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云栖大会 | 智慧树联合创始人丁千:用科技连接幼儿成长场景,保持教育一致性

作者:东耳 发布时间:

云栖大会 | 智慧树联合创始人丁千:用科技连接幼儿成长场景,保持教育一致性

作者:东耳 发布时间:

摘要:这些影响孩子的成长因素如何跟教育结合,跟云的技术结合,怎么跟科技的力量结合以便于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WechatIMG522.jpeg

近日,杭州·云栖大会教育专场活动上,智慧树联合创始人丁千分享了如何用技术手段(软件+硬件+服务)深度连接儿童的成长场景,让孩子接触多方核心人员在不同场景里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丁千说,回顾整个幼儿阶段的教育可以发现8岁前和8岁后的教育有非常大的差别。8岁之后,孩子的学习形态是教育的形态,但在8岁前,尤其是6岁前,教育是很小的一部分。在学龄前这个部分,国家最新的政策是去课程化,就是去小学化,尤其在幼儿园阶段鼓励在玩中学,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去体验、发现、探索、创造。这样的过程是否会变成未来教育的新形态呢?我们未来的学习方式是大家坐在电脑前,或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授吗?也许有更丰富的形态,而这种形态是走到现实的场景当中体验,通过各种丰富的方式去感受知识,然后通过知识来启发学生思考。

丁千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当把视角回归幼儿本身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到底什么事情能够真正影响孩子的成长,即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丁千的答案是效果,他认为效果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而如果效果是终极目标的话,是不是可以直接从成长角度分析,什么事情在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些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如何跟教育结合,跟技术结合,跟科技的力量结合,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在这样的状态下智慧树看到了科技的机会。

幼儿成长的现状

屏幕快照 2017-10-24 下午4.59.39.png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孩子该怎么养?尤其很多第一次做父母的人,在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有一种焦虑和恐慌。于是他们会默默地做出两种极端的选择,第一就是全盘照书养,这其中就会有一些极端类型的书,比如说《亲密育儿》,就是孩子所有的需求都要响应他。另一个是程序化育儿,要求把孩子锻造成天使宝宝。比如在孩子1-2岁的时候,要求他整个晚上都能完整地睡觉。丁千认为,这个时候父母已经傻掉了。

当父母对第一个孩子花了足够多的心思,各种调教、费尽心力的时候,最后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等到第二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可能又听到了另一个思路,要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要自由,然后就给了自己轻松的理由,放任孩子“照猪养”。这两种方式是不是对的呢?什么是真正能帮助孩子成长的方式?丁千说,今天形势非常的严峻,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父母没有办法识别什么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科学的育儿知识。

丁千举了个例子,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左右脑开发课程,说是通过科技的力量,可以帮孩子开发右脑,然后孩子闭着眼睛就可以认识字了,但这些是不是科学的?很多现有书籍当中非常多的育儿理念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依据,后来可能把其中一部分的实验挖掘出来延展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在今天发现的最新的脑科学,在最新的幼儿认知的科学当中已经被颠覆掉了。基本育儿理论的基础都没有了,在这样的状态下,非常多的家长抱着以前的书籍,奉为圣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还有就是一些家长会刻意把孩子一部分成长时间缩短。比如说孩子的成长期是0-7岁,一些机构会告诉家长,如果不在2-3岁之间把这个事干掉,孩子的教育就不可逆了,所以赶紧花钱做吧。在这样的情况下,背后包含了非常多的商业利益。中国整个幼儿教育没有像美国、英国那样有官方的指导体系,在中国,在幼儿教育领域的方法我们叫指南,今天每一个幼儿园可能都会想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今天有无数的育儿法,各种理论,所有的孩子来到幼儿园之后,幼儿园告诉家长你要接受我的理念,大家彼此来把这个孩子教育好。但它的理念是不是可以的?而且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过程当中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育儿结构?

屏幕快照 2017-10-24 下午4.58.09.png

同时,6岁前孩子的成长信息其实是空白的记忆。今天谁在带孩子?数据显示,在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严重缺位的。中国有6100万的留守儿童,占全国人口的21%,父母去沿海打工,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常年见不到父母。孩子0-3岁阶段,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环节的缺失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比如说现在有大量的自闭症儿童,有大量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其他孩子相处,甚至有一些孩子长大以后怎么交男朋友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当大家以为父母缺失这件事是出现在偏远农村的时候,数据显示,北京父母缺失比例高达70%,北京70%的幼儿是由隔代抚养,父母基本上早出晚归,是看不着的。丁千说,更大的问题就是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和彼此的信赖问题。当父母照着书来养孩子的时候,老人家可能有另外一套教育观念,到了老师那又是另外一套观念,我们的孩子过的是一个割裂的童年。在幼儿园的时候他要做一个乖孩子,到了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就会娇嫩的不行,到了家里又要假装说在另外这两边是什么样的状态。

孩子天然知道怎么去适应,怎么去应对每一个角色,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被教育撕扯了,其实他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这样的状况下,还会出现更多的信任问题,比如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经常躲在角落里看老师是不是有照顾好我的孩子,有没有打骂他们,充分的怀疑和疑问和信息的不对称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技术可能带来的改变

屏幕快照 2017-10-24 下午5.02.04.png

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的发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有一些问题今天都没有完全被解决,或者只是解决了一部分。比如刚才讲的科学育儿问题,哪些是对的内容,科学的内容,科学的方式?比如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性和不一致性,把美国的优质资源带给更多的孩子,这是其中一种方式。

内容问题解决之后,如果父母缺位的问题不解决一样没有用,教育理念不一致性的问题不解决也一样没有用。举个例子,孩子弹钢琴的时候,父母在他身边他会弹的很好,父母不在身边,他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今天人们都在讲个性化教育,但其实孩子的教育是受综合性的影响。今天都在讲沉淀孩子的数据,但沉淀的数据怎么应用,怎么把这样的数据和孩子的个性化结合起来?这个是今天更大的问题。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有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什么?这个环境氛围的打造往往对孩子有更大的影响,另外,孩子接触的人是谁,孩子成长早期在家里接触的是父母,然后是爷爷奶奶隔代的教育。然后,老师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些角色之间如果教育理念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即便在单一场景教育完了,可能依然没有用。

深度连接孩子成长场景

屏幕快照 2017-10-24 下午5.03.53.png

智慧树在这些领域做了哪些探索呢?丁千介绍,智慧树主要为幼儿园提供整套软件加硬件的智能的解决方案,通过三年的发展,智慧树连接了全国12万家幼儿园。中国登记在册的幼儿园是23.98万家,智慧树大概占到了一半。智慧树平台上有2700万的孩子和900万的活跃用户。

智慧树发现,孩子的活动半径是非常有限的。3-6岁,3岁之前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家庭,3-6岁,30%的时间在家庭,其次是幼儿园。6岁前孩子的活动半径基本上是3-5公里,而且主要分布在社区之内。这样,他接触的人群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有没有可能把孩子的成长的环境通过数据化、通过云端的方式去连接呢?有没有可能把孩子接触的人通过一些方式去产生连接呢?

在这个过程当中,智慧树通过技术的力量渗透到了园所的生产端,把园所方方面面的内容全部覆盖到。丁千表示,智慧树想要做的是一个智慧化的幼儿园,在智慧化的幼儿园当中,我们能对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去感知、去影响。今天,智慧树已经做到的有人脸识别的摄像头,温感墙、门轧机、考勤机、智慧大屏,然后包括车载考勤,教室内智慧的照明、智慧的新风、智慧的净水、智慧的音箱的内容,包括家庭内的各种场景。

屏幕快照 2017-10-24 下午5.03.18.png

丁千表示,智慧树不是在做教育,也不是在做内容,智慧树在做的是孩子关键成长场景和孩子关键成长场景对应影响角色的连接,把对应的社区内的核心机构和孩子家长、老师全部连接到智慧树平台当中。连接完成之后,用科技打破时空的界限能够完成信息的对接,同时智慧树也试图让父母能够用他们的碎片化的时间和孩子保持沟通,就是家园共育的逻辑。

比方说现在非常多的孩子开始用儿童手表和儿童手环,用语音的方式能够跟孩子沟通,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就在我身边,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对他们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而科技就能够做到这样的结果。

智慧树把所有的技术信息连接完之后,在整个线上会有一个成长圈,这个成长圈相当于整个家庭的关系链都在智慧树上,共同来做孩子的成长记录。比如说爷爷奶奶平时拍的孩子的照片会在这样的一个成长圈记录,然后父母拍的也会在这记录,老师在园所内的所有的信息也会在这里记录,包括孩子在园所的学习的进度还有他的这个内容都会变成他成长的一个部分。

搭建幼儿成长生态开放平台

丁千表示,智慧树自己不做内容,专注做好6岁前孩子的底层连接。同时跟每个行业的头部,比如出版社、腾讯阿里等公司合作,把他们优质的内容推送到孩子和孩子的父母面前,让他们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科学育儿理念。

同时,智慧树把现有的孩子的家庭关系链已经聚合到平台上,这个时候就可以做赋能。举个例子,早期的智慧树的硬件是自己做,但今天已经把硬件业务变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把这个接口开放出来和大家互动。

智慧树平台上最主流的场景,活跃度最高的场景有点像班级的朋友圈,一个班级的人会建一个组,这个组当中会把孩子和班级所有的信息都在这里面分享沉淀。在这样的基础上,智慧树会有一个底层的数据平台,当把所有数据沉淀下来之后,针对孩子的成长做进一步的反馈。同时,也把孩子成长的路径做了更科学的定义。

屏幕快照 2017-10-24 下午5.04.41.png

举个例子,今天非常多的家长都开始重视孩子的数学,但是孩子早期是没有数这个概念的。在更小的时候孩子脑袋里只有图像这个概念,所以你跟他说1+1=2的时候,孩子脑袋里的认知就是1这个图像加上1这个图像等于2这个图像,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用这个方法教孩子数学,其实没有意义。所以,在不同的年龄段给孩子做不同内容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丁千表示通过科技的方式我们有机会去影响孩子成长,但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可能不仅仅在教授环节,也要关注到孩子成长的环境。能不能用科技的方式去连接我孩子接触的人?怎么让这些人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同时我们要关注影响孩子的内容。丁千认为这些内容一定要找头部,千万不要吝啬成本,把最优秀的内容推给的孩子是最重要的。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云栖大会 | 智慧树联合创始人丁千:用科技连接幼儿成长场景,保持教育一致性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