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对话《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让孩子立于不败之地的教育甚至还未真正发生

作者:吴妍娇 发布时间:

对话《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让孩子立于不败之地的教育甚至还未真正发生

作者:吴妍娇 发布时间:

摘要:目前看来最安全的一种投资,可能就是教会他们一辈子保持应变力,非常灵活且可持续地学习。

4.jpg

从去年到今年,《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现象级畅销书几乎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瞩目,而他的作者——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尤瓦尔· 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更是成为了全球追捧的大众学术明星。

如果说《人类简史》探讨的是人类进化史背后的深刻哲学,那么赫拉利教授的新作《未来简史》就难免让人有些细思恐极了。书中提及的人工智能刚好切中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而这位天生带有几分悲观主义色彩的历史系教授,也向人们抛出了几个宏大的问题:

  • 人类将进化到哪里去?

  • 人工智能是真的智能吗?

  • 无用阶级真的存在吗?

  • 人类还能继续掌控世界、赋予世界意义吗?

在上周六的“造就未来大会”上,首次来沪发表演讲的赫拉利教授,给出了他的答案。

一场伟大的人类变革正在发生

人可以阻止河水流动吗?我们修建了水坝,河水便不再肆意流动了。那么时间的长河呢?我们似乎无法使其停止,甚至逆转。

当一只蚊子在你的耳畔萦绕,你可以消灭它,用物理手段以及更多的生化手段。那么如果是一个想法在你头脑中萦绕呢?你还能消灭它么?

事实上,几万年来,智人以及它的后代改变的只是外部世界,几乎没有改变自身的内部世界,改变肢体、头脑和心智。“而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实现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一场关于生命本身的变革,我们将取代物竞天择,用智能的设计来决定人类自身的生命形态。”

1.jpg

在赫拉利看来,有三种改变人类的方法正齐头并进。

其一,是生物工程。可以说,从智人到今人,只不过是DNA层面很细微的改变,我们的大脑内部结构与几十万年前的人类稍有不同而已。只是如今的人类不愿继续等待,希望加速改变,自我升级,就像“升级智能手机和电脑一样”。比如,提取荧光水母中的某个基因,植入兔子使其变成荧光兔子,理论上也可以发展出“荧光人”,有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意思,同样的道理还可推而广之。

不过这第一个其实还很保守,只是对现有生命的重新改造。第二个方法稍显激进一点——生命再造,把有机与无机进行了结合,不再受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有机生命体。比如仿生的手脚甚至眼睛等器官,与生命体的结合,打造半机械人。但这个方法说到底,控制中枢依然在人类的有机大脑之中。

第三种方法则最激进,突破有机生命的限制,打造完全非有机的生命形态。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大脑,控制无机或有机的身体。这是“地球上40亿年来生命进化的全新阶段”——科幻小说的情节多半讲的是这个。

人工智能那么厉害,我们需要畏惧吗?

虽然科幻小说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对“人工智能”望而生畏的素材,赫拉利却指出,“大可不必”。因为,科幻作品常常混淆“智能”与“意识”,但真实情况完全不同——人工智能有“智能”,但不一定有“意识”。就好像一些现存的生命体,比如蘑菇,虽然很“聪明”,却没有意识。

在赫拉利看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某种特定的能力,如驾驶,又如撰写新闻,甚至是人类最后的防线:艺术和创造力。事实是,如今计算机也被证明拥有创造艺术的能力。那么其实,人类与AI真正的区别应在于“意识”。也许在智能领域,计算机的确可以超过人类,但计算机没有意识,并且目前看来,它们也并没有发展意识的倾向。

通常我们认为,智能被用于解决问题,而意识则是感受事物的能力,感受痛苦、快乐、爱恨等等情绪。在人类身上,智能和意识是一体的,我们通过感受事物来解决问题,但在计算机这里,二者是分离的。值得庆幸的是,迄今为止,计算机在智能方面,的确发展惊人,但在意识层面,几乎毫无进展。“所以我不认为,计算机将来会像人类,相反人类应该在发展意识层面更加努力。”

尽管在意识这件事上,人类尚且可以高枕无忧,但另一些改变却值得引起注意。

原本死亡是宇宙间恒定不变的铁律。但因为有了一系列技术革命,包括生物工程、半有机半无机生命体,乃至等值于人脑智能的人工智能等,人类将运用所有的技术去克服老去和死亡,死亡不再是不可避免的命运。赫拉利举例,谷歌已经成立了分公司,专门用以此类研发,可以说将来人的命运可能掌握在工程师手里。

“死亡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科技将重新定义死亡,这只是暂未被解决的技术性问题。”赫拉利表示,死亡原本是全人类最为平等的生命状态,众生皆难逃死亡的宿命。但未来这一切极有可能改变,由于死亡依赖于科技,或由贫富条件来决定,随之而来的就是更为深刻的不平等。

极少数超人VS大多数无用阶级

细数一下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的预言,恐怕最可怕的一条便是——伴随新技术的奇迹,危险也如影随形。我们中的极少数人将升级为超人,甚至人神。但绝大多数人,则成为一种新的阶级,叫作无用阶级。他们或许不具备经济价值,也没有政治势力,因为他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比不过计算机和人工智能。

2.jpg

那么,这看似“无用”的几十亿人该怎么办?“唯一可以确定的是,2050年劳动力市场完全不同,我们现在就需要未雨绸缪,而不是等到三四十年以后再追悔莫及。”

而由无用阶级牵扯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未来的教育该何去何从?此次大会前,外滩君有幸对话赫拉利教授,听听他是如何看待如今的教育,对未来教育又有怎样的展望。

3.jpgB=外滩教育 Y=尤瓦尔· 赫拉利

B:如今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文主义,既承认人的特殊性的基础之上,例如博雅教育、全人教育都旨在培养完整的人,而您在书中却消解了这一基础,那么未来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呢?

Y:如果你真的是将教育的目的设定为,培养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其实是非常棒的,而且这与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并不矛盾。但基于我对以色列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教育的观察,这样的教育目标似乎并没有被真正地实施。

我们如今的教育并没有致力于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格,而是灌输给孩子,学校和国家认为在未来20年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整个教育体系就好像一个工业体系,教室里坐着30-40来个孩子,一个历史老师走进教室,传授一些知识,然后他走了,进来另一个计算机老师继续上课。在我看来,这样的教育和所谓的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还相距甚远。

事实是,孩子根本不需要学校教育来传授他们什么知识,因为他们早已身处于信息洪流之中,而我最担心的是,他们无法静下心来,也没有时间去考虑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从而找到人生的意义。但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使这些日复一日收获的海量信息产生意义的能力。

200年前,信息还很匮乏的时候,孩子来到学校这样的信息工厂,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今时今日,信息如此庞杂,如果我们的教育依然如此,就很荒谬了。同样的道理,放在200年前,如果你去学校学习某种工作所需的特定技能,成为一个电工、机械工人等等,然后你就一辈子都干这个。但今天,这也无从说起了。

因此,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要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格,但据我的观察,这并非当下的教育现实。

B:哪种能力能够“保护”人类,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Y:要想在未来的职场立于不败之地,人们最需要的应该是一种灵活性。人们可能并不需要去获得某种特定的技能,比如要学会编程,这样我就能在20年后找到工作。事实绝非如此,因为没有人会知道20年后职场会变成什么样,以及什么样的技能是必要的。如果你在某种技能上做赌博,那么你极有可能会满盘皆输。

虽然AI还不具备“意识”,但AI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不断地吸收和学习新技能,对于AI来说,学习是毫无限制的。而人类到了某一个年纪以后,学习新事物就变得异常困难了。

因此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发展你的灵活性,保持终身学习,时刻准备好应对时代的变化,因为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这个世界正处于永恒的变化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技能,不断地改造自己。

未来已来,这或许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我们其实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应该上哪些课,他们才能在接下来的三四十年里,不至于失业,成为所谓的“无用阶级”。但出于本能,我们似乎总得做些什么,让我们的心里有些底。

或许正如赫拉利所说的,目前看来最安全的一种投资,可能就是教会他们一辈子保持应变力,非常灵活且可持续地学习,因为单学一门技艺,被局限在一个领域里,他们将来的日子可能会非常难过,甚至可能面临失业而遭到淘汰,所以一定要有巨大的市盈率,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作者吴妍娇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对话《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让孩子立于不败之地的教育甚至还未真正发生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