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芥末堆 熏熏 2月10日
学生们的寒假已经进入后期,各大幼小衔接班的春季班招生早已拉开了帷幕,“20周包教会一年级的所有知识,40周包教会一二年级的所有知识。”一些幼小衔接班甚至明目张胆地打响国家禁止的“小学化”口号。
无疑,幼小衔接班是弥补幼儿园与小学断层的主力军。做得好的幼小衔接班可以真正地搭建幼小衔接的桥梁,培养出的学生抱着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踏入小学的校门。而一些为了抢跑而‘小学化’的机构则成为幼儿园“小学化”的接替者,成为打破“小学零起点”的推动者。
曾经“小学化”的幼儿园恢复平静,幼小衔接班不断升温
“小学化”是指幼儿园教授小学所学的知识,或是幼师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教导儿童,这违背了幼儿发展的科学规律。国家对幼儿园的要求也是以“保育”为核心,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是为孩子们提供有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给予儿童照顾和养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育。在此基础上,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初步直观地产生对世界的认知。然而小学阶段与幼儿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差异很大,而如果在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或者接受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就可以理解为“小学化”。
幼儿园是教育领域相对市场化的领域,政府管制较少,又处在整个教育链条的最前端,或多或少地能提前反映问题所在。从2000年开始,幼儿园在大量小学生跟不上课程节奏的“启示”下,逐渐拉开了“小学化”的序幕,这种现象在2011年达到顶峰。幼儿园不再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地,后来政府严厉整治,2011年底下发《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2012年10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后来在各省的强力施行下小学逐渐恢复了平静,2014年左右,各国各地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基本消除,回归到了“保育”的本职工作。
然而断层依旧是显而易见的,从“游戏的海洋”般的幼儿园向“知识的城堡”般的小学转变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了规范,上学必须穿上整洁干净的衣服,课上不能再边玩边学,老师也不再像父母那样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改变下,部分一年级的小学生便出现了学习和心理上的各种问题。
孩子在升入小学后跟不上课程的节奏频频发生,跟不上课程的时候再去找补习班,能补习的只是知识,难以补回来的则是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
任何一位家长都不愿意看到孩子在刚升入小学时就加入补习班队伍,7岁孩子的表现看在5岁孩子家长的眼里,在上小学之前就“以防万一”成为家长们的理性选择,强烈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幼小衔接机构的繁荣。
幼小衔接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类似早期的K12培训市场
“其实幼小衔接班很早之前就存在了,在幼儿园小学化的旺盛时期,幼小衔接机构就来与幼儿园分一杯羹了。”卓越巧问教育创始人成君霞说道。
幼儿园不再“小学化”之后,小学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幼小衔接市场的需求仍旧旺盛,幼儿园和小学解决不了的,自然被转移到了社会上的幼小衔接机构。
整体来看,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幼小衔接机构还处于初期阶段,就像是2005年左右尚未形成规模格局的K12课外培训市场。在这个需求旺盛的市场上,大部分的幼小衔接班都是规模较小甚至是小作坊式的培训机构,也不乏新东方、好未来、巨人教育等大规模的培训机构,向前端招揽生源,为K12业务引流。
为实现从幼儿园的“保育”到小学的“学习”顺利过渡,幼小衔接机构培养的应该是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习惯,然而市场野蛮生长下,仍旧避免不了走上“小学化”的老路。幼小衔接市场无人监管,没有师资的和教学评判标准,多数机构也没有能力去研发真正科学有效的课程,直接教授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成为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于是——“20周包教会小学一年级的所有课程,40周包学会小学一二年级的所有课程。”成为了最直接的评判标准。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吸引生源,一些幼小衔接机构想方设法大力宣传培训班的实力与效果,夸大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的鸿沟,还有一些机构通过拉拢公立学校的老师兼职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跟风的中产阶级家长们更多的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学习的压力,与其在一年级补习,不如提前上幼小衔接班。
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幼小衔接班的费用自不必说,生意更是红火。
升学年龄压力下,幼儿园三年变两年
如果说中学阶段的课外培训如火如荼,是因为有中高考这个指挥棒的话,那么现在的小学已经没有入学考试了,所有的儿童一视同仁,就近入学。部分家长通过非正当关系让孩子提前上小学,小学变相考试招生等问题已经不复存在,然而还有一个巨大的门槛将“非适龄儿童”拒在小学门外,这部分学生也成为幼小衔接机构的重要生源。
由于小学入学严格按照“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年满6周岁孩子录取,导致入学当年9月及之后出生的儿童只能在下一年秋季入学。
然而按照科学的理论来看,生理年龄不应该成为孩子入学的唯一标准。即使是同一生理年龄的儿童,因为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等影响,在认知、情绪等能力上会有较大的不同。
现实情况是,如果放开年龄限制,家长自行选择孩子是否入学,将导致每年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数量将难以预测,如果某一年同时入学的儿童过多,在师资、班型控制上会对小学产生较大的压力。
也正是这样的规定,使得这部分被迫“再等一年”的学生成为幼小衔接机构的重要生源。另外一个重要的生源则来源于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曾经挤破头都难进的优质幼儿园最后一年,很多幼儿园班里近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去邻近的培训机构上辅导班了。
为此,幼小衔接班主要有3种时长的班型——一年,半年和两个月甚至更短。1年40周课程,适用于不上幼儿园大班或者大班结束后由于年龄原因推迟一年入学的儿童,为期半年的类似。为期两个月甚至更短的则适用于当年秋季入学,在暑期几个月的空档期内进行过渡学习。
存在即合理,“抢跑”是为何?
接替幼儿园“小学化”的大量幼小衔接机构,是市场供需条件下必然的产物。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明显的断层似乎过于坚硬,现阶段只能由体制外教育来补充。
国家有对幼儿园的规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幼儿园教学效果难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公立幼儿园和私立高端幼儿园相对情况较好,然而占据半壁江山以上的一般私立幼儿园则是没有任何评价标准。
根据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统计公告,从数量上看,私立幼儿园在园儿童2400余万人,占学前教育儿童总数的57%,民办幼儿园15.42万所,占幼儿园总数约69%。
其中幼儿园的师资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短板,中低端私立幼儿园的幼师没有教师从业资格证,没有教师编制,薪酬低福利差。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则将孩子送入高端幼儿园,学费动辄数十万依旧供不应求。
为此,承接大量中产阶级孩子的幼儿园自然难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指南》,而在此基础上直接上小学自然会遇到较大的不适。
另一方面,在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的过程中,小学所做的努力却鲜有出现。小学应该是从零起步教学,然而小学教学由于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规定的教材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难以发生大的变革,而老师要指导大量学生,也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学方式难以发生大的变动。
所以,幼儿园并未向上与小学衔接,小学也没有向下去衔接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基础教育的断层就愈发明显了。
而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又是一个里程碑,课程相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又上了一个台阶。现实情况也表明,一些在一二年级表现良好的孩子在三年级的时候又跟不上课程节奏了,加入K12补习班的队伍。两个断层叠加,更加剧了有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坚硬断层下,如何做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
可见在现阶段,幼儿园和小学之外有效的幼小衔接是必要的,从效果上看,还远远没有达到该有的效果。
“如果市场上的幼小衔接机构教授的内容仍然以小学知识为主,这种‘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方式相当于提前起跑,脱离了‘小学零起步’的初衷,幼小衔接机构最应该养成的是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成君霞说道。
而接受过“小学化”幼小衔接培训的学生,效果也褒贬不一。有的学生因为已经学习过老师教的知识,回答问题更加积极,更多的是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的学生则在心理上有一种挫败感。
小学一年级是刚刚入学的学生本该有的挑战,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机。学生本来养成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习惯,如果提前学会之后打乱了这个节奏,那么对以后的正常学习是不利的。
拔苗助长式的“抢跑”不可取,但是适当的能量补充是有必要的。儿童认知科学表明,孩子在4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学习到一些知识了。比如简单认识一些汉字、学习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等。为此,现阶段不断都大量的教育产品和内容研发公司都在向幼儿园和家庭输入内容和产品,比如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绘本阅读等。
一些背靠大机构的幼小衔接班也在研发科学化的教材,将其提供给小规模的幼小衔接机构,这些均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
无可厚非的是,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同龄人更优秀些,教育研究者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够普遍变得更聪明一些。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变革较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只能交由未来慢慢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目前还处于雏形期的幼小衔接市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K12战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