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Caleb George on Unsplash
四月开始,身边的人基本上聊的全都是西安的教育问题。因为电视问政,教育从各家各户每天都在履行的日常小事,变成了一件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的大事件。
如此高的关注度,一方面激励了各个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去面对和解决教育问题,而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一些风险、甚至是危险。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让教育的问题仅仅成为了教育的问题,甚至仅仅成为了教育局的问题。
图:《问政西安》开播前倒计时
关于权
权力分配合理了,政策才能有效执行
记得研究生课堂,我们第一次上政治与教育的专业课。导师上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超大的多层蛋糕,每一层蛋糕都被切分成不同大小。导师解释说,每一层的蛋糕对应不同级别的政府体系,而每一层不同大小的蛋糕块,代表着这一层面上权力大小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包括了政府、公司、学校、非营利机构等等)。
在这个简单的蛋糕比喻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教育问题是极其复杂的,拥有不同权力和利益取向的个人、组织都参与其中。而教育部门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而已。想要解决如此庞杂的问题,教育部门需要获得多大的授权?实际上能够在多大的权力范围内去执行相应的措施?在与经济指标冲突的过程中,教育部门能有多大的话语权?
图:在市场接管模型中研究较多的纽约市长Bloomberg
拿美国的城市教育改革(urban education reform)举例子,其中有一种做法是让市长来接管教育(mayor centrism reform)。提出这样的改革方式,是由于:1)教育直属部门实现改革的速度太慢、效率太低;2)基层的教育部门与当地的某些利益集团(学校、公司、公民团体、非营利组织等)捆绑太紧密,会滋生一些灰色地带。
而这样做,同样也有弊端,因为市长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有经济问题,而后者往往比前者在政治布局中更重要,进而在两者冲突时,教育可能会成为被牺牲的一方。
在美国的城市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门在整个政府体系中的相对弱势,以及教育问题在面对经济问题时的弱势。
问政当晚,关于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视频收集中也出现了房地产开发商和教育部门之间的矛盾。当记者询问某教育局工作人员:“您算的是经济账还是民生帐?”,这个工作人员也提到教育部门很难去管这个事情。
图:关于印发《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陕教发〔2011〕32号
当然,教育管理人员的确应该去管,但也许我们应该多问一句,为什么这个事情这么难管?教育部门和房地产商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到底是谁的话语权更大?教育部门与主管房地产商的相关部门是否有沟通过?两个部门的权力范围又是如何的呢?
虽然中国和美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教育市场化机制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类似于“切断固有的利益链条”“经济VS民生”的问题都会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门只有被更多更合理地赋权,才能实现推动教育生态良性发展的作用。其次,城市领导班子是否可以在一些矛盾点上,促成不同政府部门达成共识,相互配合,在面临经济与教育指标有所冲突的时候,可以让渡一些经济利益,这也是为改善教育需要去实践的。
也许,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善教育,美国的“市长接管模式”可能也是值得学习的一种解法。
关于财
权力分配合理了,政策才能有效执行
面对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根深蒂固的教育问题,想要出台长效机制,就需要持续性的、合理的财政投入。那么,现阶段的教育投入是否足够?教育花费的配置是否合理?计划分配在此次教育部门整改问题的工作中的财政投入,是否足够?这几点,还需要在后期的信息公开中有进一步的说明。
图:问政将西安与上述三个城市相对比。据四城市教育局预算报告,2018年西安的支出预算是四城市最高的。
关于人
只有懂教育,才能做到管好教育
在当晚的问政中,教育部门的几位负责人也有多次提到关于出台相应政策规定前的“调研”。除了当晚被多次问到的”调研的时间规划和限度“,调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值得被大众关注。考量一个行政部门的执行能力,一方面要看执行的效率,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看执行中是否坚持了正确的方向,那么调研就是为了找到这个正确的方向。
图:现场参与问政的教育部门领导
教育调研中需要考量的数据是多样的,比如某个区域的人口变化数据,一个小区的新生儿三年后就需要上幼儿园,六年后就要上小学,那么就要根据这个预估的上学人数来考虑相应教育配套设施的建立。再比如说,调查整治培训机构、以及切断培训机构与学校利益链条的效果、或是验证摇号是否促进了教育均衡,都需要进行精巧的调查设计以及之后详细的数据调查分析。
这样调研的过程,涉及到了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来贡献力量,也需要相应的大数据和技术的参与。是否可以通过多方力量的合作来实现科学有效的调研,首要的因素在于,是不是有这样需要懂教育规律的行政人员来设计、统筹、和组织。
这让我想起还在纽约读书的时候,教育政策分析基本上都是在跟数据和公式打交道,以至于班上的同学都非常想要申请纽约市教育部门的数据分析师职位。有了这些被「数据分析师」持续记录的数字,我们可以更清晰看到政策带来的实际变化,以及准确地判断它是否有效。
调研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环节,但随着教育管理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增加,我相信,教育部门对于自身人员在教育研究和数据分析上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
关于改变
愿景与共识是推动多方有效行动的基础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它让这个城市的根生长的更好。
有时候,我们会更在意教育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从而总是在急迫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忘了解决问题,终究也还是为了更快地奔向那个理想的愿景。
作为普通的市民,对于这个城市的管理者而言,我们除了渴望看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外,同样期待听到管理者对于未来教育生态的规划,他们想要培养出来的孩子到底长什么样,他们理解中教育本质是什么。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常常讲到组织的三个层次,包括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而对于教育这样具有公共属性的服务而言,如果利益相关方仅仅处于第一层次「利益共同体」的话,那么教育往往会沦为彻底的「商品」。
然而,想要让教育领域的办学者、公司、校长、家长、和老师等等相关方能够构建事业共同体、甚至命运共同体,只有教育管理者清晰地表达对于教育本质的思考和规划,与不同参与方多展开公开而透明的互动,这样社会多方力量才能逐渐形成共同的愿景,建立推动改变的共识。
关于选择
你不仅可以选择满意与否,你还可以选择改变与否
在整个问政的过程中,我听到了很多很多家长的“不得不”。这样的无奈和焦虑,一方面是源于大环境客观存在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忽略了我们自己手中的教育选择权。
作为爸妈,我们手中的权力其实并不小。你可以选择是否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你可以选择到底要上哪一种类型的学校,你也可以选择上什么样的兴趣班,你还可以选择为孩子营造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病。
最近我一直在读Ken Robinson的一本书《You, Your Child, and School》,其中有两段话也想分享给大家。
“教育有时候看作是为未来孩子离开学校之后做准备,比如找一份好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当然从某种角度上看,这是对的。但是你要知道孩子的童年并不是一次彩排。你的孩子此时此刻正在度过他们的人生,他们在感受、在思考、在与不同的人建立关系。教育必须与孩子们的此时此刻相融合。你的孩子在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干什么事,那都与他们所经历的过去紧密相连。如果你的孩子接受的是很狭窄的教育,那么他们将无法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而他们的天赋和兴趣正是丰富现在的生活,以及激励未来成长的关键。”
“使用你的选择权的关键,在于明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究竟想要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什么,他们想要从你这里获得什么,以及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如何满足整个大的图景的。而在这个大的图景中,有的部分变化是迅速的,而有的部分却是很难很难改变的。知道哪些是变化迅速的、哪些是无法改变的,并作出适合的反应,是成为一个家长最具挑战、也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交互空间heartspace”,作者郭鑫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