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留学低龄化发展趋势明显,小学毕业就走出国门,自理学习和生活的孩子越来越多。美国私立寄宿初中印第安山学校中,15%的学生来自其他国家,中国孩子占比最多。除了心智智尚未成熟,他们还将独自面临学业上的压力。那么,什么样的孩子做好了低龄留学的准备?需要给到怎样的支持?外滩君和印第安山学校校长Jody Soja聊了聊,听听她对于低龄留学的看法。
对很多孩子来说,初中依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依赖父母的时候。但远在大洋彼岸,有这样一批小留学生们,在他们还是初中生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与父母相隔万里,独立地打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小A就是这样的一名小留学生,还在读七年级的他已经习惯每年回国两到三次,偶尔父母也会到美国探望一两次。虽然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时间和空间大幅缩减,每日的视频也让他感觉和父母的距离并不远,但平日里的生活起居都需要自己完成,很多决定也要自己做。
据《2017中美国际教育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海外留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并且正在向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延伸,低龄化发展趋势明显。以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为例,就读高中的海外留学生的比例已经从2012年的17%上升到2016年的29%。
这说明,我们身边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小A这样的学生。
孩子是否适合低龄留学的关键
很多家长都意识到越早把孩子送出去就能够越快地适应当地语言和环境。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把心智都尚未成熟的孩子送离自己身边这件事情感到担忧。
对此,坐落于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私立寄宿学校印第安山学校(Indian Mountain School)的校长Jody Soja告诉我们,担忧是正常的,但比担忧更关键的是父母够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这所小而美的寄宿学校里,有15%的学生来自于世界的各个地方,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们。
Jody Soja
为什么说父母够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决定孩子能不能低龄留学的关键?
在与外滩君的交流中,Jody对此解释,在寄宿学校读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棒的成长体验,但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就是,一定要确保在孩子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选择留学。
很多家庭选择让孩子读寄宿学校,但却没有考虑好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是不是足够独立。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完全有这个能力,所以这对他们来说会是非常美好的一段经历。今年,印第安山学校就招进来一名上海的六年级学生,就非常独立,他刚到学校的这一段过渡期就过得很顺利。
但也有很多家庭是由于对孩子升学感到焦虑,强迫孩子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做出出国留学的选择。以往她也遇见过许多学生,即使是到了七、八年级,仍旧没有办法适应离开家的生活。所以,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她希望家长们不是因为升学的焦虑而让孩子做一些对他们来说相对过早的选择。
学生宿舍
所以,在教会孩子如何自己做决策之前,家长首先需要为孩子做出正确的决策,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更为了解。Jody说就像她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寄宿制的学校没有任何问题,而另外一个就完全不适应,“因为他们的个性不同,一个相对来说就比较独立,而另一个则不是”。
而准备好和没有准备好独立生活的孩子,在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收获也完全不同。如果孩子无法顺利地度过离开家的这段时期,一直很想家,一直无法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独立,这种情况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会影响到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
那对于更多的家长而言,其实对于孩子够不够独立这件事不确信的,除了放弃这条路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独立?
Jody说她在以往那些过渡得比较好的学生身上发现,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地都有离开家独自生活的经验,比如参加过一些夏令营或者参与过一些项目,有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经历,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突然离开家独自生活是一件非常“shock”的事情了。
孩子能从寄宿生活中收获什么?
但如果你问孩子在寄宿学校收获大吗?答案是必然的,这样一段在国外独立生活的经历对成年人来说都会获益匪浅,就更别提对孩子了。
对此,Jody给外滩君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体会。
六年级是印第安山学校里年级最小的一批寄宿学生,也是许多学生寄宿生活的开始。正因为他们年龄最小,Jody就会对这批学生额外关注。对此,她的家庭还诞生了一项传统,那就是每周二晚上都会邀请六年级的学生们来她家,一起吃零食,一起读书,今年已经是延续这个传统的第三年。
这其中会有很多中国学生,她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变化。比如在学年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中国孩子会不好意思来她家,来了也会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到了学年快结束的时候,他们就能做在一起开怀大笑,一起吃很多零食。
“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相较于学期初自在,也自信得多,并且更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
印第安山学校
At IMS, students findtheir voice, develop leadership skills, celebrate diversity, and discover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talents.
在Jody写给全校学生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意思是在印第安山学校,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声音,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拥抱不同,并且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才能。这也是印第安山学校所秉持的理念。
除了激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在Jody看来很重要之外,为什么其他三个方面也被格外看重呢?
1、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Jody说,她希望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做领导者的机会。很多孩子会以为只有像做总统那样的角色才能被称之为领导者,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家长和老师需要让孩子明白领导者有时候也可能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个帮助别人的人、一个在背后支持别人的人,领导者不是一个永远高高在上的角色。
2、拥抱不同
印第安山学校的学生很幸运,他们坐在一个拥有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人的教室里,有来自英国、中国、以色列的同伴,当他们在讨论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话题时,所能涉及的角度和观点相较而言要丰富得多。当谈论一些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件时,他们很幸运能够听到来自那个地方的同学所持的态度,也就能建立一个相对客观又全面的属于自己的观点。
3、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才能
在印第安山学校,学生会被鼓励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所以学生和家长们不要想过来就只是为了学习。每学年每个学生除了进行正常的学术任务,还必须参与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学一门乐器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而这些活动的背后,其实是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方面的领域,这样他们才能慢慢发现自己所真正热衷和擅长的事情。
Jody说,作为老师和家长,不应该期待等孩子们到了11、12年级的时候会突然顿悟他们想在未来从事一辈子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向他们展示人生有许多的可能性,要尽可能多地去尝试。然后随着他们逐渐成长,他们会慢慢筛选出一些对自己相较而言更感兴趣、更适合的事情。
正在进行课外活动的学生们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学生在美国私立寄宿初中学习与生活的信息,以及与美国当下教育相关的细节,不要错过以下Jody校长与外滩君的对话。
B=外滩教育 J=Jody Soja
B: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小留学生出现在美国私立初中的校园里,作为这样一所私立寄宿初中的校长,您眼里的中国学生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特质?
J:其实学生和学生之间从大的群体角度来看,是没什么不同的,因为孩子就是孩子。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学生所获得的来自于家庭的肯定和支持远远超出了其他学生,特别是家长们的那种渴望成功的心。这很合情合理,因为如果一个家庭下决心送自己的孩子远渡重洋去读书,经济上和情感上的付出都比一般的家庭远远高得多。
考虑到这些付出,孩子所感受到的压力相较于其他孩子来说也就更大,他们会不自觉地反复确认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最好,是不是能申请到更好的高中。当然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学生身上,而是在所有国际学生身上都存在的现象。
B:在寄宿制学校里,似乎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就像您曾经谈到的,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信任。老师的角色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书,还应该是学生的学术顾问、生活顾问、伙伴一般的存在,在您的学校里是如何体现这点的?
J:我们的老师在是学生老师的同时,也是学生们的宿舍家长、教练和各种事情的顾问。所以对学生来说,你的英文老师同时也可能是你的宿舍家长、数学老师、顾问等等。正因为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里,所以他们对彼此的了解更接近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会更容易建立我之前说的信任感。
我们学校还有一项传统,会确保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彼此熟悉。那就是每天吃饭的时候,每个老师都会坐在不同的桌子上,学生每过两周就会被安排到不同的桌子上,和老师一起吃饭。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会有一种更“私人”的关系,他们会认识到老师并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权威的形象,而是一个生动的、有幽默感的人。这样当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更轻易地去找老师寻求帮助。
就像我们之前有一个学生,美国学生,他就对于公开演讲这件事感到畏惧。我们学校要求所有九年级的学生要对全校做一个公开演讲。
比如去年的主题就是《我相信……》。学生们就要想一个自己相信的事情,以此为基础写一篇论文,然后在全校面前读出来。这个学生,就非常不愿意做这件事。很多老师就意识到他有这样的情况,也知道他会找各种借口不去演讲,但老师们还是想寻求一种方法让他挑战自己,完成这件事。所以就有好几个老师聚集起来,用休息时间陪他练习,听他讲述,给他提意见。
最终他的表现非常好,即使老师们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是值得的。老师们不会告诉学生“你必须做这件事”,而是通过各种努力让他们明白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些看似困难的挑战。
B:公开演讲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学生比较薄弱的一项能力,从您与中国学生的接触来看,您觉得中国学生的公开演讲真的有那么差吗?公开演讲能力差的背后真正原因又是什么?
J:我可以说我们有很多中国学生在公开演讲方面的表现非常好。但其实不论是来自哪里的学生,总是有对公开演讲这一块比较畏惧的人,其实很多时候根本原因在于孩子本身的个性。即使对于那些很适应公开演讲的学生,我们也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不应该期待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非常积极踊跃地在一群人面前表达自己,但在我们学校,我们要求学生至少每学期要有一次这样的经历,每个学生都需要在全校师生面前做一次关于自己论文的演讲。老师对于学生们在课堂里的表现也有一定的期待,每个学生都应该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在别人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和来自哪里无关。可是并不是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都能做到这点,但是作为老师,这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
其实如果你要从头开始接受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刚开始感到不知所措是一件完全可以被理解的事情。所以让学生明白不一定非要做到完美,像所有的事情一样都需要练习,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你有勇气尝试、迈出第一步、迈出自己的舒适区。
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会忍不住想要“推”孩子们一把,这是可以的,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印第安山学校是一所很小的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都非常了解,所以当老师知道学生在公开演讲这方面需要帮助,一定会选择一个合适这个学生的方法去“推”他们,而不会让他们感到不自在。
所以关键在于建立一种信任,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被支持、被鼓舞的,并且不会随便评价他们的表现,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更成功。
同时,我也非常能够理解那些英语不是第一语言的学生,让他们站在一群人面前用非自己母语的语言表达,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自己有学墨西哥语作为第二语言,但如果让我站在一群人面前用英语演讲,我也会紧张和不知所措。
B:在阅读与写作方面,中美两国之间的教学方式似乎存在很大的区别,在传统观念里中式的教学方法会更注重语法和精确到字词的准确运用,而美式的教学方法则不然。您认为什么才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J:在一个孩子比较低龄的时候,让他们掌握一些语法和表达的规律是必要的,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心智不足以成熟到发表一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观点,或者对一篇文章有很深层面的思考。
但当一个孩子成长到8、9年级的时候,阅读和写作就已经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会读和写,而是能不能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的老师更多时候需要做的是确保学生能否正确清晰地表达自己,这种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人文社科方面,对于科学这样的学科也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一个科学理论,你需要具备正确清晰地表达出你的观点的能力。
所以,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写作的训练也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文体,像写一份实验报告也许要这样的能力,你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地把你收集到的信息汇总,让其他人明白你在研究什么,然后再展示出来,在别人有疑问的时候能够准确地解释。
同时,我们非常注重把批判性写作结构化。比如在文章的哪个段落需要呈现你的观点,又该如何用一些阅读材料和你的研究成果支撑你的观点,这些支撑材料又应该放在文章的哪个部分,而这些都需要长此以往的训练。
B:现下,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大家都在谋求一种更能适应未来需求的教育模式,像大热的PBL、STEAM教育都是在对传统教育模式寻求一种突破。不知道一向比较传统的寄宿学校在创新教育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比较有趣的举措,从而让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的需求?
J:首先,我想说的是,科技发展得如此迅猛,我们都不知道未来的职业具体会是怎样的。我认为现在的这些创新教育,无论是PBL、STEAM,还是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它们之间都有着共通的地方,那就是——鼓励学生用一种更具创新的方式思考问题。
所以,在我们的课程设计中,老师就会更注重向学生呈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用一种创新性的角度解决问题。因为我觉得无论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何种样子,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层面,这种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必要的。
九年级是我们学校里年纪最大的一批学生,他们现在就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试着提出方案解决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他们非常有必要认识到世界上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都是什么,然后如何用一种创新的方式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够成为未来的问题解决者,并且这种问题解决的方式是环保的、可持续的、带来负面影响很小的。
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还有我们可以对未来预期到的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所以我们非常注重让学生们积极地与他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以至于让他们不要只关注个人的成功。而如何以一个团队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实是一项技能,是需要学习的,要知道孩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科技主导的世界,我们希望学生们不仅仅是科技的消费者,更能成为创造者和制造者。我们希望他们不仅仅会使用这些工具,更能知道这些技术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这就需要他们会编程、懂机械。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作者孙鲁妮,原标题《低龄留学,是你的选择还是孩子的选择?》)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