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孩子完美主义是好事?历时27年对4万人的研究说,别逗了!

作者:Jarrett等 C 发布时间:

孩子完美主义是好事?历时27年对4万人的研究说,别逗了!

作者:Jarrett等 C 发布时间:

摘要:完美主义并不是一件完美的事,实际上完美主义比你想得要更黑暗。

6.webp.jpg

完美主义在许多人眼中是敬业精神、力争上游、努力勤奋的代名词。但是完美主义并不是一件完美的事,实际上完美主义比你想得要更黑暗。

完美主义并不能使人变得更出色。此外,完美主义已被发现和抑郁症、厌食症、高血压以及自杀倾向有关。更糟糕的是,历时27年的对4万人的研究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比20年前的人更有完美主义的倾向。

还记得2011年的畅销书《虎妈战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吗?在书中,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Amy Chua)详细描绘了她是如何把2个女儿养成全A生的经过。后来这两个女孩都进入了哈佛大学,而且根据《每日邮报》的报道,她俩“都很有礼貌、很谦逊,而且很有思想。”

1.webp.jpg

许多人或许会想,蔡美儿的虎妈式教育的结果不是挺好的吗?可是问题在于,蔡美儿的女儿们是完美主义教育下的特例,还是普遍现象呢?

现在有不少研究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虎妈养出的完美主义的孩子。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信奉虎妈式教育的国家,新加坡的小孩从小就生活在高压的亚洲式完美主义的环境中。在2010-2014年间,一些研究者对263名7岁的新加坡儿童进行了跟踪研究。

在这些儿童7岁的时候,研究者让他们和父母一起玩猜谜游戏,然后记录了他们的父母是否会越俎代庖,在孩子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帮孩子搞定任务。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们又重复了这个实验,并测量了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

根据这项发表在《个性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上的研究,那些喜欢帮孩子把问题都解决了的家长养出的孩子会对自己过度苛求,形成完美主义,而且这种心理亚健康的状态会持续下去。

该研究的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Ryan Hong 表示,“如果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的人生,这其实就是在给孩子一个信号——他们很弱。这就会让孩子害怕犯一丁点的错,会让他们对自己要求过分地高。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形成适应性不良的完美主义,这对他们的健康和幸福都不利,因为适应性不良的完美主义会导致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当然了,严厉的、过多干涉的教养方式不仅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完美主义,还与孩子的多动症症状有关。

2.webp.jpg

那么,具有这种适应性不良的完美主义的孩子有多少呢?

根据这项研究,在新加坡,60%孩子会对自己进行严厉的批判,78%的孩子则有社会期许式的完美主义(认为社会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从事完美主义研究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 Katie Rasmussen 也同意这点,“现在差不多5个儿童或青少年里就有2个完美主义者。”

不仅如此,完美主义的孩子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根据2017年发表在顶级心理学期刊之一的《心理学公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的一项涉及4万多人的综述性研究,在1989-2016的27年间,社会期许式的完美主义者(认为社会要求你完美,社会会严厉批判你的缺点)的人数增长了32%;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者(认为同龄人会严厉批判自己)的人数增长了16%;而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数增长了10%。

3.webp.jpg

为什么完美主义者越来越多?

《心理学公报》研究的作者之一、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的心理学家 Thomas Curran 指出,完美主义的增长的一大因素是社会竞争导致的自信的降低。

Curran 和另一个作者、英国约克圣约翰大学的心理学家 Andrew Hill 在文章中指出,在这27年里,“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成为不切实际的标准。”

也因为社会标准的抬高,人们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而自尊却越来越低,并且越来越害怕社会的评价——害怕别人批评自己、害怕当众失败。

第二个因素就是对失败的恐惧。

Curran 和 Hill 认为,“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中,失败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家长自己就承受了极大的社会压力,他们又把这些压力转嫁到了孩子头上。

由于害怕失败,家长越来越将金钱和社会地位看作教育成功的标志,因此“他们在孩子的学业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而给孩子休闲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家长自己在这场过独木桥的比赛中愈发变得焦虑,他们把这种焦虑转化为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的控制。受访者报告,这27年里家长的监督增长了一倍。”

Curran 说,“如果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成就,那么孩子就会对失败非常敏感。如果孩子把这种价值观内化,把自己定义在狭隘的成就中,那么完美主义倾向就开始滋生。”

4.webp.jpg

那么,完美主义是否真的对学习和工作有帮助呢?

完美主义对学习和工作没有帮助,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首先,会被完美主义拖累的很可能是那些天赋不高的人。一项对超过1000名中国学生的研究发现,适应性不良的完美主义者更可能是那些没有什么天赋的孩子,而不是天资聪颖的孩子。

其次,完美主义本身并不能提高表现。在2016年发表于《个性与社会心理学评论》(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的一项综述性研究中,Hill 和 Curran 发现,对于运动员、白领和学生来说,和那些自我要求不那么高的人相比,完美主义者的实际表现并没有高出多少;而那些适应性不良的完美主义者更加有可能因为奋力工作而过劳。

Hill 表示,“不少人认为完美主义是健康积极的,但是根据我们做的六十来个研究,这种看法完全是误解。努力勤奋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是个症状,或者说副作用。完美主义者眼中的标准不是高,而是不切实际。完美主义并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对自身的看法”,完美主义是对自己病态的苛求。

Hill说,“完美主义者在遇到挫折时就会大惊小怪,他们对压力很敏感。在失败时,他们会感到更多的耻辱、更多的羞愧和更多的愤怒。完美主义者也更容易放弃,或者避免那些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

比如,在60多个针对运动员的研究中,Hill发现,虽然对于运动员来说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练习,但是完美主义者在练习遇到挫折时就很容易就会放弃。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完美主义不仅影响自身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和别人的交际。Curran 表示,完美主义者更有可能看到别人的弱点和缺陷,并且对别人吹毛求疵或者刻意疏远对方。通过这种方式,完美主义者将自身的不完美和自我批判转嫁到了他人身上。

5.webp.jpg

因为对压力过于敏感,完美主义者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对完美主义研究超过30年的英国约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Gordon Flett 表示,完美主义者的健康情况比一般人要差,因为“完美主义者无法应对压力;就算客观上没有什么压力,他们也能想象出压力山大的事情来。”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从事完美主义与健康研究的研究员 Sarah Egan 在对饮食紊乱患者的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有些7、8岁的孩子就出现了饮食紊乱,他们的问题常常来源于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一种覆盖面很广的个性特质,很少有什么个性特质能够像它一样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完美主义倾向越高,心理上受的苦就越多。”

完美主义和自杀倾向有很强的相关性。

完美主义和抑郁、焦虑、自残、广场恐惧、强迫症、暴食、失眠等许多身心健康问题有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7年公布的数据,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自杀倾向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影响较大的预测指标就是完美主义。

1995年,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家、耶鲁大学教授西德尼·布拉特(Sidney Blatt)就在期刊《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 )上的一篇具有影响力的文章中将自杀倾向和完美主义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篇文章中,他罗列了3个著名的因为完美主义而自杀的个案:万斯·福斯特(Vincent Foster),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法律顾问;阿拉斯代尔·克莱尔(Alasdair Clayre),英国著名音乐制作人;罗杰·D·汉森(Roger D Hanse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体育研究学教授、运动员。

布拉特写道,“由于需要对自己和对外人展现出完美和强大的形象,完美主义者要不停地证明自己。他们总把自己当作面临审判的人,对批评或失败非常在意,而且他们不愿意求助于他人,哪怕是密友。”

6.webp.jpg

2017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一个团队发表在《个性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上的一篇论文对涉及1万人的自杀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再次肯定了完美主义整体上和自杀之间的相关性。

这项研究指出,对自杀倾向预测性最强的当属完美主义中满足他人愿望的成分,“我们的研究证实了过去的一个普遍的观点,那就是感到无力达到他人的期望的人更有可能自杀。”

那么,多大年纪的孩子就会被完美主义影响呢?

实际上,10岁的儿童的学习就会受到完美主义的影响。

在2015年的一项针对526名学习音乐的10-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中,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完美主义倾向和对音乐练习的焦虑有很强的相关性,越追求完美的孩子越害怕练习。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孩子的完美主义倾向呢?

Curran 和 Hill 直接了当地指出,“家长不要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更不要把这种期望当作成功的标准。”

Rasmussen 也赞同这一点,“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已经很努力了,我为你的努力感到自豪。’重要的是承认不完美,甚至去赞扬它,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告诉孩子,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发生变化。”

而 Hong 则表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过度干涉就是让孩子变成完美主义的一大因素,比如要求孩子每次都拿第一名,或者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反应过度。他说,想要缓冲自己的控制欲的话,可以改变和孩子说话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提问考了多少分的方式激励孩子,而不是要求他每次都100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作者C,Jarrett等,编译七君。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把科学带回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孩子完美主义是好事?历时27年对4万人的研究说,别逗了!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