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不久前的《为未来人工智能做好准备》报告后,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的白皮书。报告称,人工智能开创了新的市场和机遇,会为健康、教育、能源和经济包容带来进步,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在为就业带来挑战。白宫担心,信息技术行业本来就存在“赢家通吃”的局面,普通人作为“羊”,身上的羊毛流向掌握技术和资本的 0.01% 精英。
这份报告给未来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锦囊,里面有三条策略:
策略一:帮助劳动力转型,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增长能被普遍享受到
策略二:教育和培训出适合下一代就业岗位的人才
策略三:大力投资AI
在关于教育的建议中,既包括对儿童 对教育,也包括对成年人的再教育,以适应AI快速发展的未来。此外包括“在数据科学和计算机教育中,应该引入道德教育,以确保未来决定的制定者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样的细节也在建议中。
(图片来源:globalekonomi.com.tr)
“沃森老师”引发的思考:机器人当助教能行吗?
作者姜亦然撰文,梳理了业内目前对“沃森”这类人工智能助教的几种观点。
在今年夏天,美国亚特兰大州的乔治亚科技大学就在一门研究生课程中试行了一个叫“沃森”(Jill Waston)的教学助理。沃森是IBM开发的“一个集高级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知识表示、自动推理、机器学习等开放式问答技术的应用”,于2011年首次发布。
机器人助教在不断完善,在很多方面甚至比人类教师还出色,比如总能及时回复,并且永远不觉得这个工作无聊、或是分心、犯困。不过,也“愚蠢”的一面则是它们只能够运行已设置的一系列操作,并不能够将知识简单地应用于不同场景。因而这类产品并不会取代传统教师,但是这显示了在线课程、复习课程、测验和反馈充分结合的可能性。
教育要变革,但怎样变?
Aha 创新学院的顾远认为,在“教育爱好者”、“教育工作者”之外,改变教育还需要第三类人:教育创业者。我所定义的教育创业者,他们的使命超越了一本书、一堂课、一个主题、一件工具,而是跨越教育的三个鸿沟:
第一个鸿沟是人们对于教育的期待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第二个鸿沟是日渐增大的教育不公平。
第三个鸿沟来自于新旧教育体系之间的竞争。
顾远认为,对于教育创业者来说,想出一个 “点子”远远不够,而是要开创一种 “模式” 。例如安德鲁·卡内基构建的,如今为千百万美国公民提供服务的公共图书馆系统、 拥有 3 万 8000 所学校孟加拉农村发展委员会,抑或是歌路营长期为农村留守寄宿儿童开发的 “ 新一千零一夜 ” 睡前故事产品,这些“模式”的成功体现着:
唯有将自己的工作化作一场广泛参与的社会运动,将自己的使命变为广泛的共识,教育创业者才有可能在不增加自身规模和运营成本的情况下,在更大规模上解决教育的问题,也才有可能引起公共部门和体制内教育的关注,带来更大的系统变革。
(图片来源:biztechconsultancy.com)
没有产品思维的教育机构一定做不大
以教育培训机构为例,从“小而美”成长为“大且必需”,一个关键环节或许就是“产品化”。对于一个处于快速上升期的机构来说,领导者的产品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了机构的创新能力、复制能力。CK47认为,做教育服务产品的两个核心点是: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到精准的用户需求
第二步,要分辨表层需求和深层需求。表层需求是我们能够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深层需求是需要我们用逻辑推算出来的。
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小狼分享说,在解决深层需求,即学习效率这一点时,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激励、强制等方式真正去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新东方采用了教学七步法,不光做到了严,也做到了激励。我们青藤2017年教学管理的工作重心就是四个字:管严,不烦!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