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发布会现场李亦菲解读)
芥末堆 宁宁 7月21日
在中国年平均死亡率为千分之七的数据背景下,14868多份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中,有11.4%的孩子称自己父母在一个月内离世。这一数据显然并不真实。
今天下午,上学路上2017《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会上,北师大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解读白皮书时分析,数据的失真反映出留守儿童出于玩笑或发泄不满,故意填错。而在这些故意填错父母离世的孩子中,有9.7%的孩子认为,父亲或母亲离世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因为留守,亲情之间变得淡漠。数据显示,这一状况与经济水平无关。
20省份调查样本中,完全留守儿童占26%
这已是上学路上第三年发布《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今年新增学生经历的生活事件对其产生的情绪影响分析。
此次白皮书共抽取20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样本总数超过14868份。根据数据,样本中有26%的留守儿童属于完全留守儿童(即父母均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占比接近58%。
另外留守儿童地区差异明显,华中地区为48%,东北地区42%,西南地区33%。
农村完全留守儿童中,一年与父母见面次数在1到2次的占42.3%,另有13.6%的孩子一年与父母没有见面。见面次数超过9次的,城镇地区达到47.1%,农村则为19.3%。
45.8%留守儿童曾被欺凌
李亦菲在发布会上介绍,白皮书第一年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状况,第二年增加留守儿童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对的方式,今年的白皮书则综合以上情况,更详细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以及由此为其带来的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
在家庭这一生活情境下,66.2%的留守儿童表示父亲与母亲吵架会影响其情绪,60.6%的孩子遭受过父母的惩罚或者打骂。因父亲或母亲回家探望而情绪波动较大的留守儿童占到38.8%。
在学校里,67.8%的留守儿童因学习成绩明显退步而受影响。而在个人因素中,数据反映出,留守儿童受影响最大的是被他人欺凌,有45.8%的孩子选择了这项,占比最高。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更易遭受欺负,有58.1%的孩子经历过。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中,也有超过一半的被他人欺负过。
母亲外出或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还更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两种情况下均有超过70%的学生反映经历过这一事件。
研究团队以自卑感、愉悦度、平和度、迷茫度、烦乱度五个维度,及淡泊、波动、适中、积极四种情绪分析,母亲外出和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更易消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其中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消极应对的比例为31.3%。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易显露
一开始,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李亦菲曾用一些测量心理问题的问卷做了一些小范围的摸底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情况与非留守儿童差异并不大。“如果用严格的诊断心理疾病的量表去调查,并把它与非留守儿童做对比,发现作不出太大差别。”之后的现场收集,从表面上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但从纵向的时间上,李亦菲发现,通过连续几年不断调整量表,发现了一些差异和问题。随着差异的不断被揭示,他感到,与父母分离给孩子带来的问题虽不足以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应该重视这些小问题的积累,防微杜渐。
联合国儿基会儿童保护处处长彭文儒在随后的发言中也提醒,要留意白皮书中反映出的儿童面临的暴力威胁,这对儿童的成长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他还指出,这些留守儿童也极有可能成为性侵害的受害者,保护儿童需要建立综合强大的体系,需要各方合作开展预防性的工作。
上学路上理事长刘新宇回顾,这三年来做白皮书不容易,已离职的同事甚至在当初认为这过于“异想天开”。最初他朴素地想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这个特殊的群体,摸索两年来,他发现国内还没有系统研究这个群体心理状况的机构。但心理学有严格的标准,他坦称,2015年刚启动做这项白皮书时“特别困难”。
刘新宇觉得公益在很多地方都需要有严格的标准,正因为缺少这些标准,现在的公益仅仅停留在低水平的阶段。他已经不满足于只做白皮书这一个“标准”,发布会上他表示,还想办一个公益标准研究院。
据了解,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上文所称,上学路上)于2013年4月建立。机构通过邀请各界名人和志愿者讲读故事,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抚慰。录制好的故事音频以“上学路上故事盒子”和校园开通的“小雨点广播”传递到孩子耳中。
截至2016年10月,上学路上已为11个省共31所学校的4741位学生送去了“故事盒子”;“小雨点广播”也已在22个省272所学校开通。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