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燃烧季》仍在激烈的进行中,比赛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零零后选手。这些选手除了拥有各自的特长外,还有超群的综合能力。逻辑与计算、空间与推理,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们。许多家长可能会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教育造就了这样思维敏捷的全科能手们。外滩君收集到“最强大脑”的参赛者——年仅17岁的郑吉豪,或许他能解答我们的疑惑。
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自2014年开播以来,每年都能引起热点话题,全民参与。2018全新升级后的《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更是有前四季节目中呼声最高的三位脑力大神“水哥”王昱珩、“世界记忆大师”王峰、“蜂巢迷宫”挑战者鲍橒组成“最强队长”,带领中国天团参与中外PK赛。
外滩君在追剧时发现,这一季,参赛的00后的选手非常多。这些孩子除了拥有各自的特长外,还有超群的综合能力。逻辑与计算、空间与推理,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们。
许多家长也许会好奇,是怎样的教育造就了这些思维敏捷的全科选手们?这些年纪轻轻的选手们,为何拥有全国最强的大脑?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借鉴意义?
带着这些疑问,外滩君收集到《最强大脑》的参赛选手郑吉豪。就读于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的郑吉豪,一出场就因酷似“高晓松”的外型,被三位队长调侃,“这不是小高晓松嘛!”
没想到这位17岁男生坦言,对于这次比赛,自己只是受身边同学的影响,得知有线上测试,就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参加了,后来顺利进入复试,成功晋级百强,也是意料之外。
那这位“最强大脑”少年,在成长路上有什么特别窍门么?看他是如何从数学能力、观察能力及阅读能力来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
"最强大脑"得益于非凡的数学能力
在《最强大脑》的节目中,有很多涉及数学的部分。如下图所示,虽然说考察的内容方方面面,却都与数学能力相关。
《最强大脑》比赛中考察能力相对应的六维雷达图
在郑吉豪看来,他能够一路从初赛、复赛、进入到前30强,得益于平时在数学方面的积累。
“比如说一张数学卷子,它满分是一百分,我可以考零分到一百分之间的任何分数。你让我考99分,那我改错一个小单位。”
郑吉豪这样形容他初中阶段学数学的心态。是什么方式让他在做题时这么收放自如呢?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能以一种功利的心态去学习。不要因为了解了某一块知识能够取得好成绩,就拼命地去刷题。
改变学习心态,不要担心考试成绩,而是把学习内化成一种求知欲。不要为了多做题可以帮助某一次考试考高分,而是要发自内心地觉得做题可以填补上知识的空白。这样在解题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也会变得轻松又有动力。
其次,学习需要多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是止于解决问题的表层,也要去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许多人遇到难题时,可能想一会儿,觉得没有头绪,放弃思考。搜出答案后,又暗自伤心为什么当初不再多想一会儿。
在郑吉豪看来,做题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一个小时想不出来,他就会想一个半小时。再想不出来,则会记下来第二天问老师。
为了把作业完成而放弃思考,或者思考了一半就随便找个答案应付过去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日复一日,很多人就渐渐地放弃了思考的机会。
另外,郑吉豪说,如果学习数学真有什么窍门的话,那就是自己去推导公式。
现在许多孩子在学习时,都是死记硬背定理与公式,认为记住了就等于学会了。但其实从认知层面上来说,他们漏掉了很多思维方式。
在遇到新的定理公式时,他会一步步地重新还原公式产生的过程,去看公式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在什么样的情况被推导出来。公式的出现解决了人们的哪些问题。
就这样一环套着一环,不断思考。很多知识都是环环相套。一环打通,其它知识自然能够触类旁通。
郑吉豪接受外滩君的收集 摄影 洪宇哲
这种稳扎稳打的做法形成了郑吉豪做事不紧不慢的风格。即便考试的时候,他忘了某一个定理的公式是什么,他也会不慌不忙地当场推出来。
在很多人看来浪费时间的事情,他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只是记住了某一个定理,而从不去思考它是怎么来的,做题目会非常死板。有的时候,换了一种题型或换了一种问法,很多人就无从下手。
而他在做题时,“那时候就是看一眼,基本上就知道这道题考什么,背后有什么老师耍的小诡计,比如说改了一些小的数字,特意让你们做,挖了一些坑什么,我都可以分析出来。”
他还和外滩君分享,在“最强大脑”立体一笔画的关卡比赛中,规则要求选手迅速判断一个立体图形能否用一笔画出。
因为选手们会被提前告知比赛规则。有的人了解比赛规则后,喜欢聚在一起讨论,而他则喜欢静静地思考。
这一次也是如此。有的选手学过图论的知识,加上很多人一起讨论,他们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法。而当时郑吉豪看到规则后,则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一个人躲在角落思考的他,完全没有被其他人的行动影响。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推出了规则对应的两种解决方案。后来,有老师告诉他,这就是著名的欧拉定理。
这位年轻人也没想到自己会与著名的数学家心有灵犀。问及他是否后悔没有和其他同学讨论,止步于三十强。没想到他淡然地说道,“我倒没觉得后悔。倒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发现了欧拉定理,让我非常开心。”
“最强大脑”得益于平日的观察积累
看过《福尔摩斯探案》的人,恐怕都记得福尔摩斯在探案时总是能够观察到别人不易发现的蛛丝马迹,而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在侦破案件时,帮助他们快速办案。
敏锐的观察能力其实并不是福尔摩斯某一次的积累,得益于平日他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
郑吉豪坦言,最强大脑比赛中,有很多考察选手的观察能力的题目。他平日养成的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则在他解题时助力不少。
就拿生活中的小事情来说,他会把宿舍到教室上课的路线精确到步数,也会去考虑某个时间电梯的人流量,以此来判断电梯会停在哪一层。如果先去忙其他事的话,回来时电梯是否正巧到达。
他还与外滩君分享自己曾经观察出租车司机的例子。有一次,他出去玩,在回去的车上,闲着无聊,他就开始观察出租车司机,并开始了一对一的尬聊模式。
问司机,“你这个车是上个月买的吧?”
“你怎么知道的?”
问司机,“你上上周开始开滴滴的吧?”
“你是不是哪里看到的?”
问司机,“你每天晚上开三个多小时车很累吧?”
“诶,你怎么知道我开三个小时的。”
问司机,“你是不是接过至少两次我们学校的学生?”
“真的,一次捞品城一次欧尚,美国人很吵。”
还有很多问题没问,比如猜测司机住在常熟的北面;司机驾照近两年才学的;家里可能产生了变故,很大概率是车祸;司机大概五十多岁,孩子在外地上学等。
问及他是如何看出来,他说,车上有很多细节,比如说车行驶的里程数、司机开车的熟练程度、座椅的位置等,都是他观察的依据。
就像很多人一开始对学心理学的人会有误解一样,觉得跟这个人聊天,他都知道了自己的心理。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也会有点恐惧。觉得这个小孩子这么善于观察,跟他一起玩岂不是他都把我看透了。
其实,郑同学说道,他自己观察别人时,都是无功利,不是带着心机。观察更多源于无聊的时候。
那如何get这种强大的观察能力?郑同学也大方地回答,主要有三个小技巧。
第一,要保持适当的安静。现在的很多孩子喜欢社交,朋友圈、微博、ins等都非常活跃;有的则沉迷在游戏世界,无法自拔。作为00后的青少年,他非常理解青少年渴望关注的心态,也渴望寻找同类,寻找知己,找到归属感。
这些社交或游戏类的都可以玩,他自己也会去玩,但是凡事皆要有度,不能沉浸其中。如果把这些当作主业,就荒废了太多时间,有点舍本逐末。
第二,得益于他自己平时有意识地去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不去死读书。正如上面提到,他并不会开车。通过他与出租车司机的聊天,可以看出,郑吉豪对汽车的相关知识非常了解。
说到底,这也与一个人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收集中,郑同学说,他最近因为去录节目,缺了很多课。不过,他一点都不担心。利用课下的时间,自己去看书,找资料,把该学会的知识点补回来。
另外,观察积累并不是停留在事情的表层,他更想要去探寻更深奥的知识。收集过程中,他提到自己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即为什么人要去学习超过自己生活范围的知识。
在他看来,人要保持对细微变化及事物背后原理的敏感,
从被动接受受限制的知识理论到主动学习主观选择过的知识,是人类对抗自身产生出的虚无感的一种变换形式。
“最强大脑”得益于宽松的学校氛围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正如,“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郑吉豪坦言,最强大脑的形成得益于学校宽松的氛围,“这是一所不仅自己想待,还想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去读的学校”。
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这位少年发自肺腑地称赞。追问之下,外滩君发现主要是因为学校的氛围足够开放包容。
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
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的构成上。
UWC的宗旨就是:通过教育,联合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从而促进世界和平。
学校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这种跨国界、跨文化的理解包容下,学生们感到非常自由。学校从不会强加集体意识到学生身上。每个人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郑吉豪和我们分享,他自己是一个喜欢夜间思考的人。有的时候,下午三点放学,他就回去睡觉,然后睡醒起床吃饭,吃完饭回去再睡觉。等大家都进入了梦乡,他就起床,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去思考热爱的东西。
另一方面,越是自由的环境,其实对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要求越高。
全球UWC的录取率为每年所有申请者总数的5%,意味着每20名申请者中只有一名学生有幸被录取。这样的录取率几乎与哈佛、耶鲁的考生录取比例相近。可见,UWC的学生本身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郑同学还回忆起自己报考UWC时的一件趣事。当时他在报考这所学校后,收到了一封邮件,告知某一天要去学校参观。看到要去学校参观消息的郑同学,非常开心,就没继续看下去。谁知道,参观当天,才知道还有面试。
学校提供的课程也非常多样。每个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及兴趣自由选择。郑吉豪说,自己正在学的都是高等数学高阶、物理高阶、中文高阶等课程。这些内容其实是很多学生大学阶段才接触到的专业课程。
就拿他正在学的中文课程来说,每一位学生在整个学业阶段需要阅读一定量的书籍。这些书籍都是经过UWC中文系老师精挑细选选出来的。
同时,这些书籍并不是学生们的泛泛而读,还需要小组讨论、个人口头陈述等环节。
此外,郑吉豪还在个人的兴趣上广泛阅读一些物理、计算机科学、数学、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他说,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帮助他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收集那天,郑吉豪告诉外滩君,还有两天就是他的生日。这位年满17岁的少年觉得,参加一个节目只是人生中很轻微的小事情。人生还有很多的时间,需要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问他有什么生日愿望,他没心没肺地说道,“多睡觉,不脱发。”
看来,人人都愿青葱如少年。希望未来这位少年越走越远!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作者 韩智鑫、李好文)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