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一书,给我们留下了严苛母亲的印象。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妈妈孙红丹,在海外生活了二十多年,却采取的是“中西融合”的方式,把大儿子送进MIT,小儿子送进美国“小常青藤”高中。她的这套“中西融合”教育方法,背后遵循着是一套社会标准——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标准,它包括四个核心素养:创造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来看看这位中国妈妈如何在美国将这四大素养抽丝剥茧融入两位孩子的成长中。
2011年,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蔡美儿(Amy Chua)出版了一本自传体性质的育儿书《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在书中,她记述了自己对两个女儿几近残酷的教育方法,立即引发了大洋彼岸对中式教育的讨伐。由此,“虎妈”也就和中国式妈妈划上了等号。
相比之下,孙红丹采取的“中西融合”的育儿方法倒显得温和很多。
孙红丹
孙红丹是吉林省长春人,1995年,她跟随丈夫举家迁往美国。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Tim出生在中国,今年28岁,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系;小儿子Harvey今年17岁,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娃”,现就读于有美国“小常青藤”之称的Philips Academy Andover高中(以下简称Andover)。
“从中国去美国时,大儿子Tim才6岁,当时我们看到他在科学方面的天赋,那时,我们对美国教育还一无所知,只知道美国有一所学校叫麻省理工。我就有一个幻想,希望孩子能去那里读书”。到美国后,孙红丹就给孩子取了英文名Tim,这三个字母从后往前写就是“MIT”。而Tim确实不负众望,在2007年被MIT提前录取。在那一年,MIT在全球提前录取300位男生,Tim就成了其中的幸运儿。
“Tim是典型的中西对接的产物”,孙红丹告诉外滩君。Tim在数学上展现出卓越的能力,而他就是采用了传统的刷题以及找规律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有一年春假,为了参加美国数学竞赛的决赛,Tim用了两周的时间做了2000-3000道题,用掉了一箱子的纸。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从中国数学教育中学来的技巧和训练模式确实让当时的Tim颇为受益。
孩子来到美国后,孙红丹又把美国的精英教育中的“分享精神”植入了孩子的成长中。现在Tim已经是一个创业达人。借着自己在数学上的才华,Tim从十年级暑假开始办数学班,分享奥数比赛经验,教孩子们学数学;在MIT读书期间,他把线下教育搬上了线上,继续创业。大学毕业后,他辞去了在金融公司的高薪工作,开启了全职创业之路,创业足迹遍布了波士顿,上海,硅谷和旧金山。在连续创业中,他多次获得海内外投资人的青睐。
与Tim对比下来,出生在美国的小儿子Harvey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孩子”。他的性格很活泼,从小秉承“美国精神”,非常愿意表达。在小学三年级时,他自学编程,还编了一些小游戏,并且把它制作成视频放在YouTube上。在视频里,他自己担当讲解,毫不怯场,玩得不亦乐乎。
受美国教育氛围的影响,Harvey成为了一个科技达人和游泳健将。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自学所有计算机课程,到了七年级暑假,他用大学二年级才会教授的计算机Ruby语言编写了学习游泳的网站;在八年级,他自学了电子线路,独立设计并安装完成了“如何预防打瞌睡”的电子仪器,并编写计算机程序的驱动,最后得到了学校科学发展的第一名。在Andover读书期间,他还和同学一起搭建了大型的化学学习网站。
孙红丹和两个儿子(左为Tim,右为Harvey)
两个孩子学习能力出众,但是性格上却有各自的短板,所以孙红丹费尽心思,弥补孩子的劣势。Tim原先是个内向的理工科男,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刻苦钻研,但不爱说话,而且十分不喜欢运动。但是在妈妈的引导下,他现在说话、与人交往却越来越像一个“CEO”了,而且也成为了一个运动达人。而Harvey自小就生活在美国舒适自由的环境里,没有生活上的压力,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挫折,所以孙红丹“狠心”地让他体验了一次转学,来锻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虽然孙红丹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都很严格,但她也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过这并不代表她会一味地放任孩子。比如Tim看牙医拖延时间、上学迟到,她不会帮着怎样挽回,而是任由他哭,让他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联想到美国的自由散漫,很多人看到这里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典型的中国式严厉教育。事实上,孙红丹说美国给孩子这方面的教育更加深刻,“因为美国是一个商业社会,讲究规则,也就是‘follow the rule’,相反,中国人反而是一个人情社会,对孩子会更加宽容”。
“规则是商业领域中重要的一条标准,而教育同商业一样也是有标准的”,孙红丹说,她用中西融合的方式培养孩子,让他们扬长避短,其实在这套教育方法背后,她遵循的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大名鼎鼎的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标准,她将这个标准总结为四大核心素养,也就是我们熟悉的4C:
创造创新能力(Creative and Innovation )
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
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
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可贵的是,对孙红丹来说,这四大核心素养来绝非纸上谈兵,而是被她拆分成细小的元素融入在孩子的成长中。
B=外滩教育 S=孙红丹
孩子有强大的自学能力,太要紧了
B:Tim转学11次,这是一段什么样的经历?对他产生了什么影响?
S:1995年,我的先生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原因前往美国,当时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我们决定一家都迁往美国。在最初的五年里,由于身份、工作等原因,我们在美国、加拿大和瑞典三个国家之间来回折腾,自然就要不停地搬家。
Tim在入读Phillips Andover前,已经转学了11次。这段在多国逆境的经历对他最深远的影响,就是造就他性格成熟,内心强大,及其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他的创业足迹因此也遍布了波士顿,上海,硅谷和旧金山。
当时我们移居到瑞典,瑞典不是移民国家,有些排外。Tim就受到别的孩子的欺负。在课间,同学往他身上扔沙子,课后他也不敢出来玩,躲在厕所里哭。我们很心疼他,但还是鞭策他能在大风大浪里成长。久而久之,他的心理成熟度、承受力和忍耐力都在增强。其实这段在逆境中成长的经历对他后期创业特别有帮助,他遇到事情后,在脑海里首先有一个淡定的分析判断。
另外一点是,这段经历也是逼着他加强自己的自学能力。因为多次转学,他有的知识在这个学校学过两遍,有的还没学过。所以他就自学这些课程。当时他去Andover面试,面试官问他:为什么要考我们学校?他说我之前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都太简单了,老师一堂课50分钟的内容我10分钟就看会了。
当然我们一直都很注重培养他的自学能力。尤其是我先生,他认为大学本科和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大学生要有自学能力,你看那些研究生们都得自己做调查。我们平时就给儿子一本书,让他做题,然后让他不会就问。一问的时候,很多知识就给串联起来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关注他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复述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小儿子Harvey也是从小学就自学了计算机知识。
两个儿子在家讨论
B:你如何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的?
S: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我在孩子成长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应该就是陪他们做亲子阅读,每天45分钟,除了有时候我要出差工作,亲子阅读几乎没有间断过。各类型的书我们都读,比如科幻、历史、童话等等,有泛读和精读。
亲子阅读确实培养了孩子很多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比如复述和记忆的能力。我经常是讲完一个章节,然后把书合起来,让他总结下刚才说了什么;有时候还培养他举一反三的能力,我编一个故事,他接着把故事编完。现在家长主要是“看着孩子”,让孩子自己读,我是有意识地和孩子互动。
这个亲子阅读其实特别有意思,孩子一到晚上,就撅着屁股说:“妈妈,读书了”。不读书,就拍床:“快点,快点”。有时候不读书,他们就不肯睡觉。这俩孩子说话识字都很早。当然,美国这方面的资源也很好,书都有分级、分主题、分年级,我们在选书的时候也方便了很多。
不论数学还是体育,增强孩子的毅力最重要
B:大儿子Tim受数学的影响似乎很大,他是如何和数学结缘的?
S:20年前,我们初到美国时,对西方的教育方面的信息其实都不太了解,我们也不知道要怎样培养Tim,还是靠水到渠成。他八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去了美国的一个镇,这个镇的初中注册了美国初中数学竞赛。他一旦接触到这个机会,就非常珍惜,不遗余力地刷题。
当时放春假,马上就要参加州立的初中数学竞赛,他用两周的时间做了2000-3000道题目,做了一箱的纸。他参加考试并且成绩在不断提高,最后非常幸运地进入全麻州前四名。大家知道麻州的教育水平全美第一,Tim只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取得这个成绩,这对他来说,算是一个里程碑吧,是人生的一个转变。
Tim确实有一些数学上的天赋。当时参加数学竞赛,Andover的姊妹学校Exeter数学竞赛总教练说,Tim可以在考试中学习。在我看来,Tim他最大的特点是,他可以寻找规律,有数学学习技巧。当然,这还是得益于中国的数学学习方法。
要说数学对Tim的影响,我觉得主要还是来源于孩子自己的毅力。我们都知道美国很注重“Athelet”,也就是体育运动,但美国人还发明了一个词叫“Mathelet”,他们认为数学也体现了一种体育精神。一方面,当你遇到数学难题,你要钻研琢磨;另一方面,数学比赛也会推动孩子往前发展。Tim后来参加全美高中数学竞赛决赛,接触了全国的数学高手。
之后他就经常去参加数学比赛,因为数学比赛和体育比赛一样,一旦进入一个层次,他就会推着你不断上升去参加更难的比赛。
B:所以体育也培养了小儿子Harvey的毅力?
S:是的,小儿子是一个游泳健将。体育对他的毅力的培养是很明显的。他经常参加体育竞赛,但失败的次数是远远多于成功的次数的。所以,他要不断训练、反思、提升自己。
另外,体育运动对孩子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上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Harvey一周训练加比赛的时间要20个小时,这时候平衡课外活动和学习就很重要了。之前有一本畅销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让他从小就读了这本书。我告诉他,一定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Harvey在游泳上确实花了很多时间,有时候我们也在想是否值得。但是每次看他比赛完,整个人的情绪状态都很好,游泳比赛后,他都跟旁边泳道的对手握手,看到他身上的体育精神,我们也很欣慰。美国的私立学校很注重这种文化的传播,比赛前后所有队员们互相握手致意,他们认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Harvey参加游泳比赛
B:听说Tim本来很内向,性格现在有了很大的转变,他是如何做到的?
S:Tim之前非常内向,别人打电话给他,他都有点脸红;朋友孩子们之间交流,他基本不吱声。但是后来他参加数学竞赛后,就变得越来越自信。他经常代表学校或者地区去参加比赛,也经常领奖。
后来,他办了一个数学暑期班。这个班帮助他扭转了性格,他也开始学会与人打交道。这个班当时主要是招一些当地的中国的孩子,Tim当老师来教他们数学。
有一次,有一个妈妈来送孩子上课,孩子特别不情愿,他妈妈就推着他往教室里走。Tim看见了就说,“阿姨,你走吧,没事”。结果,那孩子一进教室就趴在桌上睡觉。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他一上课就先解几个题,然后孩子们开始拍桌子抢答,气氛立马就活跃了,那孩子马上就精神了。
当时,Tim获得MIT提前录取,美国的一家报纸《世界日报》对他做了整版的收集,他在收集中说,我原来就是学习型的人,后来教学生,就可以学以致用,同时我也和学生家长打交道和沟通。通过办班,他觉得自己的价值,管理组织能力都提高了。这也是美国为什么重视课外活动的原因,因为学生可以真正离开书本接触社会,为别人做一些事情,然后体验人生价值。
美式教育教会他们懂得分享,同时克服短板
B:当时你为什么会让两个孩子从小开始“创业”?
S:这主要是源于美国精英教育的“分享”精神。我希望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帮助别人。
Tim被Andevor录取后,我就说,你在数学这方面真的有能力,你就在暑假里做一些培训,去教别人。他觉得一个小孩十年级干这些事不太可能,我说没问题,我帮你做市场,你去准备一些课程。
然后,他就准备了2-12年级的数学大纲,之后招到30多个学生。他教得非常好,我们事先也都听过他的讲课。所以他的创业就从这儿开始了。
他从十年级开始办班,坚持了3年。后来他去MIT读大学,主攻计算机专业,他也没那么多时间给孩子面对面上课;但是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把这个数学教育项目搬到了线上。这是他第二次创业尝试。
当时我们让他办班,是因为我们觉得他有这方面的能力要分享,他可以帮助一些原来没有基础的孩子学好数学,从最后来看,这些孩子也确实从中受益。
受哥哥创业的影响,Harvey也带着Andover的同学做了一个化学网站。哥哥告诉他,“创业就是解决痛点,把别人的问题解决,就有价值”。
Harvey当时面临的“痛点”是,学校九年级开始学化学,老师们都有三十多年的教龄,课程设置特别难,但是孩子上完课又没题做,所以他就组织同学做了一个大型的化学网站。这个网站有几千道题和150个视频,这些都是根据学校的课程大纲做的。
小儿子Harvey在录制自己的课程
做这个网站时,Harvey把他从小的那些本事,比如编程技能、录视频在YouTube上做讲解等都用上了,我们还觉得他挺厉害的。小儿子深受美国教育的影响,他想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这跟他的高中学校的校训有关系。Andevor的校训就是“不自私”,提倡社区服务和社区贡献。
B:Tim非常有同理心,你是如何培养他这一品质的?
S:我们有意识引导他的爱心。因为我们觉得小孩儿都是自私的,并且越是学习好,越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有时候,家里有什么事要做,小儿子立马就下来了,但是大儿子叫三遍可能才去做。当时,我们觉得这样不行。我们告诉他,如果你以后想做一个领导者,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你现在这样就很没有吸引力。
他后来去听课,观察美国那些真正的成功的精英有什么素质,他发现他们真爱帮助别人。他现在对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创业团队,都比较有爱心。用我先生的话来说,他越来越像“CEO”了。
另外,Tim小时候有拖延症。我跟他说好11点去医院看病,结果我接近11点回来,他还没起床。我说你还去不去?他说去啊,我说你这样肯定是迟到的。他说那就打电话跟医生说一下,我说谁等你啊。最后这个预约就取消了。还有一次他上学起来晚了,我们就没送他,那天他就没去上课,最后他都哭了。拖延其实就是不尊重别人,小孩儿都觉得自己最重要,别人无所谓,但其实别人也很重要。
B:你是如何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弥补劣势?
S:Tim在早期是个典型的中国式成长的孩子,他虽然成绩好,但是在体育方面完全不擅长,我让他学跆拳道,学游泳,他都是看热闹,不想去锻炼身体。我们告诉他这样不行,身体素质很重要。
当然,他最终改变也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关。他有一个小时候的朋友,比他大一届,后来这个朋友从加拿大飞到波士顿,Tim看到这个朋友变成一个小伙子了,又高又帅,但是他自己还是一个小胖子,就举得自卑,所以他就开始游练习泳和跑步。他现在是个运动健将,每天坚持锻炼。
小儿子2000年出生,生活条件比大儿子好很多,成长中也一直一帆风顺。但我们还是让他经历了一次“小挫折”。那时候,七年级转学,孩子舍不得,他就闹情绪还掉眼泪,我们也没放心上。我就说,你哥哥都转过11次学,经历了那么多,你只是转学一次,心理就受不了?Harvey虽然各方面都是出类拔萃,但我们还是觉得小孩子要多经历,多反思自己才能成熟起来。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作者张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