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去年6月,果壳网低调上线了一款微信社群工具产品“饭团”,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图文、问答、视频语音直播、数据分析工具,目前平台中活跃饭团数量已有超千个。
饭团项目负责人肇悦岑表示:“果壳网内部有一套孵化机制,目前在知识付费领域大火的’在行一点’正是由果壳成功孵化之后独立运营的,按照目前饭团的发展情况,也有独立发展的计划。“
知识服务的火热从2016年延续至今,不同内容定位与交付形式的产品市场上已经十分丰富。常见的知识付费知识平台关注的是达人能够生产什么样的课、以及什么样的达人能够参与进来。
而饭团选择的道路是坚守工具的本分。
传统的知识付费平台做内容从生产者的引进到产出,主讲人除了内容生产之外对自己用户的情况知之甚少,主讲人对自己用户长期运营管理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根据饭团产品总监陈言介绍,饭团团长(主讲人)的领域分布特别广泛,内容五花八门,而且不同的主讲人风格与不同的内容输出类型要求着不同的产品功能支持以及数据分析工具。有的人习惯文字、有人习惯直播、有人喜欢图文,各不相同。
因此,饭团基于“微信生态的社群工具”的定位,提供种类丰富的功能模块,便捷地满足了内容输出与用户运营的各项功能。
聊起饭团的创立初衷,陈言表示:“由于知识服务平台过于分散,达人往往需要在多个平台输出知识,导致粉丝积累十分低效。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产品形态,可以低成本地连接内容生产者与用户。此外,普通知识服务平台只提供系统化的课程,用户还希望了解团长平时的所见所得,因此我们设计了早期的饭团,一个基于微信的达人分享碎片化内容的社群产品。”
饭团第一批团长是从果壳网资源中发掘的。果壳网围绕泛科普的定位聚集了大批活跃的科普达人,通过优质内容创作、传播搭建起中文领域最大的科技创作社群与科普媒体传播矩阵。
肇悦岑表示,“饭团能这么迅速地从知识付费的市场中拼杀出来,与果壳网强大的传播能力密不可分。基本上果壳网做什么项目冷启动都会比较容易实现从0到1的跨越。因此我们看一个产品的生命力会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去判断,不会被早期数据迷惑。所以经过了近十个月的运营,我们才敢把这个产品放在更大的舆论空间中与大家探讨。”
姬十三也表示:“饭团与在行一点虽然看上去在相同的赛道上,但实际上产品功能定位还是区别比较大,有协同作用。如果非说在赛道层面有较量的话,那也是好事。”
随着团队在运营上的摸索,除了团长单向的知识内容输出外,更多丰富的玩法正在不断出现:
有些饭团更加强调互动交流,尤其是方法论落地的具体指导,强调互动。例如围棋等兴趣类饭团。团长一步步指导互动,学习目标感强、效果好。学习社群上线后,主讲人平均时间收益较普通饭团高出2倍,学习社群还可以反复打磨服务、反复销售,让达人获得更多利益。
有些饭团则更加去中心化,聚拢共同兴趣的人群交流分析,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团长会允许在某段时间把话题发布权交给普通用户,并在需要的时候收回该权利,让饭团在内容单向输出和多方互动间灵活切换,既增加了互动性却又不至于内容无序混乱,主题依然在团长的掌握重。开启社交模式后,参与饭团互动的用户数比未开启状态增加50%,提高了饭团的满意度及续费率。
陈言还介绍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饭团。
饭团中有个叫邹俊杰的围棋国手团长,每天用短视频布置两道死活题,大家来解他来讲,内容负担极低,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围棋爱好者却收获颇丰。
相较于主流知识服务平台的内容,围棋是非常小众的类型,学习者也特别分散。但饭团帮助他把他的培训班学员、社交媒体的粉丝、围棋频道的观众都聚拢在一起,真正的凝聚成一个围棋交流学习付费社群。目前通过饭团,邹俊杰已经实现了数十万的收入。
陈忻是儿童心理学达人,也曾在其他知识服务平台上尝试过内容输出。她在美国南方大学教授多年,对传统教育模式有所坚持。她不希望上完课就走,而是希望听到大家的反馈:听完课有什么收获,她也需要社群中的妈妈们给她更新鲜的个案。她在通过教学、讨论、互动、热点剖析、社群与用户之间的交流。
通过半年的饭团运营,陈忻老师积累了极佳口碑。今年三月,她充分利用了饭团提供的强大的数据与互动功能,全新售卖了全新的年费社群,在定价翻了近三倍的情况下,总用户量整整翻了一倍,跻身百万营收社群团长之列。
未来饭团将会围绕下列三件事情持续投入产品与运营力量:
围绕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控制、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持续优化产品
针对机构及运营微信群运营达人的需求推出自定义小程序;
将饭团融入果壳网整体MCN计划,帮助达人在运营粉丝的同时获得更多物质激励。
本文转自36氪,作者时氪分享。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