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这一年,第二届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联赛在全国各地展开。在这背后,是体育总局对青少年足球事业的无比重视。但是,华北赛区遭遇的赛程风波说明这项赛事未来仍有改进空间。
上周,一纸通知让刚刚才开幕的全国第二届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青超联赛)的未来蒙上阴影。
4月10日,青超联赛华北大区被紧急叫停;而就在9天前的4月1日,这项赛事在北京中赫国安的顺义基地举办了开幕仪式,北京中赫国安U17与青岛黄海U17队伍当时展开了激战。
根据足协官方声明,叫停的原因是:“全国青超联赛各组别赛事与足协杯以及河北省、山东省省运会比赛时间发生严重冲突,造成华北大区青超联赛的赛事极度混乱”。
根据懒熊体育得到的信息,此次停赛仅仅是因为赛程冲突,是为了确保队员正常参加足协杯以及全运会,其他地区的青超联赛正常进行——也就是说,目前暂时的赛程冲突引起的波折不会让整个青超联赛停摆,也不会影响第二届青超的整体进行。
“青超联赛”模仿中超
今年是青超联赛举办的第二年。这项名为“青超联赛”是由中国足协和全国校足办在去年首次推出,采用了全新的区域性周末主客场联赛赛制。
不过,从目前来说,由于现阶段的青超联赛带有实验性质,U系列联赛并未完全取消。同时,根据懒熊接触的足协内部人士介绍,青超联赛在目前来看仍然是中国足协、体育总局以及教育部主推的唯一一个青少年足球联赛体系。
从去年第一届比赛开始,这项赛事的赛事筹备和赛制设计就瞄准了规格更高的联赛。比如在赛程上,当时就采用了主客场制等形式。
在第一届青超联赛揭幕战之后,《体坛周报》报道的一个细节是:青超模仿了中超联赛的工作倒计时程序要求进行赛事组织工作,包括:赛前90分钟,裁判监督、裁判员、参赛队必须抵达赛场;赛前50分钟开始热身等。
上述改变只是针对赛程设置和竞赛组织方面的调整。对于整个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青超联赛最重要的改变在于让学校和职业俱乐部梯队旗下的队伍都能在同场竞技,参与到共同的赛事平台上。
青超联赛场边,战术讨论中
具体而言,在青超联赛上,来自全国范围内的学校队伍、俱乐部梯队以及省市体育局(足协)队伍均可参加。从某种程度上,这个让赛事变得更为开放的改变,可以被理解为突破体育教育政策壁垒,完成青训体系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动作。
顶层设计的根本改革
上述想法得以实现,得益于青超联赛是中国足协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比赛。而在以往,下属于中国足协的少年球员不被允许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比赛,而属于教育部的队伍也不被允许参加足协的比赛。
虽然在过去两年,中国足球领域的各项改革措施频频出台,但是在青少年领域,仍然需要更多政策和细则改善青少年足球环境。
作为一个外国人,也作为一名在中国工作的足球从业者,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的技术总监Ed Engelkes对于中国足球在青少年足球面临的现实和存在的挑战感受颇深。
在今年首次落地中国的Soccerex峰会上,他谈到了自己对于中国足球长期发展的理解,“毋庸置疑,中国离此目标还是任重而道远的”,他说,“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但足球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踢球,但有的是在专业的足球场上,有的只能在配有球场的学校里,可见基础设施参差不齐”。
事实上,在中国足球领域,改革青少年联赛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第十届中国足协第三次会员大会上通过了《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建设“165”行动计划》。
根据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的说法,“165”行动计划建设的6个平台可以通俗理解为:一是探索建立校园足球业余俱乐部;二是足协加速青训中心建设;三是中超中甲增设青训序列的17岁年龄梯队;四是评估扶持社会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五是开展青少年足球主客场联赛,把过去双年龄段改为单年龄段,把过去的赛会制改成主客场制;六是将送到国外踢球的孩子,建立数据库加以关注。第十届中国足协大会召开的时间适逢苟仲文刚刚上任体育总局局长。
按照“165行动计划”确定的战略,2018年是足协对全国青少年竞赛体系实施大幅度改革的第一年。
放眼全国范围,U系列原有联赛从2017年开始就被青超联赛所替代,目前只保留了U系列的足协杯赛事。而且,U系列的足协杯赛事只能由职业俱乐部梯队与省市体育局(足协)队伍参赛。与此同时,中国足协将原本在职业俱乐部之间进行的精英梯队联赛一并纳入到了青超联赛中进行扩充。
虽然中国足协每年主办的比赛还包括年初的锦标赛,年底的冠军杯赛以及这次与青超联赛冲突了的足协杯赛,但是在联赛层面上,无论是职业还是业余,青超联赛都成为了国内唯一的青少年足球联赛。
不过,也正是因为赛制和赛程的调整,青超和其他赛事有了一定冲突。懒熊体育目前得到的说法是,在联赛开幕前,足协更多精力放在了统筹比赛队伍以及动员并确保教育部下属足校参加联赛的工作环节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赛程的安排,最终导致了这次华北地区的混乱场景。不过这一说法目前未能得到证实。
释放加大青少年足球投入的信号
抛开职业联赛来说,和以往不同的是,虽然此前体育方面的顶层设计一直呐喊着要向青少方面倾斜,却鲜少有实质性动作。情况发生改变的信号在前不久举行的2018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
3月30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在这次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表示,未来国家体育总局将加大对青少年精英体育人才培养、各项目青少年U系列体育赛事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对于U系列赛事,各项目中心和协会,各级体育部门,都要大力发展,原则上一岁一个年龄段,有些项目可以是两岁一个年龄段,从项目特点出发,把赛事体系搞起来。”赵勇在会上表示。
在具体执行层面,赵勇的讲话提到了四点:一是政府要购买赛事服务,今年体育总局安排资金专门用来购买U系列赛事服务,地方政府、企业、俱乐部都可以承办赛事;二是实行网上报名,这样青少年想参加赛事,家长和学生自己愿意就可以报名;三是多元的主体来主办;四是有激励措施,要和参加青运会、全运会,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挂钩。
日本联赛可做参照
相关部门将职业俱乐部和校园足球逐步结合的想法,与日本在20年前构建的J联赛有些相似。
在日本青少年足球举行J联赛之前,校园足球与职业俱乐部基本脱钩,学校运动员并不能够通过足球成绩进入日本的足球联赛体系。为了构建起能够涵盖校园的足球青训体系,日本官方开始筹备J联赛,日本官方希望培养日本青少年的足球兴趣,在学成之后向职业球员发展或者选择其他路径。
日本的青少年足球联赛级别涵盖日本的都、道、府,通过单场淘汰赛赛制进入全国大赛决赛,不设准入门槛限制,联赛的上级管理系统包括日本教育部和日本足协,其中教育部负责投资联赛系统,日本足协负责培养教练员体系建设。
恒大冠名U17、U19联赛
从结果上看,日本职业俱乐部的青少年球员梯队基本由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和校园足球训练产生,两者比例各占一半。在J联赛举办的20年之后的今天,J联赛整个J1梯队,也就是日本最高级的甲级联赛的选手出身分布,青训梯队和校园足球培训也几乎各占一半比例。
再回到中国,目前合并了U系列联赛和职业俱乐部精英联赛的青超联赛,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报名队伍和场次,形成更大的赛事平台。
在体育总局加大对于青少年足球的投入大背景下,华北大区青超联赛停赛可能更像成长过程中的插曲——当然,前提是如果赛事能够按照长远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的话。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懒熊体育”,作者杜佳静。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