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lifestyle.com.au)
百度张亚勤:人工智能助力,未来打造一人一“名师”
近日,芥末堆独家专访张亚勤,了解百度在教育领域的布局。他告诉芥末堆,在百度生态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块,而内容化、智能化、个性化则是百度教育的新战略。
“教育首先还是要有信息、知识、资源、内容等,没有这些东西,别的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把内容做起来。”张亚勤如是说。他眼里的百度教育,属于比较幸运的一类,由于有了百度文库、百度阅读、百度传课等产品积累的资源,使得百度在过去的几年,在内容化上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当我们把这些内容拿到之后,就要把这些内容进行结构化,把有关系的内容关联起来,建立知识图谱。”
如何实现内容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战略?“ABC” 是张亚勤给出的答案。A 指的是 AI 人工智能,B 指 BigData 大数据,C 是 Cloud 云。
对教育的憧憬,在张亚勤看来是“一人一名师,一人一助教”。在人工智能来支撑教育这方面,张亚勤说“我们现在做的东西都是刚刚起步。”
俞敏洪:创办顶尖民办大学时机未成熟,“埋一颗种子在心底”
2016年秋,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卸任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理事长。“两会”期间他公开表示,在中国创办顶尖民办大学,时机尚未成熟,但“这颗种子藏在心底,希望有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俞敏洪说,“民办大学的最大困境在于它的定位,很多民办大学标榜它是非营利性,实际上到最后所有的民办大学都是以营利为目的。”
这导致,大部分民办高校创始者不把自己看作是创始人,而是投资者,对投资者来说,谋利是主要目的,“投资人办大学想要挣钱,就导致办学不太可能具备教育情怀和长远发展眼光”。在当下,中国民办大学最大的可能性是把自己办成一所实用型的、以高级技术、技能为培养目标的大学。
俞敏洪说,“现在暂时没有办民办大学的想法。但我心里存有这样一个愿望。如果条件成熟,我或许会尽力去办一所我理想中的民办大学”。
感受:不依赖线下师培的个性化STEAM产品路还很漫长
STEM教育离不开教师和硬件的,这让很多STEAM教育公司选择了“课程盒子”和师资培训这两个法宝来做规模化。本周,东瓜分享了自己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体验一款STEM教育产品“玩创Lab 城市之光”的感受:
在经历了两周的研究,体会到90%的挫败感和10%的极度成就感后,她重新思考了STEM教学中指导老师的角色:
虽然真正优质的STEAM课程对老师专业、职业素养的要求十分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老师依旧是STEAM课堂不可或缺的存在。一切进入家庭口的盒子类STEM产品,无论理念再好,没有老师(父母或者老师,无论线上线下)陪伴,完成度都很难控制。
科学课程中,成就感是激励学生走下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反思我整个体验过程,都是在达成一个又一个线上或者线下任务中一步一步走下去,我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能用1小时前学到的知识应对一小时后的问题,这都是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来自于自身,也来自于课程本身的激励机制,比如游戏时奖励的小房子,分数,到课程盒子中亮起来的灯。做好激励是需要陪伴的,当然,如果有其他方式能减去陪伴而不使体验者一再产生挫败感,或许可迅速复制的STEM课程产品就能诞生了。
如何精心设计一款电子读物?
本周,芥末堆学术翻译项目“芥末翻”上线,第一篇文章讨论“电子读物如何帮助儿童学习?”作者列举了七个关键因素:
一、轻松看着视频学习?小朋友不这么认为。神经学研究表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观看视频学习的效果比较差,观看真实世界中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引导元素:打通两个世界。在小孩子看视频或是电子读物之前,就要教导他们把视频中的东西映射关联到真实世界。
三、陪伴元素:父母伴读很重要。服务的帮助,可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屏幕上、提供认知上的辅导并对孩子的学习效果提供实时反馈。
四、重复:重播也是好办法。反复观看同样的内容,孩子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来学到新的信息、观察和记忆更多细节、更能把看到的内容与自己大脑里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结。
五、社交元素:虚拟的社交关系。孩子们倾向于和熟悉的角色建立虚拟社交关系,那么电子读物的开发者们就可以借助技术进步的优势(包括人工智能)来增强交互性与自适应性,为读物里的角色与小读者建立这种关系。
六、实时元素:即问即答的直播互动。孩子们把视频聊天过的人当作真实的社交伙伴,会认真聆听她讲的话。
七、双刃剑:吸引注意力 VS 分散注意力。我们既可以用凸显故事内容的动画和音效来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增进他们的理解,但另一方面,触屏的交互性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削弱教学内容的效果,对来自弱势家庭的学龄前/小学儿童尤其不利。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