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有关情况。(张劲松/摄)
芥末堆8月28日文,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三科教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将于今年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教育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三科统编教材的编写、审查、内容改进等情况。
历时五年,新教材意识形态属性较强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张劲松/摄)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调集全国知名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建了140多人的编写团队。历时五年,到2017年上半年,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完成全部编审工作。
据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介绍,统编三科教材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教材委已于今年7月4日正式成立,统筹指导和管理全国的教材工作。中央强调要重点编好中小学三科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和统一使用,即“三统一”。
郑富芝表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三科教材意识形态属性比较强,有利于更好地强化国家意志、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新教材:主治不读书、少读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有关情况。(张劲松/摄)
据语文教材总主编、原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介绍,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利用语文学科善于熏陶感染的特点,将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自然地体现在整个语文教材的设计之中,“整体渗透”。
新编语文教材,在内容设计方面有“三个加强”: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包括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经历的篇目,还有他们的作品,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的一些篇目;
加强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方面内容。
温儒敏表示,选文既要兼顾到经典性、可读性,多选思想格调高、语言形式美、值得诵读涵泳的作品,也要考虑到文体的多样性、典范性,以及篇幅深浅等;既要服务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还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教师一定的发挥空间。
新教材在选文、结构、体例等方面,至少有以下4点明显的改进:
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织单元的方式来编排。以前的教材普遍都是主题单元,这次加入语文素养双线安排,有利于安排必要的语文知识、优化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栏目也增加了很多,包括日积月累、字词运用、书写提示、口语交际、名著导读等。另外还有一些活动探究的单元。
适度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新教材把拼音的教学往后推了一个多月,新教材一开始,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很大的楷体字,接着是“金、木、水、火、土”。这样安排,是要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汉字原初的感觉,同时避免一年级时学习英语跟bo、po、mo、fo混在一块儿。把汉语、汉字摆回第一位置,强调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此外,还有认写分流、多用少写、多元识字等。比如,低学段常用字由1800字减少到1600字,强调多认少写,总的目标是希望到二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大致上独立阅读。
有意解决不读书、少读书的问题。温儒敏人文,现在语文教学问题是读书太少,很多学生只读教材、教辅,很少读课外书,所以语文素养是无从谈起的。新教材抓住读书兴趣培养,整个教材课文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衍生阅读的量大增。除精读外,还要教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另外,小学还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初中安排了名著导读、古诗文诵读,精读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课外阅读。某种意义上,新教材主治不读书、少读书。
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读写能力的培养。新教材梳理出中小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上百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的环节,按照梯度,镶嵌安排在各个年级、各个单元的教学中。方便一线老师把握干货,把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些东西落到实处。
针对此前网上流传的“鲁迅文章在语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话题,温儒敏表示,并没有那么回事。这次新教材,小学选入两篇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选自《故乡》,《好的故事》选自《野草》;初中选了七篇,像《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等。
历史新教材:不再强调机械记忆,注重学生的观察、理解、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介绍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有关情况。(张劲松/摄)
据历史教材执行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介绍,历史教材主要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展现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进程;坚持唯物史观,注重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注重基本知识的教学;同时注重综合性,力图展现历史的多方面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
新教材主要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来编排教学内容。教材在叙述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基础上,还突出了以下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体现,占了相当的比重,包括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
革命传统教育。系统介绍中华民族近代斗争的历史,特别突出展现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国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中国近代史中,反映中国各个民族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民主解放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现代史中,介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
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的教育。以史实为依据,对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特别是边疆地区,比方说西藏、新疆,以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还有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介绍它们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国际理解教育。在世界历史内容中,特别是古代史中,重点介绍人类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各个地区、各个主要国家各自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充分说明文化的多元,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叶小兵表示,新历史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观察、理解、思考等,尤其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比如设计了材料研读、问题思考等栏目,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证据,学习解决历史问题。此外,课后练习不再是那种机械记忆的练习,比如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等,而是设计学生赏析、分辨、比较、综合等活动,希望学生在这些活动当中复习、巩固并且提升认识。
以《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为例,课后的活动不再要求学生去复述《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条款内容,而是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马关条约》签了以后,清政府允许外国投资在中国设厂投资,今天的中国,外资也可以进入到中国来设厂,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两者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教育贯穿始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高德胜介绍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关情况。(张劲松/摄)
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高德胜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共12册,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包括: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每一课都是丰富的活动,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设置不同的栏目,像调查研究、关键交流、体验分享、角色扮演等;栏目中还有知识的拓展,像阅读、相关链接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共6册,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展开编排。遵循如下逻辑结构:一是经验导入,设置情境或活动导入,与较为典型的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二是聚焦主题,正面陈述有一定知识支撑的观点、原则;三是揭示矛盾、深入分析,并有相关行动方法的指导。
其中,法治教育方面,注重培养法治意识。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开设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把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其他册次教材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小学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
三年实现全覆盖,完成三科教师全员培训
根据中央对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郑富芝称,编出教材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件事:
抓好培训。用好教材,教师是关键,要建立健全国家级、地市级、县级三级培训体系,分层来培训实施,计划通过三年完成三科教师全员培训。
持续跟踪。组织专家定期对教材进行跟踪调研,了解教材在一线使用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正式的听取意见的渠道和平台,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
定期修订。结合中小学教学的周期,定期对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周期内,有重大变化,及时调整和修订。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