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2018或为上海入学最难一年 ,背后原因深度解析

作者:郑慧琳 吴劲草 发布时间:

2018或为上海入学最难一年 ,背后原因深度解析

作者:郑慧琳 吴劲草 发布时间:

摘要:竞争格局下,一贯制学校或为不二之选

ralf-leineweber-535331-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涉及民办学校主要有两点,一是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二是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的监管。“公民同招+人口结构波动”,2018年或成为上海入学最难一年?国金证券教育行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郑慧琳为您深度解析背后的原因。

行业观点

  • 人口结构波动和学校共同作用下,2018年或成为上海入学最难一年。T年出生的新生儿,T+6年会上小学,2012年是上海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龙年),而小升初入学剪刀差在T+5年会反映为初中入学的压力,2013年上海小升初入学剪刀差(初中入学人数和小学入学人数之间的差值)最大,2018年也是初中入学最难的一年。总而言之,2018年,是上海幼升小,小升初,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  “公民同招”改革之后,若报了民办学校却没有录取,可能无法进入对口公办学校并“被统筹”。各区的政策具体细节各不相同,从整体来看,如果对口公办学校很热门,民办学校没有录取,可能无法进入相应对口学校,很有可能被统筹。若对口公办学校相对冷门,学校尚未招满,民办学校没有录取,可进入相应对口学校。

  • 沪中考改革主要提及两个重要内容:①考核内容变化,②选拔名额问题。①考核内容中增加了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身,基本上为“日常考核+开卷考试”,可以类比“语文考试中的大作文”,笔者认为大部分考生会选择保守应考策略,这部分考核并不能拉开分数差距。②自主招生的名额大幅下降,名额分配的比例大幅提升。政策意图均衡各个初中实力,对广大裸考学生有益处。对于非超级中学在校裸考生,虽然高中名校裸考的非分配名额有所下降,但是分配名额相应也提升了,由于名额的分配应该更为均衡,在“超级初中”里面的排名靠后的学生,反而吃亏。

  • 本次中考改革核心思路是平均化、均衡化,政策方面希望采取分配方式抑制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化。在这样的政策下,喜欢招特色班,特长生,特殊招生的强势公办初中同样会受到打击,全面来说会产生如下影响:①民办超级学校会被削弱;②公办特色班&超级公办学校会被打击;③一部分所谓“菜中”会迎来翻身机会;④十二年一贯制和国际学校受本次改革影响较小,很大程度上为此次中考改革带来“择校热”降温;⑤初中学校均衡程度会提升,广大家长可能会更加考虑地理位置及同伴效应的因素。⑥在沪初中小学培训机构可能会受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⑦沪整体小学初中依然供不应求。

  •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优势在于:①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②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③缓解小升初、中考等压力。本校学校小升初,初升高具有明显优势,免去很多择校烦恼,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和孩子的焦虑。因为新生人口上涨而产生的教育资源本身供应不足,民办学校扩张是必然趋势。但是因为政策的剧烈波动,升学不确定性大大加强,一贯制学校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的选择。

1. 人口结构波动和学校共同作用下,2018年或成为上海入学最难一年

全国范围内来看,人口出生的顶在1987年,而底在2006年。自1987年至2006年,新生人口呈现逐步下跌的情况,2006年全国出生人口仅为1585万人,之后呈现缓慢回升趋势,增至2017年1723万人, 2006年以后至今每年出生人口回升了200-300万人。因为人口锐减的一段时间,考虑到财政原因,全国的学校,都经历了撤校,并校,学校数量锐减,但是在人口开始回升之后,学校数量并没有增长,整体的供给需求出现了不均衡。

640.jpg

640.jpg

同时人口的流动,使得城市人口更加集中,一线城市吸引全国人口、二线城市吸收周边地区的人口,三线城市吸收周边县市的人口,人口虹吸效应加剧,所以导致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速大大超越全国范围的人口增速,使得一二三线城市的学校供给,更加不足,而作为一线城市代表的上海,在这点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核心结论: T年出生的新生儿,T+6年会上小学,2012年是上海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龙年),而小升初入学剪刀差在T+5年会反映为初中入学的压力,2013年上海小升初入学剪刀差(初中入学人数和小学入学人数之间的差值)最大,2018年也是初中入学最难的一年。总而言之,2018年,是上海幼升小,小升初,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1.1上海的小学入学人口显著增长,且未来仍会继续创新高,竞争激烈

2017年,上海市出生人口达2000年出生人口的2.3倍。近年来,80年代婴儿潮的回声潮+上海移民涌入两方面的影响,使得上海新生人口增长幅度惊人(常住出生人口),2000年上海新出生人口为8.53万人,这个数字,到2017年,增长到了19.7万人,17年间,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132%,相当于2017年,上海市的新生儿数量,是2000年的2.3倍左右,而与此同时,但学校数量却没有显著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的承载能力带来压力,这个缺口在下文我们会仔细论述。

640.jpg

十余年来小学生入学人数增长50%-80%,且未来2-5年有望继续创新高。伴随着出生人口的提升+外来移民入学,上海的小学生入学数量也呈现出来显著增长的趋势,小学生入学人数,从2000年的10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16.08万,其中2013年小学入学人数达18.10万人,近十余年来,小学入学人数增长了50%-80%。而根据上图出生人口分析来看,2016-2017年入学人数大多为2010-2011年出生的,实际上2010-2011年是上海市出生人口的一个低谷,从趋势来看,未来2-5年,小学入学人数有望持续创新高,增长幅度或达20%-30%。小学入学的竞争,在未来2-5年间,会更加激烈

640.jpg

1.2 上海市:入学人数激增,学校数量却没有显著增长

入学人数激增,学校数量却没有显著增长,入学资源愈见吃紧。上海适龄入学儿童人数激增,但与此同时,学校数量却没有显著增长,小学数量由2000年的1000余所,减少到2016年的750余所,且自2009年以来,小学数量就停止了增长,近7年来,小学数量均在750所左右,没有显著增长。激增的入学人数和没有增长的学校数量,带来了两个影响,一是单个学校越来越拥挤,承载学生越来越多,二是因为入学资源紧缺,入学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学生以各种方式离开了上海教育体系(包括出国,国内教育移民等)。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小学入学资源愈发紧缺,竞争激烈。

640.jpg

2000年以来,上海市初中数量未有增长,承载能力承压,小升初竞争愈发激烈。小学入学人数的增长势必会带来初中入学人数的增长,而据目前的已知初中数量来看,步入2000年以来,上海初中数量没有增长,所以小升初的竞争势必愈演愈烈。所以待到一定时机,初中的扩建是必须的,而民办资本在其中,必定扮演着重要的地位。

640.jpg

1.3 目前来说,上海初中入学人数缺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小初剪刀差”持续扩大

就目前来说,上海小学生入学人数迅速增长,但是初中入学人数却呈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初中入学人数,由2000年的18.62万,下降到2016年的12.53万人。而小学毕业生的数量,2008年以来,却是在持续增长的,由2008年的10.44万,提升到2016年的14.69万人,这就是前文提到的对未来上海初中承载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

640.jpg640.jpg

“小初剪刀差”逐渐形成,且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近年来,小学人数和初中人数的乖离,反映出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小初剪刀差”。

①“毕业生剪刀差”——首先,小学毕业人数,已经和初中入学人数有了缺口,2009年开始,上海市的小学毕业生人数,已经多于了初中入学学生的数量,至2015年小学毕业生已经多于初中入学人数达2.26万人,2016年小学毕业生多于初中入学人数达2.16万人。这意味着,有2.26万上海小学的毕业生,采取了其他方式(如出国,中学移民等),并未选择升入上海的初中。

②“入学生剪刀差”——由于小学和初中均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故理论上来说,小学生都是需要升入初中的,目前小学生的入学数量,比初中入学人数,多30%-50%,2013年,小学入学人数,比初中入学人数多6.08万人。这个“入学生剪刀差”,给上海初中承载能力带来很大压力。

我们认为,“小初剪刀差”,体现出上海入学人口激增给当地学校承载能力的压力,未来,从总量来说,上海市学校的入学人数会持续增长,对于学校的承载能力要求逐渐提升,另一方面,现有学校的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

640.jpg640.jpg

1.4 未来5年,上海小学或出现逾10万人的供应缺口,初中或出现近18万人的供应缺口,2018年成为升学竞争压力最强的一年!

上海新生儿户籍人口比例约58%,以这个比例进行未来预测。

640.jpg

上海小学承载能力已现缺口,未来缺口或持续扩大,至2020年,或有10万缺口,学校数量增加势在必行。以2016年的数据测算,上海小学平均每所学校在校人数约1050人,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个数字是稳定的,即每所学校的容量1050人。而小学数量数量,我们按照“现有学校数量”(因为最近7年,小学数量没有显著增长),为754所,按这个数据来测算普通小学的承载能力。

并按此前出生人口的数据,向之后推小学入学适龄儿童人数(未考虑外地插班生),并根据现在小学人数,加上预测入学人数,减去预测毕业生人数,得到预测小学生在校数,得到2016年之后,小学承载能力约有5万人的缺口,至2020年,承载能力缺口扩大到约10万人。我们判断,未来学校数量的增长是势在必行的。

640.jpg

上海初中承载能力压力或将于2018年显著体现,至2020年或将有18万承载能力缺口,初中亟待扩容。以2016年的数据测算,上海初中每所学校在校人数约800人,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个数字是稳定的。初中数量近年来未有增长,若我们假设未来上海初中数量仍不增长,为540所左右,并根据现有小学毕业人数(实际上小学毕业人数已经略多于初中入学人数了),初中毕业人数,来预测初中在校人数,得到初中承载能力缺口或将于2018年开始显现,也就是说2018年开始因为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竞争显露,2018年也成为截止至目前小升初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至2020年承载能力缺口达到约18万人,我们判断未来上海中学是亟待扩容的。

640.jpg

1.5 上海教育资源具体竞争状况

目前,上海较好的几所小学,其录取比例都已经降至10%以下。这是教育卖方市场竞争激烈的结果,竞争领域已由学生自身扩散到学生背景,包括成长家庭环境等。

640.jpg640.jpg

2. 公民同招可能会改变上海公办民办格局

2018年1月,上海教育官方微信号发布,将加速大力推进公民同招,2018年或将是实行“公民同招”政策的第一年,官方还公布,相关细节政策最快于2/3月份落地。该政策将影响上海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资源均衡问题,对于个人填报志愿、上学规划和学区房规划都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以往民办学校的招生,是非统一,甚至是非公开的,优质民办学校很多采取的是各家点招的方式,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也是广大家长攻关的重点。而公办学校的入学,是采取学区房划片的方式,基本上有房子-学校,一一对应关系。此前,是民办学校先招生,公办学校后招生,招生的方式是,家长先填志愿(2-3个),去冲心仪的民办学校,然后如果没冲上,可以选择对口学区的公办学校。很多家长采取的方式是,买一个学区房保底,然后加入鸡血家长团,开始冲优质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招生不确定性非常大,需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准备,如果民办学校最终没有录取,就去对口的公办学校,如果没有对口学区房,就由区内统筹(统筹一般就是各种层次的学校都有了)。

今年改革之后,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同时招生,即同时报考志愿,需要选择是报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若民办学校没有录取,可能无法进入对口公办学校,有可能“被统筹”,具体进入对口学校还是统筹,每个区的情况不尽相同。各个区的具体细节估计三月份才能出台。从整体来看,如果对口公办学校很热门,民办学校没有录取,可能无法进入相应对口学校,很有可能被统筹。若对口公办学校相对冷门,学校尚未招满,民办学校没有录取,可进入相应对口学校。

这个政策将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公办优质学校的竞争力增强,直接利好优质学区的学区房,优质的公办学校,由于不再作为“保底”的选择,我们认为会吸引更多优质学生。这对优质学区的学区房,是直接的利好。②头部民办学校的竞争,相应有所缓解。头部的民办学校,以往是竞争最激烈的战场,因为几乎所有家长,都会想冲一下优质民办学校,而现在,经过这样同时招生的改变,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家长,会放弃冲顶头部民办学校,直接去对口的公办学校。③在公办学校同时招生情况下,很多家长预计会选择直接去公办学校,放弃民办学校。优质公办学校可能会出现其他招生筛选,但2018年第一年,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2018年优质公办学校的入学可能会是相对容易的(主要以学区房决定)。④总而言之,学区房或成最大受益标的。

对仍想选择民办学校的家长来说,需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是否能接受试错成本。考不上民办学校,可能会被统筹到不太理想的学校,家长和孩子是否能承担该风险。(2)孩子有多大把握考上民办学校。如果孩子被录取的可能性比较小,建议不要选择报考民办学校。报考民办学校的竞争是在所有同龄孩子之间的且很多孩子的成绩不太稳定,故很多家长不能准确定位孩子的水平,难以判断孩子能否考上民办学校。单凭家长和老师的判断是不能精确定位孩子的水平,可以根据孩子在不同机构培训时的表现和排名进行定位,如果在任何培训机构进行课外辅导时,都表现优异,成绩排名在前2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孩子具有竞争力,可以去选择报考民办学校。在辅导班培训时的成绩排名是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的,这样的排名相对真实有效。

公办学校受财政等因素影响,扩张速度是远不及民办学校的,所以说民办学校的扩张实为势在必行。

国金建议:

①有优质学区学区房的:放弃民办,直接选择进入公办的选择倾向会提高。若冲民办,学区房会失去保底作用,风险提升。

②有中等学区学区房的:会比较纠结。可以考虑升级学区房,也可以考虑冲民办,若不想那么累,也可以考虑直接进入对口公办学校。

③对孩子有信心的:冲民办的竞争会有所减弱,头部民办比往年会更好冲。

④无学区房的:购买学区房,或冲民办,二选一。

3. 2018沪中考改革,强有力的调控,目的是均衡,未来学校格局愈发扑朔迷离

2018年3月22日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是根据国务院、教育部有关要求,经过两年多研究论证,在广泛听取各方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制定的。

改革指定目标到2022年,初步建成具有上海特点、体现科学教育质量观,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依据,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制度。

《实施意见》中主要提及两个重要内容:①考核内容变化,②选拔名额问题。

①考核内容变化:

640.jpg

考核内容中增加了几项内容——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身。

增添的这几项内容,基本上为“日常考核+开卷考试”,这和传统中考中“以客观评判为主”的模式非常不同,1)调节空间颇大,2)同时“难以进行题海突击”,这个分值占比不小,基本上可以等同于“语文考试中的大作文”,所以笔者在此下一个大胆判断——对于大部分考生,这部分考核并不能拉开分数差距,因为大部分考生会选择“保守路线,既不出彩也不犯错”的应考策略。

②选拔名额问题:

640.jpg

根据《实施意见》有关规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办法包括自主招生、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招生办法。

其中,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的分配原则如下:

一、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的分配原则

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要覆盖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三种招生办法,其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占各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5%。

二、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的分配原则

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0%—65%的招生计划由市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分配到有关区和初中学校,其中的70%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并逐步扩大该比例;其余的30%分配到有关区。

4.  沪中考改革带来的改变和影响

4.1 对升学的影响

①自主招生的名额大幅下降,其实是利好广大裸考学生的,这对以攻统一招生而非自招的学生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其实自招,可操作空间更大。但是对于攻各种竞赛,自招的学生而言,可能是不利的。

②名额分配的比例大幅提升,以前也有名额分配,但是名额分配的数量是不透明的,现在名额分配的总量以较为透明的形式给了出来,政策意思非常的明显,就是去均衡各个初中,希望去削弱“超级初中”,而去扶持普通初中,缩小初中之间的差距。

③对于裸考生,没有负面影响,甚至有正面影响(对于非超级中学在校生而言):虽然高中名校裸考的非分配名额有所下降,但是分配名额相应也提升了,基本上就是一个政府“劫富济贫”的动作,对于裸考生而言,自主招生比例下降了,不仅没有负面影响,甚至可能有有利影响。由于名额的分配应该是更为均衡的,在“超级初中”里面的排名靠后的学生,反而是吃亏的,使得“鸡头”比“牛尾”享受的优势,强了好多倍。

640.jpg

4.2  对于学校格局的改变

640.jpg

深究本次改革的思路——平均化,均衡化是核心,政策方面希望的是抑制自招,抑制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化,采取分配的方式,均衡各个学校。在这样的政策下,喜欢招特色班,特长生,特殊招生的强势公办初中,同样会受到打击,全面来说,会产生如下影响:

①民办超级学校会被削弱——如华育,兰生复旦这样的传统民办学校,会受到明显的削弱,因为这样的学校就是上面例子中的A学校,这种学校竞争本身过于激烈,但是分配到的名额可能并没有那么多,对学生升学名额来说,是不利的,不过学校本身的竞争环境还是较好。

②公办特色班&超级公办学校会被打击——对本身有选择学生的公办学校,如有特色班,特长生的学校,还有本身就选择性招生的初中学校,如上外附中初中,上实初中等,会受到名额上的压制,有负面影响。

③一部分所谓“菜中”,会迎来翻身机会。以前很多公办初中,被称为“菜场中学”,这些学校,因为本身在择校中处于弱势,常年出不了去上中,华二这些名校的学生,马太效应越来越弱,现在迎来了翻身的机会,因为有一部分名额就是分配给这些学校的,所以一些优秀学生怀着“只要到这种学校考到前列,就能上名高中,不要上华育&兰生复旦这些学校鸡血了”的想法,来到这些“菜中”,改善这些菜中的升学情况(以上为笔者小草的预测)

④国际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如平和&协和&惠灵顿,不受或较少受影响,他们的择校体系,本身就不对着国内的中考高考,是自成体系的。

⑤初中学校均衡程度会提升——超级初中被削弱,菜中被加强,整体来说,初中与初中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广大家长可能会更加考虑地理位置及同伴效应的因素。

⑥对于培训机构的影响——在上海地区,针对小学&初中的培训机构,主要就是针对幼升小,小升初的自主招生培训,而中考改革会使得初中均衡度提升,可能会使得择校重要度降低,在沪初中小学培训机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⑦沪整体小学初中:依然供不应求——上海整体小学初中,依然供不应求,只是原来有些招录比1:25的学校,可能会变成1:10,原来有些1:2的学校,可能会变成1:3,但是不会出现1:1以下的情况,上海小学初中依然供不应求。

4.3  对于学区房的影响

学区房大概率会上涨——从一月份的公民同招开始,我们就预计到——加强公办地位是上海教育确定的趋势,学区房是需要涨的,相比北京而言,上海的学区房溢价是不够多的(上海顶级学区房相比周围小区溢价2w+,北京这个溢价可以到7w+)。

②什么样的学区房会涨?——学区房的壳价值。以前上海区域的学区房分化是比较大的,一些优质学区的学区房溢价较高,但一部分普通学区,根本就没被当做是学区房,未来随着学校的均衡化,学区房也呈现会均衡化的态势,学区房也产生了上市公司一般的“壳价值”,一些原来被忽视区域,且周围本身产业,新兴人口发展较快的地区可能是涨的最快的。

③买学区房宜早不宜迟。未来5年,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学校仍然供不应求,同时通过学区上公办的人会越来越多,推行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学位不够用”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就会对学区房居民进行划分排名,是否人户一致,什么时候迁入的户口,户口迁入了多久,等等等,总而言之,户口的迁入时间是一个肯定要考量的标准,故买学区房是宜早不宜迟的。

5.   一贯制学校具有稳定性和抗波动性的特点

十二年一贯制和国际学校这类学校,受本次改革影响较小,很大程度上为此次中考改革带来“择校热”降温。由于在此次中考改革制度下“超级”民办中学和好的公办中学受名额分配影响都有被削弱,很多家长一方面苦于想冲好的学校,一方面又困于名额分配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择校方面的各种麻烦。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可以解决中小学在教育教学上衔接过渡难题,优化中小学布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教育均衡化,从而减轻家长和孩子在升学择校上的忧虑。在剧烈波动的教育政策下,一贯制学校或许是好的避险选择。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与优势:

640.jpg

简而言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有:①连续教育,不间断不选拔;②免去很多择校烦恼;③学校具有统一的行政、教育、教学管理的特点。

优势在于:①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②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③缓解小升初、中考等压力。

在剧烈波动的政策环境,使得学校竞争格局,在发生很大的不确定性变化,而一贯制学校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小升初和中考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和孩子的焦虑。

总结:因为新生人口上涨而产生的教育资源本身供应不足,民办学校扩张是必然趋势。但是因为政策的剧烈波动,升学不确定性大大加强,一贯制学校或许是好的选择。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小草消费升级研究”,作者吴劲草、郑慧琳,原标题为《2018,可能是上海小升初幼升小最难的一年……》。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小草消费升级研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小草消费升级研究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2018或为上海入学最难一年 ,背后原因深度解析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