引导而已。我在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主导和主体的问题,我突然有点反思,如果我都主导你了你还能主体吗?所以我现在很少提主导主体,更多的希望我们老师在信任、发现、引导方面有一些工作。
后面有些图片给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一些微课程,微视频。我们老师现在抓住个性化辅导基本上是通过手机的这个趋势。网络工具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一定要为我所用。所以我们现在很多课,孩子到国外以后也是通过这种教育。我们现在很多课堂,除了实体课堂以外更多的是建设虚拟课堂。比如我这个是晚上9点46分,虚拟课堂还在进行,但是怎么发动?自愿参加。咱们今天建一个群,讨论一下人物性格,有些人愿意讨论就讨论,所以我们更多建立一些虚拟课堂,用这样的虚拟课堂把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这就不展开说了。
第二个是联系性学习,大家都说当今信息社会孩子学什么?面临大量版本的信息,孩子能不能在这些海量信息当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结构,正是当代孩子学习力很关键的东西。我们要培养创新者,当今我们的教育要帮助孩子建立联系性学习,这是我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知识点这个话题,都是在知识点问这个知识点,我们现在更希望这个知识点出来以后,知识点到底是在哪一个整体范围之内?通俗一句话叫先见森林再见树木,我们要把这样一些东西在孩子大脑中,这样会促进他更好的学习,更好的掌握。
我们到底是教育知识还是教育经验,还是给孩子一种创立?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所以我们整个课,你不要让孩子去钻在一篇课里,跟着作者跑,而是我们的思维一定有俯视这些资料,整个这些材料,然后同时进一步仰视能够把这些知识材料为我所用,驾驭知识,而不是被动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得更多一点。
同样是学数学,我们学数学会让孩子多画一些结构图,很简单的一些结构图,但是却很便于孩子掌握这些结构图。比如说政治历史地理,我们上这么多课,到底怎么能够上?一开始我们也很头痛,政治老师上政治,历史老师上历史,地理老师上地理,怎么融合?不断地需要找载体,这个载体挺好,家庭迁移图,比如北京的孩子他原来是在什么地方,然后怎么到北京来的,比如他原来是在山东,然后跑到东北去了,然后又跑到北京来了,这就是整个闯关东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政治历史地理的一个整合问题。我们关注气候与性格、气候与生活、气候与美女,各种方面的研究,我不展开说了。
第三个创造性学习,是基于设计的学习、项目的学习、产品的学习、研究的学习、游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探讨让孩子的学习方式更丰富一点,除了走班以外,除了听讲以外,孩子的学习方式还有什么?比如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创中学、在研中学。比如在教中学,更多的孩子站在课堂上讲,讲来讲去以后她的思维能力方方面面就上来了。
比如在做中学,我们与其让孩子去看去听,不如让孩子动手去做,所以很多时候动手去做的方面比较多。刚才数学的,地理的,生物的,我们不断地让孩子做这样一些东西。比如孩子回家就吃鸡,把鸡骨头搭出来一个模型。一看要研究鸟,各种鸟的诞生有大有小,你给我做出一个模型,各个鸟蛋的模型,实际里面几十种鸟蛋。在我们教室里经常会碰见这样一个东西,我不知道大家到底做什么事情。桌子上经常堆放这样一些东西,孩子动手做的氛围是比较好的。
在创中学,我们现在用的更多的是让孩子写官微平台,他不断地想,不断地写,图示展示的都是我们孩子自己开的,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很多东西会提升上来。当然每个孩子写完以后,有老师和同学不断地跟他进行交流,我们的课堂不仅是在课堂40分钟讲,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
我们的美术课,更多的是设计课,让孩子们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很多东西出来,在研究中学,让孩子们写各种研究工作,包括做各种实验。我们的孩子基本上沉迷其中。在行中学,希望突破校园,所以不断把孩子带到全国各地,带到大自然中,每年、每学期都带去露营、攀岩,进行自然的一些体验,我们这三年以来,会带着全体学生进行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把他们带到西安、河南、江苏、浙江、重庆、成都、甘肃、安徽等地。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内心是丰富的,自然对很多知识有所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很多的成绩也是不断地在提升的。我如何解决用时少、成绩好的问题?可能这是我们需要解放的一些东西,要突破的一些东西。
所以你看就像我们孩子外出,这是去年在成都拍的,半夜10点多查房看他们有没有睡觉,孩子没有休息,却在床上研究标本,他们进入这样一个氛围就会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所以我们希望孩子教学做合一,希望孩子能够跨越边界,建设蓝天下的课堂,互联互通,实现自由自主的学习,最终实现学生全面而自由地成长,我就汇报这么多,谢谢大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