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中外教育产业交流合作——从GET大会谈起

作者:Jessie 发布时间:

中外教育产业交流合作——从GET大会谈起

作者:Jessie 发布时间:

摘要:教育产品的因子比其它产品复杂,而成功要素更多并不掌握在原来海外厂商手上。

WechatIMG3.jpeg

日前,在GET2017教育科技大会上,国外教育科技业从业者出于对中国巨大市场的浓厚兴趣,参会或参展,以介绍自己的产品、教育理念或行销语言,希望获得中国潜在的合作伙伴与投资人的关注。

中国市场的可行商业模式、文化观念与政策制度的差异,甚至隐而不宣的潜规则与实务做法,可能对从国外导入产品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

国外成功的教育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失败的例子时有所闻,教育产品的因子比其它产品复杂,而成功要素更多的并不是掌握在原来海外厂商手里。以半导体机台为例,模仿复制的门槛太高,原来厂商可把持控制。教育产品成功复制的门槛,姑且不论市场运营的差异,成功导入更多在于人性的匹配磨合。同时,结合当地与海外教育行业的情况,沟通协作迭代的重要性比其它产业更关键,应以建立新创事业的方法来运行;即使如自适应学习这种高技术门槛产品,基于海外学生调校出来的参数,到国内也必需重新布署调整。反之,国内的新东方好未来移植到美国会不会像在国内这么成功,百分之两百肯定不会。

中国与美国都是大国,国民与城乡的差异都很大,任何比较都应该小心结论。下面抛砖式地总结我们观察中美国情的差异,不敢说是结论,仅是思考,重点列表如下,虽绝非完整,可提供市场策略的参考。

无标题.png

经济学人今年频频专题报道中国现象,包括创业能量,资金浪潮与市场规模的优势。9月,更指出中国不再仅仅止于复制抄袭产品,其创新速度来自几个维度上都获得了支撑,包括政策引导的效率、国家保护、资金充足、新的基础建设、巨大市场规模、人民对不完美的新产品容忍度高、整个人口规模形成的高竞争压力。近几年,中国人的自傲表现在言论之中,积极地体现在行动之中,对海外产品的兴趣,到底是吸收参考,还是真心合作,笔者认为都有。许多国内家长对海外教育还极有兴趣,送孩子出国留学是中产阶层以上家长的最大心愿,这种现象也曾被经济学人专文探讨。 

2016年,中国企业吸引到的风险投资金额在 FinTech 领域已经占到全球第一。在教育科技领域,过去美国占有最大投资案份额,2015年之前还有约四分之三,之后逐年下降;亚洲地区则快速追赶,其中以中国增速最快,截至2017到9月底,超过一亿美金的投资案有9个,中国占了5个。但单笔金额大小,顶多显示资本操作的积级案例,并不代表产品品质。

以美国为首的海外产品的设计与品质,整体来看高于国内水准。许多技术在美国已经发展了十几年,虽然中国力图奋起直追,但教育这种慢行业急不来,品质是慢工磨出来的,中国人反而必须少些表面浮夸,用心沉淀,将看不到的地方做好做细,停止仅仅用金钱数字与热门用语来评量,从而了解更多维度的价值。

国外对于中国人自我宣称的数据的可信度,总是半信半疑。信用是做生意最重要的资产,也是特定社会系统运作的重要基础,而信用也是长期才能积累出来的。对于与中国合作,海外厂商另一个普遍顾虑,就是如何保护智财权,这是许多海外厂商裹足不前的首要原因,笔者倾向不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此议题,而是跟上述信用的价值一样进行论述。国外免费、开源或付费的教育内容都非常丰富,多元有创意,反观国内高品质有原创性的中文学习资源量,相对来说,可以用匮乏来描述。为什么?智财权保护是关键。(在美国,违反智财权是可能倾家荡产的。)

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教育产业的强项为何?应试体系需求相关的产品,主要还是基于自己市场发展出来的成果。有趣的是,笔者并不认为中国没有原生的其它优秀教育产品(例如:STEM 教育),而是钱总是流向市场的规模性刚需所在。中国政府的政策引导极具影响,接下来要改革教育,当然指出了中国教育产业处于充满改变契机的时间点。

今年前三季,风投在美国教育科技总投资金额已超过10亿美金,超过去年全年总额。告诉大家寒冬已过去!全球资金正竞相投资美国教育科技公司,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规模也是全球关注焦点。在商场,速度就是优势,避免闭门造车而落后,最好的策略不是直接引进或输出产品,而是更深层地解构与共创,解构需求元素,在全球范围寻求方案,甚至在执行层面跳出框框发挥创意,可能性包括:

  • 研究成功模式与做法,再进行转化;

  • 购买针对性技术、产品授权、定制工服;

  • 使用创新服务接口(API);

  • 市场代理合作;

  • 并购或入股(仍需深入执行层面的策略合作);

中外交流能够促进中国技术的发展,甚至输出。这方面过去有很成功的案例,例如高速铁路技术,也有不那么成功的案例,例如半导体。如何吸纳全球顶尖创意为中国所用?从善用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学术研究成果与学习资源),到对于全球范围的新创给予支持,都有可能,但都存在专业门槛。因此,更深入的跨界交流是需要的;跨界交流必需更深入到技术与产品设计思维的碰撞,才能做到上术解构与共创,提供这种方案需要专业。合作思维是中国教育里特别缺乏的,但历史故事不乏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等案例,现代的战场已是全球性。 

国内取得海外信息不易,所以芥末堆与GET教育科技大会对中外交流贡献明显,未来观察面如果能扩大,不单单从风险投资行业视角来观察,可能会更有代表性。风投对教育的影响力其实有其局限 -- 风投可以用金钱买到媒体版面,95% 的美国教育主流现况,都不在媒体上。芥末堆是个年轻的团队,心态开放且反应快,相信会对中外交流持续贡献特殊价值。

作者介绍:

Jessie Chuang(WeChat: JessieChuang87)

美国教育科技顾问公司 Classroom Aid Inc. 的联合创办人,xAPI 中文实践社群的主席,Visca Analytics 的指导顾问。她曾为教育科技业者提供以下主题之顾问: 教育科技市场分析与产品設計、教育产业策略合作建议、自适应学习系统与人工智能家教、OER、行动学习设计、学习标準、数据可视化、xAPI 导入规划、学习分析、数据驱动的学习设计。职涯历经高科技业、企管顾问业、教育培训业,擅长连结不同领域的概念作突破思考。拥有 20 多项美中台专利。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中外教育产业交流合作——从GET大会谈起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