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创业者说】傅盛、陈生强谈学习与焦虑:跟高段位选手聊30分钟,比自己学几天要多

作者:高小倩 发布时间:

【创业者说】傅盛、陈生强谈学习与焦虑:跟高段位选手聊30分钟,比自己学几天要多

作者:高小倩 发布时间:

摘要:自己还要构想一张知识大图。

1.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5 月 19 日,在经纬 CHUANG 大会& 十周年大会科技论坛上,猎豹移动董事长兼  CEO 傅盛、京东金融集团CEO陈生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车和家创始人李想、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共同讨论《颠覆者的焦虑与进阶》。本文是现场的演讲速记,有删减。

一、关于固执和变通

主持人(得到 App 总编辑李翔):进入到干货环节,也就是进阶和焦虑,我们先进阶再焦虑。

刚才张颖的分享里面有一点,我影响非常深刻,他说创业者身上有一个特质,既固执又灵活变通。因为很多比较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他身上难免会有固执的成分,自我会比较大,但是同时又需要不断地突破固有的认知观念,这样才可以进步。 

请五位分享一下,你们在这种既固执又灵活变通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如何不断地突破自我认知极限,让自己不断进阶。

傅盛:我昨晚才从美国飞回来,一落地就直接赶过来了。经纬十周年的会很重要。

创业者的固执,我觉得是对卓越的追求。在经纬的活动之前,我参加了一个会,那个会让我大开眼界,我看到了比尔·盖茨、贝索斯和巴菲特,听他们的分享。 

举个例子,100个人的会,我看见一个坐在第三排的老头,跟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开了一天的会,我想这是谁啊?难道真的是巴菲特吗?后来确认真的是。

张颖刚刚讲的这10年,他们说的“赢”,对卓越的追求,对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可能就是一种固执,这种固执可能是不能放弃的,一旦放弃去寻找平衡、随遇而安,可能就失去了自己最本质的一个特质。 

变通同样,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如果你不能够开放地看待这个时代,用更大的格局去思考一些东西时,你会对很多变化无法理解,并在未来的道路上迷失。

我记得比尔·盖茨在会上讲,这几年科技的变化让他非常激动。尽管战乱、贸易战等会让很多人焦虑,但是在他看来,这个时代一直是最好的时代,过去几千年的稳定度都达不到今天的水平。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代下,要用变化、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的变化,去跟随新技术,是我们应该实现的变通。 

陈生强

  • 第一、先忘掉你自己,忘掉你以往的角色,忘掉你以往的所谓的成功的经验。

  • 第二、遵照事情的本质,去看这里边到底有哪些东西,是我们所没有思考到的,没有想到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把原有的经验加进去,看原有的经验到底对这个行业本身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跟帮助。 

  • 第三、永远保持好奇心,不管跟你现在的业务有关还是无关,每年需要看大量的新的东西。 

何小鹏:在不同的阶段,跟不同的方向,固执或者偏执,变通或者灵活,要平衡的,比如说在互联网某些阶段,我认为可以固执一点,因为主要在单点突破就够了,但是在硬件创业领域,某些角度我认为要够系统,需要很多点能够达到一个平衡才行。

如果从这两个方向来看,我觉得是有三个层面的进阶: 

  • 第一、大家对于新事物要保持热情,就是喜欢去尝试新的事情。 

  • 第二、刚刚傅盛也讲到了,一定要跟跨行业、高段位的人去交流,因为他们跟你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做的很棒的人,所以他们给你的建议跟思考可以打开你不同的窗。 

  • 第三、每个企业每一年要有一些自我颠覆的过程。 

比如说就像阿里巴巴每一年会有一个战略研讨会,它会说什么是能够推翻自我、颠覆自我的过程,如果你不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让企业去想这个事情,老是在平常的细节里面,老是觉得我做的棒,我进步很快,我比竞争对手还要强,你就会自大自满,就变成了更固执,所以我是站在不同角度来看这件事。

李想: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我觉得在心理坚持的就是方向,站在一个更远的时间轴上来问自己的内心: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就不停的问不停的问,一直问到自己找到这个答案,然后来把这个方向坚持下去,这是必须要坚持的。

在整个行进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能接受所有的变化,所有的问题,每当有变化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我都告诉团队说太好了,总算来了。因为我们坚持的这些东西,坚持的这些原则,其实就是要通过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迎接各种各样的变化才会产生结果,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因为痛而改变,会因为收益而坚持。 

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不断的循环过程,最终我觉得在我看来,所有的坚持,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就是我要坚持地看,我以及我所带领的组织能够成长到什么程度。 

当我们关注的是成长的时候,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没那么重要。

二、快速学习事物的不二法则 

主持人:学习确实对于进阶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创业包括投资,是一个不断面对新东西的过程,你如何学习,有没有一些听完之后,切实可用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傅盛:《得到》就很好啊。外界有种误解,总觉得我读书多,其实我读书很少的,而且我非常不愿意读书。 

我学习上比较有自己特点,我会读完一本书以后,会把很多东西在脑海里反复推演,我看到每件事情的时候,都会去思考我刚刚在书中得到的原则,和这件事情的关联度,我觉得反复推演是一个很关键的学习过程,只是知识的简单输入是不够的,需要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博弈。 

把这个东西学以致用,就是刻意练习,非常关键。 

何小鹏:我觉得学习就两个层面: 

第一个,足够的勤劳,我觉得当你把这个事情花了1万个小时,你就是专家。

第二个,要追求效率,我觉得效率简单来说有三个层面: 

  • 1、构建学习跟实践的平台,如果你不去做这些事情,你想学好,是很难的。 

  • 2、跟高段位的选手能够去交流,他们跟你聊30分钟的价值,有时候比你自己学几天还要多。

  • 3、自己有一个归纳大图的能力,就是不同高段位的人,他们跟你讲的知识,你能不能去画成一个你心中的大图,因为有很多的业务,或者说很多的管理,他们从大图来看,基础键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归纳的越好,将来你会发现,融会贯通的可能性会更高。

实际上这两条线,我觉得做好就可以了。

三、那些创业过程中的『误判』

主持人:大家在做公司、做投资的过程中间,肯定会遇到非常非常多的挑战、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想见的,我个人的经验是在这里面大家经常会容易犯一个错误,经常会高估或者是低估某个问题或某个挑战。想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自己的经验里面,一个你们高估的问题和一个低估的问题。各种问题都可以,团队、人、钱。

傅盛:高估?高估了自己吧,反正这俩词我觉得不管怎么讲,都不容易是一个正面的词汇。

例子还是蛮多的,比如说当年Musical.ly融不到钱的时候,我们投给它500万人民币,卖给头条的时候,卖了大概接近10亿美金的估值,我们也拿回近2亿美金。后来想想这件事情,其实是低估了当时整个内容领域的创新。 

我们很早就开始注意短视频,还有头条模式,但事实上我们没有下定决心去做,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工具出身,内容离我们太远了。

反过来想,这件事是在从自我出发,你认为你在做一件你擅长的事情,然后另一件事情你不会做。

但事实上你已经有很好的牌了,我们完全有机会可以做。

我们有好几次机会都是可以去收购(一些公司的),在它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后来董事会在讨论的时候也没有去完成。

包括后来看到头条的崛起,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个性化信息流这件事,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机会的重要性是多么大,你不应该因为自我的一些固有认知去放弃一些外部机会,这是第一个。 

关于高估的例子,比如 AI,我多少还是有点高估了AI能够起到的作用,我跳身做机器人之后,发现它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我看了很多技术演进的路径,一个技术真正形成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然这其中机会巨大。 

小鹏、李想做汽车,尽管复杂度更高,但实际上是个比较成熟的产业链,而机器人是一个完全全新的领域。我高估了一个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革命性结果,即拿成熟产业来高估一个新兴产业可能带来的可能性。

这就是两个非常深刻的例子。

李想:这是我第三次创业了,之前还有过两次创业,我们做的是互联网或者科技行业,最容易高估的是资源。

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用大量的时间去找外面的合作,找各种各样的资源,后来发现我身边没有任何一个朋友是因为掌握了一些资源,在科技行业成功过。坦白讲,我们第一次创业并不成功,因为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并没有什么价值的资源方面,应该做的却没有做好。 

到了第二次、第三次以后,我们低估了人的重要性。到第三次创业的时候我就很清楚,公司的HR必须我来管,这个公司的组织发展必须我来管,然后是IT系统。 

我认为IT系统和组织发展,还有HR三个融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组织。这三件事情必须我自己百分之百来负责,甚至我可以放弃所有的业务,然后只做这三件事情,这是过去一直被低估的。

四、如何缓解焦虑 

主持人:第一,请大家告诉台下的创业者,你们作为老司机,有哪些事情,是不用焦虑一定会解决的;第二给一个马上可以用的缓解焦虑的方法?

傅盛:我现在教育自己,减少没必要的焦虑,你要仔细想想焦虑对这件事情有没有帮助,没有帮助可能会自己陷入到情绪当中。

真的没必要焦虑的事情,比如,别人挣多少钱你不用焦虑。我记得有一篇文章刷屏说《摩拜创始人套现 15 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我觉得这种文章很误导人。这个社会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太用身价和金钱的数量来衡量一个人,你要知道你每天只要自己和自己不断地对话、学习,你就在成长,你也不一定非得像别人挣那么多钱,你才能证明自己多成功,这种焦虑是没什么意义的。

我觉得运动是缓解焦虑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我还是觉得读书是有些用的。我都转成听书了,听书和跑步是一起。有的时候我经常不跑步了,我就会发现,我最大的焦虑是我好久没读新书了,不跑步就没时间听。 

陈生强:我觉得就是因为我基本上有两个阶段实际上特别焦虑,第一个就是刚才片子里面讲的2008年融资没融到,然后公司差点死了。

第二个阶段是2015年公司发展特别好的时候我特别焦虑,核心的原因我没有想明白未来三到五年不变的是什么。然后我天天在那儿看变的东西,所以没找到不变的东西。因为一旦没找着不变的东西,特别是未来三到五年不变的东西,实际上内心是不可能安静的。 

所以说我的做法实际上更多去找未来三到五年到底什么不会变,然后拿不会变的东西去应对不断在变的东西。

本文转自36氪,作者高小倩。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36氪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36氪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创业者说】傅盛、陈生强谈学习与焦虑:跟高段位选手聊30分钟,比自己学几天要多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