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接受外滩君专访
去年6月,何江作为优秀毕业生走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发言台,成为历史上首位登上哈佛大学毕业演讲的中国大陆学生。毕业后,何江前往麻省理工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今年入选了福布斯全球30位30岁以下的科学以及健康领域青年俊杰之一。近日,外滩君有幸在上海和何江面对面交流。他给学弟学妹们提了两点建议: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并最大化利用身边资源去实现它。
还记得去年在哈佛毕业典礼上发表致辞的中国学生吗?
2016年5月26日,何江通过层层严苛的筛选,从数万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作为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毕业代表发表演讲——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生。当天与他同台发表致辞的,是全球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何江在哈佛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今年初,何江还入选了福布斯(Forbes)全球30位30岁以下的科学以及健康领域(30 Under 30)青年俊杰之一。
这位出生在湖南农村的85后年轻人,先是去中科大念本科,后来又辗转来到哈佛继续深造。从哈佛博士毕业后,如今他正在麻省理工大学做着博士后研究。
何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着的青年科学家——他现在主要做的研究是肝脏组织工程方面的课题,以及癌症早期的诊断检测等。
如果你认为何江是那种不善言辞的理工科学霸,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收集当天,何江完全打破了我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面对我抛去的问题他不仅能够侃侃而谈,甚至还时不时散发出一点小幽默。
在与何江一个小时的对谈过程中,我了解到,即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父母,也依然还是通过各种方式给了何江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在大学时,他则勇于褪去初到大城市的怯懦,充分地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外滩君看来,除了刻苦学习和钻研精神,这些也都是何江能够从农村走到哈佛不可或缺的因素。
谁说农村娃没有好的家庭教育?
1988年,何江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何江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四五岁的时候,他就被带到田里跟着大人干农活。小孩子下田,这在村里并不罕见。在教孩子种地这件事上,农民们总是格外积极的。他们没有办法预测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能否走出这个村、这片田,而学会了种地,以后总归是有口饭吃的。
或许放在早些年,“大学生”这个名号还是个矜贵的东西。但随着大学的扩招,每年都好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就业率却并不是那么乐观。一个技术工人的薪资可能比很多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还要高。这也就导致了“读书无用论”在乡村的盛行。
好在何江的父母比一般的农民更有远见一些。尤其是何江的父亲,算是村子里的“知识分子”,读过高中,也酷爱阅读。所以,自何江上学以来,父亲对他的教育一直特别上心。
“他总是对我们强调说,如果我们想真正走出这个乡村的话,一定是通过教育。这个观念从我小时候开始,就无形中在很多事情上影响了我。”何江说。
何江父母对其教育的关心,不单单体现在言语的鼓励上,还体现在行动上。
何江说,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下,身为农民的父母其实并没有多少学习资源可以带给他。但是相比于同龄人成长的环境,他觉得父母却已经做到了最好。
小时候,何江的妈妈就喜欢与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看书,或者让儿子们给她读书,讲课本里的故事。虽然她自己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她很愿意陪伴在自己孩子身边一起学习。
何江的父亲则会在孩子们睡前给他们讲睡前故事,不管每天干农活有多累。何江说,“我父亲在乡村里是属于读书比较多的农民,比较爱读一些杂书。当他读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他会记下来,然后睡前讲给我和我弟弟听。”
在去年外滩君整理何江哈佛大学演讲文章中,何江高中隔壁班的同学留言回忆了何江的故事:
(何江)家里很普通,但是父母没有像一般人家外出打工,而是选择在家陪孩子。父亲严格,虽然高中都没读完,却每天督促孩子的学业。母亲慈爱,对孩子的教育以鼓励为主。
我们的高中是县城最好的高中,在湖南也以本科上线率高出名。何江从我们高中的普通班(当时还有重点班,为入学考时全县前50名)考入中科大,并取得最高奖学金,在中科大毕业典礼上代表学生发表毕业演说。
何江非常勤奋朴实,即使到了哈佛读博士,回家照样干农活,主动拜访乡亲。记忆中他话不多,对人很有礼貌,行事十分稳重。
何江认为,教育绝对不止是在学校里,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在家庭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非常之大。
据何江的了解,现在很多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家长总是特别忙,没有太多时间或者没有那个意识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更不要说去发现他们真正的兴趣和热情。虽然父母是农民,但他很庆幸有和父母一起学习的机会。
没错,好的家庭教育也许不需要花费多少金钱和时间,而是落实在与孩子相处的日常生活的点滴。教育是言传身教,更是陪伴和一起探索世界的过程。何江家朴实的家庭教育,让外滩君十分感动,也值得我们反思。
从农村娃到哈佛科学家,他是怎么做到的?
何江和大多数高中生一样,在高中时,对专业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选择生物,并不是因为什么远大的理想。而是因为生物在那时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加之文科和理科都学得很不错。
因此他选择了一个介于文理之间的专业,他带着碰运气地语气告诉外滩君,“这样选,没准儿最适合我”。
何江立志走上生物科研这条路,也是大学之后才决定的。
他出生在物资匮乏的农村,像他在哈佛演讲时说得那样,“被毒蜘蛛咬后,无法及时去医院,而是用火烧。”在大学之前,何江很少有机会和资源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理想,也很难去预知自己未来走到什么样的道路,或者说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但话说回来,何江能够从农村少年到博士毕业于哈佛,继而成为一名生物科学家,却绝非偶然。
“每次到一个新的环境,都是一个充满着未知的全新平台。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一开始我其实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但是在那个时候,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非常积极地在新环境里去探索,去发现一些东西。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获取新环境里的资源,然后再继续自我定位,find your passion(找到你的热情),从而找到自己下一个目的地。”
何江的这段话里,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在新环境里挖掘资源,二是find your passion。这两点不仅是何江之所以能够现在的他的关键,也是此时此刻的他最想给中国学生的建议。
1、你握住了学校里的这些资源吗?
不管是在中科大还是哈佛,何江绝不是一个人闷着头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总是尽可能地去获取对自己学业和研究有帮助的资源。
大学期间,香港理工大学的校长潘宗光来中科大做过一次讲座。讲座结束后,大多数学生就直接离席了。而何江却主动走到演讲台,与潘校长进行了一番深刻交谈。
何江的好学和聪慧让潘校长印象深刻,那之后,何江一直与潘校长保持着沟通和交流,甚至建立了远程的师徒关系。何江申请哈佛时,潘宗光校长还为他写了推荐信,加上其优异的学习成绩,他顺利地以全额奖学金拿到了哈佛生物系博士的offer。
而在哈佛大学读博士三年级的时候,这个从东方来的农村小伙居然主动去申请做哈佛本科生的辅导员。
因为那个时候,何江已经可以得心应手地掌控自己的学习时间。于是何江开始思考,在哈佛这样一个顶级学府,尤其是在本科生这样的一个群体里,一定有很多极其优秀的人。而这些人,很有可能成为美国甚至世界各个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年轻人。何江说,“我很好奇,他们脑袋里在想什么。”
此外,何江之所以一心想做辅导员还有另一个原因,他希望借着辅导员这样的角色去深入了解美国的教育体系和校园文化。
在哈佛时,何江虽然从事的是生物科学研究,但他对历史、文学、经济等也特别感兴趣。总是会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式各样的讲座和论坛。
有一次他一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讲座,演讲嘉宾是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同时也是哈佛历史系教授尼尔·弗格森。在会后与教授对话的过程中,费格森教授对何江所聊到的中国农村近三四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非常感兴趣,便当即邀请何江在三天后去他的办公室详谈。
突如其来的邀请让到哈佛没多久的何江感到惶恐的同时,却也兴奋不已。而让何江更没有想到的是,在细聊之后,费格森教授竟然建议何江写一本书,把他这些年在农村观察到的变迁和见所闻记录下来。
何江新书《走出自己的天空》
在教授的鼓励下,何江花了三年的时间用英文写了一本近十万字的书,这本书在美国很快就要出版了,而其中文版《走出自己的天空》,已经问世了。
刚到中科大的时候,学校有一节电脑编程的必修课,那个时候的何江,连电脑主页面都不甚了解,更别提打字了。
于是暑假的时候,何江借来了一个键盘,从打字游戏开始学习打字。谁能想到,几年后,他能够在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乃至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等人物面前侃侃而谈,甚至还写下自己的著作呢?
正是因为何江永远都抱着一颗虚心求学的赤子之心,去抓住身边一切能够让自己有所成长和收获的资源,那之后,前方的道路要如何走,自然就越来越明晰了。
2、门已经打开了,记得把脚踏出去
Find your passion(找到你的热情),这句话是何江在收集中反复提到的。不过这句话,说时容易行时难。要知道,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甚至研究生、博士毕业了,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什么工作,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可以说,这是中国学生的常态。
而在哈佛,何江却经常听到老师以及同班同学聊这样一个问题:在做学问之前,首先要Find your passion。“当然passion这个词很难定义,也很难找到。但我认为找到passion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同时也是不停探索尝试的一个过程。”
我们经常会发现,中国学生是很容易随大流的。看到这个专业好,就一窝蜂地涌上去了,看到这个专业似乎容易找工作,又一窝蜂地上去争抢。何江认为,有时候那些专业不一定是最合适自己或者是自己最想做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很难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日子容易稀里糊涂地就过去了。”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样找到真正的热情所在呢?
何江说,“你只有不断地尝试,去测试自己的极限的时候,才知道你究竟是不是真的热爱,有没有这方面的潜能。就像我不去尝试的话,我永远不知道我有可能完成一本将近十万字的英文版的书。”
我问何江,生物是你的passion所在吗?
何江回答:“至少现在是。它很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对何江来说生物最有意思的点就是其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当真正解决一些生物问题之后,能够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就像他在哈佛演讲上所说的,把生物、科技带给更多人。
何江说,他也是到了大学,接触了生物科学,才逐渐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有了passion,我才能够全情投入心无旁骛地去做科研,并且一决定一直做下去。”
外滩君不禁想起之前收集的一位毕业于麻省理工化学博士郑腾飞也曾经反复强调passion这个词:“没有热情,你可能可以把一件事做到优秀,但绝不可能做到最好。”
何江认为,现在的孩子非常幸运,有互联网,有优渥的家庭环境,从小世界就在他们面前开了很多扇门,他们有大把的机会去尝试、去探索。所以他很想对这些孩子说:“门已经打开了,千万别忘了把脚踏出去。”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作者张燃。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