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环球雅思再次易主“七宗罪”

作者:北里 发布时间:

环球雅思再次易主“七宗罪”

作者:北里 发布时间:

摘要:业绩跌估值落,有人悔有人离,也有人尝试扭转方向。

020725_590f625d2dd04.jpg

“七宗罪”,最初来自于天主教教义中的七种罪过的来源,包括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后来,此词常用于文学作品和财经写作中,意为某事失败的缘起,或为教训或为经验。

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继今年4月宣布出售在中国的C端培训业务环球雅思和华尔街英语后,近日又拟退出其在美国的 K12 课件业务,这再次体现了其在教育业务上不断做减法。

2017年4月28日,英国培生旗下环球雅思有意向的收购方召开会议,整个过程由培生英国总部控制,会上没有直接确定未来的接盘方。

一宗罪:套现 ——创始人与投资方是否该为这笔折腾的交易负责?

此次培生拟以1亿英镑出售环球雅思,张永琪在蓝鲸教育的报道中表示后悔当初把公司卖给培生。有一位来自金融行业的读者向蓝鲸教育表示:“张永琪已经完成套现,对于当时的出售的举动,过去5年多再后悔已没有意义。他手持重金,依然有机会重返环球雅思股东的位置,尽管不能说是弥补当年的‘罪’,环球雅思的金字招牌在这一反复交易的过程中产生的消耗终究要付出代价。”

在出售时的决策问题上,五年多以来,张永琪一直处于套现的阴影中。

培生收购环球雅思的新闻宣布当天,一直处于低位的环球雅思的股票,在纳斯达克上的股价由5.37美元涨至10.60美元,近乎翻番。这是2011年11月21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但就在此项收购案宣布不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11年12月5日发布公告指控环球雅思在其被并购事宜披露前存在内幕交易,有人有规律地大量买入环球雅思股票,并对4名中国公民进行起诉,指4人在环球雅思被收购前两周,通过买卖该公司的美国存托股份(ADS)非法获利逾270万美元,并冻结了这4人以及一家机构的资产。12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修改了关于环球雅思涉嫌内幕交易的起诉书,将张永琪夫妇以及张永琪的哥哥张永辉也列入了指控名单。

这一内幕交易的嫌疑一度让培生的收购能否完成受到困扰,也给当时的张永琪带来很大的压力。12月19日,环球雅思临时股东大会批准此项收购预案终于让疑虑打消,并且让环球雅思股价再次大涨10%。

据2010年9月环球雅思提交的IPO申请文件中显示,张永琪、张晓东夫妇两人共同持股59.30%。此后与培生的交易,为张永琪夫妇获得了巨额的套现收益。此外,最早向环球雅思战略投资的软银赛富也从中获益颇丰。

实际上,除了内幕交易的问题,多位环球雅思前高管表示对于出售前一无所知,甚至有的环球雅思总部员工表示是在当晚的电视新闻里知道公司已经被卖给培生了。

有媒体披露指出,当时董事会通过紧急视频会议宣布交易情况,有的环球雅思的资深管理层员工情绪激动,甚至直接在会议上指责张永琪“不负责”。

“我们本就跟培生有合作,有天他们来交流合作品牌,很正常,哪知道要被卖了。”一位环球雅思高管这样对蓝鲸教育表示。而手握大部分投票权的张永琪夫妇出售公司的举动,此后一直没有获得同事的理解。

张永琪曾向蓝鲸教育透露,早在2011年11月双方签订收购协议的三年前,培生就向其提出收购意向,那时环球雅思正在筹备上市,并未作为重点考虑。但三年后,股市、行业形势又有所不同,他的想法也随之变化。

此外,张永琪曾在接受媒体收集表示,资本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应该更给教育从业者机会,可以让他们在公司做到一定体量时可以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完成退出。

而他把环球雅思出售给培生后,从他一手创办的公司里退出、套现完成。而如今,当环球雅思再次被出售时,再考虑这样一个公司、这样一个品牌是否会因此走向没落,不如反思当初决定出售时候的问题。

二宗罪:突然离职  ——环球雅思高管频繁更迭因何而起?

黄娴、冯一意、萧洁云、Soo Kang、柯大卫,张永琪离开之后环球雅思业务的总负责人三年换过五次。

业内普遍认为如今的环球雅思的经营出现问题,与管理层频繁更迭有紧密的关系,而张永琪的离职无疑是其中的导火索。

2013年12月,培生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黄娴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张永琪离职。该邮件显示,张永琪在当年的11月19日即已离任,由于相关手续还未办完,张永琪正式离开他创办的环球雅思是在2014年初。

由此,在新总裁冯一意到任之前,环球雅思各主要业务线负责人暂时向黄娴汇报,也开始了频繁更换主管的三年。又经历过两人主管后,目前与华尔街英语共同在中国零售业务部门下,由华尔街英语中国区总经理柯大卫主管。

从2011年底达成收购的交易,到2013年底,那两年发生了什么?

此前,张永琪在与蓝鲸教育交流中表示,在收购环球雅思之前,培生一直表达对环球雅思的认可,然后一再表示“这个企业在被收购之后一定还是由你继续带着大家继续做”。但是没出半年,培生说,“既然我们并购了,那我们是不是要把整个财务体系统一了?”张永琪觉得那也对,财务体系就合并了。

之后,培生又说:“我们整个应该保持互相沟通,我们信息化,比如邮箱、技术要统一。”张永琪认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所以技术平台都统一。

环球雅思与培生的主营业务是最后统一的。“前面这些都打通了之后,然后培生集团觉得环球雅思业务挺熟的,财务报表也看了,每年预算也很清楚,他们就说,基本上整个这方面我们给你出一版政策,按这方向走。这就开始全面接手。”

张永琪回忆起这个过程,对蓝鲸教育说:“我那时候也是被逼的。”

 “并入培生以后,我们整个环球应该可以说是整个培生宠儿,就是我们有钱、有资源,培生在业务上、财务上都找我。互相毫无保留坦诚的交流,但搞来搞去不落地,一年一件事没办成。所以,那时我觉得没必要受那个气,算了,你们折腾,我也拿时间给你们弄。”从张永琪的角度,他是被培生的管理方式给气走的。

但真是没有回旋余地了吗?

蓝鲸教育发现,双方更主要的冲突点是,张永琪试图通过培生走向国际市场,但培生一心要让环球雅思业务集中在中国,并且让所收购的戴尔英语、环球雅思、华尔街英语构成少儿阶段——留学准备阶段——在职阶段的重点布局产业链。因此,他在培生旗下的两年所期待的大多没有实现。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被培生由全球私募投资公司凯雷集团手中收购来的华尔街英语,其中国区业务已与海外其他区域的业务割裂开,在其成人英语领域保持独立的运营状态,被称为“铁桶一块”,培生渗透较小,而目前华尔街英语仍有较好的盈利。

另一个在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购后退出的著名例子是昂立教育的创始人刘常科,他在2014年7月完成与新南洋的交易后,于2015年2月从新南洋董事、副总经理的职位上辞职,尽管业界对于刘常科是否属套现退出同样有猜测,但刘常科完成了昂立教育管理层的顺利对接,由林涛率领的昂立团队至今保持业绩稳定增长,兑现了三年业绩对赌。

环球雅思高层的频繁更迭与其他培训机构的高管轮换有明显的不同,这由环球雅思与培生集团的业务差异、张永琪与培生高层压抑了两年的矛盾引起,继而在各种因素下加深,蔓延了环球雅思的整个“后张永琪时代”。

三宗罪:创业精神不再 ——外企中的老牌教育机构难以激发活力?

今年2月至今,在蓝鲸教育与环球雅思多位前高管的交流中,“民企与外企”、“创业公司与非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公司”的差别问题多次被提到,他们认为这是决定企业运营状态的重要因素。

环球雅思起初就以创业精神吸引了众多热爱雅思培训的人士,张永琪早年也有和新东方俞敏洪一样加班加点贴广告、发传单的“传说”。一位环球雅思离职员工回忆,整个团队在上市前的十年里都一直保持着十分紧凑的“战斗状态”,而遇到新校区开业以及融资等重大的节点,加班加点是常态。

例如,有媒体曾报道,在刚创立即加入环球雅思的张晓飞,十年里从一名助教逐渐升至副总裁,与其团队付出了惊人的努力。在参与了环球雅思上市的全部前期准备工作后,张晓飞尽管处于怀孕状态,仍然每天工作时间近12个小时,全程参与路演、IPO,直到上市敲钟的最后时刻,张晓飞还在工作一线。

“但外企没有玩命的机制。在2000年的时候,外企曾给过员工很好的企业荣誉感,并且薪酬直接达到10000多,那时国内企业人均工资才1000多,这都会让员工很努力的干事,但十几年过去,荣誉和薪酬双方差别已经不大了。一般公司觉得晚上加班到8点,可以了,但是玩命的创业公司干到晚上11点、12点的。”一位曾在外企工作的资深教育界人士对向蓝鲸教育表示,创业与非创业公司的业绩差距就这样拉开来。

外企在管理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培生在收购环球雅思后一直尝试对其进行改造,这方面张永琪深有体会:“我认为买进来的时候进行文化的改造,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东西。现在我可以肯定,中国人搞不懂外企,外企信不过中国人,但是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可以。”

培生在近两年做的管理转型并不成功,转而试图通过在有过外企管理经验的中国人,期望实现中国人的特点与外企的管理结合。在萧洁云任内,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效果。

萧洁云于2014年2月就职培生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其原先在冠群、诺基亚等外企担任管理职务时就很重视本地化,并表示“不做穿着唐装的外企”,并表示其出生在中国,但思想更多受到西方的影响,因此可以来填补这两种文化中间的空心。

但一位从培生离职的员工告诉蓝鲸教育他看到的外企培生并非这样。“外企的层级很多,互相推诿,滋生了很多的惰性。而企业内部严重的腐败,高额回扣与不合理报销,让它失去效率。这些是高层看得到,却一直治不了的痼疾,尽管他们做到了尽职尽责。”

随着萧洁云从培生提前卸任,转投美国思科公司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回到了她熟悉的IT领域,其两年任内让培生转型的努力几乎归零。

此外,还有环球雅思的前高管告诉蓝鲸教育,由于自2016年3月起现阶段环球雅思由华尔街英语总经理主管,双方有互相影响,风格还将趋同。环球雅思近一年不够理想的业绩抵消了华尔街英语带来的业绩增长,而华尔街英语的重度营销模式,也一定程度上给环球雅思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当年张永琪离职时,培生曾计划让一名华尔街英语中国区的创始团队成员空降环雅任总裁,但该负责人犹豫再三最终选择未接任,并在不久后加入了某知名在线教育机构,因而整个华尔街英语高管团队对于环球雅思仍有心有余悸。

四宗罪:留不住人才  ——核心管理层与资深教师纷纷离开谁之过?

蓝鲸教育近日向环球雅思课程咨询部门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区最资深的环球雅思名师是负责写作考试的一位“雅思天王”,其在环雅任教的年限还不到八年,扎根北京雅思考试已20周年的环球雅思再无更资深的名师。

在资深教师方面是如此,环球雅思的曾经的核心高层更是走的所剩无几。

在互联网时代来临后,有互联网基因或着力向在线方向转型的培训机构以较高的工作效率获得更快的营收增长率,开出的薪酬也更高,吸引着从普通教师、资深名师、营销人员、研发团队直至高管的各个层级的传统教育企业员工跳槽。

从“嫁入”培生的2011年末起,脱离环球雅思这个“家”的高管与名师数量众多,很多是环雅最早一批员工。在张永琪辞职后,包括副总裁司翰等多位核心管理层人员也宣布离职。在2015年,作为初创员工的环球雅思副总裁张晓飞离职。而过去的2016年,环雅高管兼名师的离职出现新的高潮,比如加盟小站教育的名师刘薇、加盟学为贵教育的王陆等,在半年多里就有4位高管选择跳槽。

环球雅思曾拥有国内顶尖的语培师资,设有“环球教学委员会GTRC”汇聚各地名师,多年来造就雅思、托福、口语等方面的教学精英,还产生了“雅思第一人”、“口语王”、“雅思天王”、“雅思天后”、“五虎将”、“阳光明星教师”等众多拥有业内响亮名号的资深员工。

和新东方一样,环球雅思等教育巨头的高管、名师一直都是其他教育公司挖墙脚的对象,或者在这些业内领先的机构工作达到一定年限产生离职创业的想法,这并不罕见,并且带着原公司荣耀离开的高管与名师的离职一定程度上还在构建属于原公司的派系和口碑网络。

但环球雅思逐渐失去原有核心团队的过程中还出现很多特别的情况,比如拆出去的员工:2014年出售给欢聚时代(YY)的环球网校,不仅使环球雅思原负责技术、人事等方面的副总裁伊贵业加盟了YY,运营环球雅思线上职业教育业务的北京环球兴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部分员工进入YY旗下。一时间,环球雅思仅剩维持官方网站正常运营的少数技术人员。

在YY将旗下100教育的留学业务交由环球网校管理后,100留学也公开宣布挖来数名环球雅思的老师。还有2013年5月离开环球雅思进行创业的雅思写作名师郑仁强,也曾一度加入YY旗下。

在研发方面离职的高管包括环球雅思前产品与教学总监刘薇,还有环球雅思留学规划院前院长吴慧冬,后者宣布加盟留学服务平台51offer。整体研发力量的削弱,让环球雅思一方面越来越接近于内部单打独斗,另一方面,使得环球雅思教材等业务更加依赖于培生的输出。

离职率不断走高的环球雅思,目前仅剩的一个未离职的最初40人核心团队成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区的环球雅思校长悉数离职,这些校区营收占整个公司营收比重在70%以上,而2014年以前委任的分校的校长均已离职。

已经无法凝聚的环雅老员工们,除了逐渐失去核心高管带领外,薪资可能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据蓝鲸教育所掌握的资料显示,由于培生的中心化管理模式,环球雅思的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包括营销人员薪酬)以及教师薪酬,均由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调拨,而一线工作人员很难自由支配市场、营销、学员服务等方面的投入资金。同时,一线工作人员的收入显著低于管理类部门。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蓝鲸教育,在过去的3年里,环球雅思管理部门员工的人数在不断膨胀的同时人均薪酬也增长了3倍左右,而一线工作人员的收入仅增长2倍。

五宗罪:疯狂扩张加盟校  ——时移世易,时过境迁,必杀技已不灵?

“我们开分校的时候没人敢开分校,因此开的太快了,在全国一年十几个。所以新东方在全国各地的客户被我们大量的截流,等新东方想开分校的时候那就比较慢了。所以环球雅思是一个以商业模式发展起来的。”环球雅思创始人张永琪向蓝鲸教育透露,他在创业之初实现快速超越的秘诀在于快速扩张校区,这才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教育连锁机构。

但最新资料显示2014至2016年间环球雅思校区仅扩展5家,截止2016年末为74家,在数量上已被新东方远远甩开。在这一阶段,环球雅思还失去了重庆、杭州、济南三大校区的直营校控制权。而校区无法进一步拓展,环雅的规模化运作难以继续奏效,走向停滞。

从2001年环球雅思第一家校区在北京开业起,环球雅思在全国铺天盖地地开设校区,其营收也在起初的几年里以年增数倍的速度增长。在各地”放养“众多加盟校后,环球雅思2010年上市之前又通过现金收购,又完成了数所加盟学校的并入,品牌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极速开众多分校产生的问题,张永琪早就想过。他在2016年12月与蓝鲸教育交流中表示,并不在乎把该有的利益给别人了,也不在意把掌握的产品、成本的核心机密告诉别人, “因为我自己觉得,只要有好东西就有市场。开分校实际上商业模式该是大量的、全国的,开到一个城市的时候,就覆盖影响到新东方触及不到的一个地方。”

凭借对环球雅思的连锁经营,张永琪曾担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特委委员,并获得2004年度中国特许企业优秀管理者等荣誉。

但知情人士对蓝鲸教育表示:“环球雅思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领域,不仅有现在已经熬成巨头的新东方、好未来的布局,还有那么多新兴的机构在雅思考试培训方面竞争。其实环球雅思本身跟新东方竞争不具备优势,然后呢,环球雅思管理层也没办法,没人玩这个机制了。”

另一方面,在培训品类中,曾经实现了拓展。除了雅思以外,还尝试过托福、SAT,以及法语等小语种,并向青少年科学教育与成人职业教育发展。但如今,其他产品门类都萎缩下去。据了解,目前出国考试几乎是环球雅思业务的全部。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方面的营收占比达到98%,而其中雅思考试的培训业务在出国考培业务的九成以上。

“做事还是要专注一点,我们一直专注雅思,把这一种考试发展到了一百多种课程,来回来去琢磨客户的心理。”张永琪回忆起当年创业时业务拓展的情况如是说。

无法继续拓展加盟校,也难以再把加盟校转为直营,同时增加新的课程产品品类困难重重,环球雅思进一步壮大的根基在哪儿?这不得而知。我们从培生公开的2016财年财报中所能看到的是:因为培训市场转向更密集的班级规模和新产品的高级课程,环球雅思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入学人数下降6.5%至85110人。

六宗罪:成本管理 ——互联网时代里,什么造成了严重亏损?

“当年错过互联网转型的最佳时期,如今的传统企业不仅在执行力,包括整个运营能力都会有问题。”一位专注于互联网教育的资深人士谈及环球雅思再易主一事时,这样对蓝鲸教育说。

与新东方齐名的环球雅思,在品牌管理能力上得益于连锁校区的品牌溢出,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是品牌背后的获客与师资成本的粗放管理。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的折损,以及互联网教育公司的挑战,环球雅思的模式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成本管理问题。

对于近年来经营状况的变化,一位环球雅思前高管对蓝鲸教育说:“当年环球雅思能起来是有先发优势非常明显,但我觉得环球雅思在产品上不如好未来和新东方,尤其是学习系统、教学互动,这个机制在初期要很大积淀去做的。到了互联网化的时代,人工和场地成本越来越高,这部分对于线上机构常常在30%以上,线下机构能控制在10%就不错了。所以,我觉得环雅原先的商业模式在现在的竞争压力上相对而言已经处于劣势。”

环球雅思依靠快速扩张校区崛起,但随后出现增长乏力的状况,这也在其上市后的财报和对应的股价中体现出来。在被出售给培生前,环球雅思的利润已因行业的激烈竞争呈不断下降趋势,又正值中概股低潮期,环球雅思的股价在一年里从10美元跌至不到3美元。

国内一家知名证券公司的消费类产品分析师向蓝鲸教育表示,培训机构与商超、餐馆、旅馆连锁店的品牌与管理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品牌是其中最关键的地方,而培训机构特别之处是更加依赖以人对人的长期服务形式的产品,所产生的品牌,即所谓的名师效应。因此,培训点的便利性对场地的成本要求更高,教学的效果导向性对师资的成本要求更高。用连锁管理方式,更对这些方面成本的全面控制提出特别高的要求。

“我觉得其实本身教育业务是有变化,不是像当年一样。教育业务在环球雅思上市的时候利润很高的,但在2010年那会儿人工成本很低,教育行业月薪只有三千多块钱,现在你北京月薪平均都在一万以上。房租当年也很便宜,现在我们这个地方房租是十万五的单价,所以教育行业来看本身房租和人工这两大成本在不断的攀升,不断的上涨。所以如果你营收不够增长的话,那你会逐渐利润变低走向亏损。”一位环球雅思前高管这样对蓝鲸教育表示,环雅被出售的直接原因就是亏损。

而蓝鲸教育获得的最新资料显示,环球雅思拥有3700名员工,其中包括仅半数的教师,与此同时2016年全年亏损额达9400万元。但也有环球雅思在职高层人士近期向蓝鲸教育另给出数据指出,去年环球雅思并未亏损,而环雅近年来具体的成本管理结果,将在正式的交易文件中披露。

七宗罪:母公司掣肘  ——巨头转型给环球雅思埋的坑有多深?

环球雅思是被极速转向的培生集团这艘巨轮给抛弃的。船小好调头,这艘巨轮在白热化竞争的中国培训业红海中生存本就面临挑战,况且还要在短时间里实现多次转向。

一直有媒体把1724年朗文出版社的作为培生集团的创立时间,依托近300年的积累,环球雅思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际上朗文集团及朗文出版社于1968年被培生集团收购,而培生集团真正的成立时间比朗文要晚近100年。

据了解,1997年培生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对集团业务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重组,明确集团的核心业务立足于教育、信息和大众出版。其中,在教育业务方面,培生集团在1998年11月将西蒙、舒斯特公司和艾迪逊·维斯利·朗文集团(AWL)合并成立了培生教育集团,从而成为世界最知名的教育出版商,以英语教材为主。

由此算来,培生教育集团成立时间还不足20年,比环球雅思品牌创立时间还要短。

业务方向上,管理方式上,培生的不断进行创新,也在不断碰钉子,同时也对环球雅思等旗下的业务产生影响。

不仅在中国,培生旗下的2C的培训业务遍布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且和环球雅思一样,也是由直接并购当地的教育机构而来。而其总部中心化管理模式,在这些业务区域里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异议。

由转型重组而来的培生教育集团,其在数字化测评和内容服务、国际学校方面的实现有多难?还会转型多久?

由B端到C端,培生与新东方等巨头产生了正面的竞争,首先对其营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光明日报出版社主办的《留学》杂志披露,一位培生前高管称,由于培生和环球雅思的纵向一体化,自2011年底开始,新东方集团不再是培生的客户。

而收购环球雅思后,培生只能坐看竞争对手与中国最大的教育集团新东方合作,新东方还在不断迅速做大。例如,新东方旗下迈格森国际教育新东方在线旗下多纳学科英语在少儿英语教材,以及SAT考试教材等方面,均选择与“世界三大教育出版巨头”中跟培生齐名的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合作,迈格森即双方合资成立。

曾是世界最大教育出版集团的培生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手都在扩大在中国的业务,一步一步蚕食其市场份额。无论是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还是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以及被称作全球三大上市教育集团Navita(纳维集团)、Study Group(学习集团) Kaplan(卡普兰),也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参见蓝鲸教育此前发布的文章《培生出售在中国的培训业务,国际教育巨头在华玩不转?》)

环球雅思如果没有加入培生,或许可以广泛利用世界范围内的各类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学教研,而加入培生后只得依赖母公司的资源,并与其他出版机构的合作产生排他性。

尽管培生与国际学校广泛合作,但培生的业务没有延伸到国际学校的具体运营中。因此,在中国也未能在中国区战略上真正需要大力发展的国际学校业务,从而未能弥补环球雅思的短板,也未能让环球雅思在培生旗下5年里产生业务上的质的飞跃。

培生宣布正式转向数字化领域时曾让股价跌至历史最低点,而今年5月初宣布将削减成本并出售美国教材出版业务,这些扭转业绩的举措使得该公司股价大涨,培生集团股价在本周五美股盘初上涨11.77%,可见此举获得了市场的一定认可。

无论转型以后培生能否在实现在中国业务的突围,环球雅思也已经不属于培生了——据蓝鲸教育了解,环球雅思出售已经开标,投资方与交易价格部分信息将被初步公布出来,该交易事项或将于2017年第三季度内完成。

本文转载自蓝鲸教育,作者北里。

原标题:环球雅思再次易主“七宗罪”,你犯了哪条?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蓝鲸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蓝鲸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环球雅思再次易主“七宗罪”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