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ixabay
竞争无比残酷,但底线依然需要守住
本周最受关注的是作业帮和小猿搜题之间的同行之争。
周一小猿搜题公开表示,小猿搜题上的“涉黄”信息,全部是“百度作业帮”员工上传的,再让公关公司截图造谣。在小猿搜题上发布涉黄信息的三台手机,IP地址是“百度作业帮”办公区。当日晚间,作业帮对此作出回应,称“这是无端攻击和诬告,我们不做口舌之争,对于任何故意诋毁和毁谤行为,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之后学霸君、百度也卷入其中。各方核心观点,芥末堆通过模拟群聊形式为您梳理如下图:
同类竞品间的竞争无比残酷,在教育行业亦是如此,从“双巨头”到创业公司,都免不了经历竞争的漩涡。芥末堆也希望从业者们能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竞争是必要的,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但在竞争的同时,更要守住道德与法律的底线。
Google教育,到底有多牛?
今天的美国,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在使用Google教育应用程序,用户总数达7000万之众,8个常春藤盟校有7个使用谷歌教育服务,进入学校的移动设备半数以上为Chromebooks。
作为后来居上者,如今的Google已稳居美国K-12教育市场统治地位。据今年5月的最新调查,Google教育应用程序在68%的K-12学校是最常用的生产力工具,位居第二的微软365办公软件只占有17%的份额;52%的K-12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表示会选择“Google教育”作为科技提供商,位居第二的是“苹果教育”,只有13%意向选择。
“Google教育”(Google for Education),是专为老师和学生搭建的一套解决方案。这是谷歌教育官网对其服务的官方定义。
它的核心产品是一整套基于云端的应用程序,名为“谷歌套件教育版”(G Suite for Education;以下简称G Suite)。里面包括Gmail、Docs等大众熟悉的谷歌服务,还包括专为老师和学生设计的谷歌课堂。(强迫症患者注:Suite的读音同sweet)
谷歌课堂(Google Classroom)是G Suite教育版的核心应用程序,共有师生用户2000万。2014年最初上线时,主要为了让老师和学生能更便捷地根据课堂需求来管理和整合G Suite的其它应用服务;随着不断改善和添加新的功能,现在的谷歌课堂已经是一个集收发作业、评分反馈、沟通合作等多种课堂管理功能为一体的系统。
可以说,有了谷歌课堂的存在,G Suite的其它程序(Drive、Docs、Gmail等)才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真正成为一套名副其实的教育解决方案。
via:美国高中老师带你零距离看“Google教育”之一:Google教育,到底有多牛?
美国高中老师带你零距离看“Google教育”之二:灵魂应用程序——谷歌课堂
美国高中老师带你零距离看“Google教育”之三:我为什么爱用谷歌课堂?
环雅再嫁,以家属的身份重登美股,也并非不可能。
培生宣布已将旗下的环球雅思出售给朴新教育,目前双方已完成交易,预计本次交易将为培生带来大约8000万美元的现金收益。
年初时,培生中国的柯大卫称,出售环雅是因为它的业务与目前培生的战略方向不一致,不能与培生的核心业务一起带来合力,产生规模效应。鞋不合脚,培生这双鞋硬穿了六年。
回想2011年11月,培生以约2.94亿美金的价格将环雅收入房中,成为继戴尔英语、华尔街英语之后的中国第三任姨太太。本周,在其公开宣布可能出售环雅的半年后,以约8000万美金(媒体报道)的低价卖给朴新。外人看来,培生这次换鞋至少损失了2亿美金。
血流得有点多,但是同样没人知道环雅为培生养家接了多少客。
真是,日完就走,拔Diao无情。
和培生不同的是,朴新玩的目的很明确。
对于直指美股的朴新来说,自然不会走培生搞残环雅的老路。沙云龙亲自坐镇,重度的投后管理和强势的作风,都将会使环雅重获一线生机。
即使不能重拾神勇,也不见得会差到哪里,更何况由以极为擅长运营著称的东方系操刀。环雅以家属的身份重登美股,也并非不可能。
经营哪些业务的上市公司适合转型教育?
到底经营哪些业务的上市公司适合转型教育?和君的教育业务合伙人,对此有一些独到见解。蓝鲸教育与和君旗下几位业务合伙人交流,了解到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潘善杰对蓝鲸教育表示,上市公司转型教育,大多因为“业务遇到天花板,倒逼跨界多元化”;但其并不看好双主业模式。
在他看来,如果上市公司做不到让教育标的在自己旗下,能够更好地发展;那在长期战略中就毫无意义,甚至一两年内就会现出原形。“所有失败的跨界并购都回答不了一个问题:你的公司能够给被并购的业务,带来什么样的增量?”
和君教育培训咨询研究中心业务合伙人、和君校长班负责人靳红磊则认为,上市公司跨界教育,是企业升级与转型的问题。
“一类是主营业务强,进而涉足教育业务的产业升级;另一类是主营业务弱,被迫涉足教育业务的产业转型。”但据其个人观察,更多上市公司并购教育标的空有概念,实体业绩并无明显增长。
和君幼儿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安征则向蓝鲸教育表示,“上市公司跨界教育,代表着有更多资本愿意介入教育行业,对社会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他认为原先做软件、出版传媒的公司转型做教育,问题并不大,这类公司自身已拥有一些行业资源。但原先经营房地产、机械制造等业务的公司,转型做教育就存在从不同层面运作的问题。从公司转型战略、或资本运作层面去操作,结果将完全不同。
一位资深教育投资人向蓝鲸教育表示,一些经营软件、出版业务,与教育联系较多的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较强的话,有能力做产业联动。而一些与教育行业关联度很低,主营业务在走下坡路、通过多配制一些教育资产来完成双主业布局的公司,“他们有很大可能,是想把自己变成一个以教育业务为主的壳公司”。
至于跨界做教育的上市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如何,还需要观察它是从资本层面考虑多一些,还是从公司战略考虑多一些。“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我们更欢迎利用资本促进行业发展;而不是把教育业务,当做交易时的一个‘好筹码’”。
via:【盘点】解析10家跨界教育公司:产业联动,抑或打回原形
在留学这件事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散养”
通过多年的观察,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心理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咨询心理学硕士王亚飞发现,虽然孩子是因为不认可或不适应国内应试教育而去了美国,但是如果父母在此之前已经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的自律和自学能力,那么这些孩子去了美国后会如鱼得水,即便短期内也会有惊人的变化。
可是如果孩子是因为父母的“散养”,缺乏自律能力,即便去了美国换了土壤,在国内出现的问题仍然会在美国重现,甚至更严重。这些孩子已经习惯“被安排好”的生活,突然少了父母的管控,他们想做到自我控制也很难,在适应新的环境时碰到困难,也习惯性地逃避。这种逃避本身就让孩子异常挫败。
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美国学生从小就懂得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国家长送孩子出国时,期望学校会严格管理学生,然而,学校老师用美国的标准看待中国的孩子,期待孩子能管好自己,有困难时主动找老师商量。这个观念的差异,是国内家长和美国学校最大的冲突所在。
在留学准备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化和教育体制,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设定目标、拆分目标,拥有时间管理的基本技能,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当然,过分撒手和过分严苛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有害无益,那么如何做到收放自如?外滩君摘编了王亚飞老师书中的部分内容,书中大量的案例,或许能给新一轮留学申请中焦虑的家长一点参考。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