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VR+教育还能如何发挥?有人说,K12才是它的归属

作者:静熙 发布时间:

VR+教育还能如何发挥?有人说,K12才是它的归属

作者:静熙 发布时间:

摘要:VR热度已冷却,可是对于VR+教育来说,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未标题-1.jpg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到了2017年,VR的热度真的已经冷却下来了吗?VR+教育的路还有多远,VR在面对业界对于成本高、技术不成熟、效果单一的种种质疑的同时,有人认为,VR+教育的路还很宽很远。

图片 10.png

在一间教室里,几十名学生头戴可穿戴VR设备,老师的手指在PAD上简单操作,学生们就可以拿起手柄在宇宙中穿梭、探索太阳系行星,真实地感觉行星间的大小比例、运动方式……学生用设备自行抓拍看到的场景后上传图片,老师在PAD上随时查看学生状态、对教学画面截屏,切换课程内容,随时将所有VR设备中的画面暂停,之后所有学生都将看到上传的图片,老师和学生都会根据VR可穿戴设备里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进行交流、学习。身处二维世界、感受三维空间,这就是VR课堂,是基于VR科技建立的教学空间。

图片 11.png

目前,这样的教学场景在全国的学校陆续发生。微视酷就是众多在VR+教育领域探索研究的企业之一。

微视酷的VR教育产品体系分为VR课堂、VR交互教室以及VR实训教室。其中VR交互教室被应用于K12、职教教学,为用户带来交互式体验;VR实训教室被应用于职教、企业培训教学,为用户带来带体感全景交互体验。VR课堂是微视酷的重点产品,是由一套IES沉浸式教育软件系统、一台PAD主控端、N套可穿戴式VR硬件设备联合构成。

在微视酷的VR课堂中,教师通过PAD指挥VR课堂,一键操作场景的暂停和恢复、学生的独立和分散学习、老师的集中授课以及从一个学习情境到另一个学习情境的切换。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等信息会被记录,教师可选择学生进行即时监控,学生在VR场景中可以通过VR眼镜抓取场景进行拍照,照片即时传到PAD,与全班分享。课堂数据会被同步传输和存储,为教师教学提供分析依据。

所以,微视酷是一家提供包括硬件、课堂建设、师资培训、内容供应、教学教法辅助提升以及课后的反馈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的VR教育软件研发机构。

从2016年到2017年,像坐过山车般经历大热、遇冷的VR技术在教育这一高门槛的行业中受到很多质疑后,会不会成为沙滩上的前浪?VR+教育究竟该如何发挥?“VR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是最有价值的,尤其是K12教育领域。”近日,北京微视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CEO杨威向芥末堆分享了他对于VR+教育行业的现状和未来、与多数从业者不同的观点。

VR技术在K12教育领域效果远远不如消防、医疗等行业培训?

VR技术的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将传统的、理性的二维课堂变成三维的课堂,感性的课堂。VR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以感性认识的方式获取经验,这种方式本身不带有逻辑思辨,老师基于与学生共同积累经验的基础,进而引导学生发展思维逻辑能力。

杨威感慨到,“过去的课堂太理性了,老师告诉学生,这是一瓶水,然后学生就要背“水”的概念。而看一下、摸一下、喝一口,综合这些感受,才能对水有真正的认知。这个时候再学习水的分子结构、三态等等,效果才能更好。”

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学习体系,用感性认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从教育的角度看,基础教育阶段是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感性、理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初期,因此相比于其它时期,VR+教育在这个阶段可以发挥其最大价值。

所以,目前在微视酷的业务占比中,K12教育高达80%。为何偏偏要把重心瞄准在很多业界人士不看好的K12教育领域?杨威表示,选择K12教育领域,等于把VR技术应用到应试教育当中。在中国,即便是互联网教育或者STEAM教育,这些学科内、外教育的90%也属于功利教育。所以,中国学生90%的时间是在功利教育的课堂上接受教育。“如果说VR技术能够在教育的哪个点上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一定是K12领域。”

基于这样一种看法,微视酷采用销售模块化的商业模式,分为三种:代理模式,即通过标准化产品代理的方式销售IES课程系统;联营模式,即微视酷提供技术、硬件开发支持,合作方提供客户资源和关系对接进行联营利益分成;个性定制模式,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

C端未普及,B端的路走得下去吗?

“在C端没有普及,在B端推进很难。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杨威否定了大多数人对于VR+教育的看法。

以如今这个智能手机时代举例,在苹果之前最有名的智能手机是黑莓和多普达,最早使用这两种手机的用户都是商务人士。“他们虽然是C端消费者,但是购买手机是带有B端属性的行为,甚至有的是B端公司采购一大批黑莓手机给员工用。然后发展到一定程度,C端消费者就觉得这个东西可以购买了。”

当代,任何技术渗透的过程必然是从研究开始,到B端再到C端。尤其对于科技产品来讲,C端和B端的购买逻辑完全不同。B端的逻辑是:能解决核心问题,就会采购。C端的逻辑是:产品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做好才会购买。

做VR+教育,应该先研究产品能够在B端解决的核心问题,然后技术得以迭代、提升。由此,软件会更丰富,分辨度会更好,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技术的成熟度达到一定临界点,C端的用户便会愿意购买、使用。

B端C端最大的不同在于B端着眼于一个问题,而C端着眼于解决一类通用的问题。即使C端经济崛起,VR技术的推广也一定是研究院先使用,然后B端机构使用、有B端属性的人用,最后是C端消费者使用。

微视酷进入B端公立校的渠道就是首先通过开展VR科普课,参加VR专项教学培训会,从而使用户对微视酷VR课堂产生兴趣和购买。其次是通过各省市的教育系统集成商、各地教育行业从业者进行合作,根据学校的需求进行VR课堂服务。

图片 12.png

VR+教育B端市场规模达千亿是清晰可见的

根据微视酷的统计,在B端,全约国19万所小学,9万多所中学,1万多所大学,9000多所职业院校,约30万所院校。如果每个院校在这方面投50万的硬件购置成本,VR+教育B端市场规模将达千亿。

这个计算方法还没有囊括全中国30万所社会教育机构的需求。未来,VR市场会像互联网版图一样在各个行业都会占据一定比例。虽然教育和其他行业相比不同,是比较细碎的市场,但是当VR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普通消费阶段),VR技术有可能创造出一个信息化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老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会无缝衔接。那个时代的VR服务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互联网服务,不只是单纯的做技术,核心是应用已有的基础向大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国家对于VR+教育的企业的指导性意见是探索VR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模式。杨威向芥末堆透露,“开始进公立校,部分学校会抵触VR技术,但是当上了一节课之后大多数学校都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据悉,今年年底,微视酷2.0产品也将上线。新的产品线将能适应课堂上的不同用户场景、同时会为授课教师开放工具以制作课程。目前,微视酷以公立校业务为主,通过与各地教育局联合推介,合作学校超150所。

此外,微视酷未来将联合社会教育机构进行产品研发,包括STEAM教育机构,尝试将公立校VR教学模式应用于学科外教育体系。据了解,近期,微视酷与约7家教育机构的合作将实现落地,并在继2016年9月获千万级Pre-A轮投资后又将完成数千万的A轮融资。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VR+教育还能如何发挥?有人说,K12才是它的归属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