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DU教育产业投资人俱乐部创始人张海庞
3月30日,在第三届i-EDU教育产业投资峰会上,i-EDU创始人张海庞就“新周期 · 新动能”发表观点。
目前,三大资本市场中,教育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家庭在教育行业的投入跟孩子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教育产业的新周期与新动能已经开始出现,全日制学校教育消费逐渐替代课后辅导消费的趋势,已经来临!
民促法实施条例出台后,市场经过短时间的犹豫,确认政策风险解除后放量上涨。i-EDU在市场犹豫期间,旗帜鲜明把实施条例确认为行业战略利好。港股与美股联动性进一步提升,A股教育信息化,港股全日制学校,美股培训机构的格局将进一步强化。
三大资本市场,教育行业格局形成
对比2013年-2017年全球教育行业股价走势,2017年12月份市场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美股的股价上升速度非常快,已经超过了A股的水平。A股在监管政策的影响之下,现在的估值水平下降到40-50倍,美股下降到50-60倍,港股发展相对平稳。这是教育产业在二级市场估值的变化,也反映出了,对未来的趋势和信心。
通过上图,可以清晰发现,教育资产IPO在2016年开始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港股IPO数量急速的上升,A股IPO的数量是在平稳的发展。联合分析来看,目前A股的教育资产格局以教育信息化为主,教育信息化企业在政策上的限制最少;美股以培训类的机构为主,新东方、好未来,今年上市的尚德机构和精锐教育都是培训类的机构;港股则以全日制学校为主体。
总体来看,现在三大资本市场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产业的格局:A股的以教育信息化企业为主体,美股是培训和留学,港股是全日制学校的资产。
另从教育产业融资的数量、规模可以看出,2007年,教育产业的融资规模到了峰值,2010年有所下降,到2016年迎来新的峰值,形成新的周期,这就是新周期与新动能,在教育产业证券化的过程当中,迎来了新周期。
第1个周期是新东方和好未来这样的培训机构赴美IPO,给更多投资机构进入教育行业增添了信心,最新的周期是由于2017年新民促法的修订,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教育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壁垒。自2016年重启了新的IPO的周期后,通过对三地市场市值对比分析后发现:学校类的资产已经成为教育产业证券化资产的主体。
细分领域的产业的现状是什么?
产业集中度是产业成熟的重要指标。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语言培训和留学中介行业领域,市场前五位的领先者,份额已经超过了40%;K-12全日制学校领域,前五位市场份额占比为24%;课外辅导仅为2%。留学和课外辅导在旧周期当中,市场化程度最高,集中度大幅提升。
从产业增长的速度来看,K-12课外辅导的增速从2012年25%下降到15%;在2012、2013年,留学行业也从30%-40%下降到10%左右。无论是留学还是K-12培训行业,市场增长的转折点都发生在2012年、2013年这个时间节点。这是偶然现象,还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
全面城镇化出现分化,根本性的影响了整个产业的走向
对比新东方和好未来入驻的城市数量和教学点的变化来看,2012年-2014年,新东方和好未来的营业利润出现了显著下滑。
为什么2012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以及中国的留学行业,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通道的转折点?2012年到2018年,新东方、好未来的营收速度,无论城市数量,还是教学点的数量都出现了大幅的提升,那2012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2012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出现了回流,之前的全面城镇化已经出现了分化。2012年之前,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2012年,出现了向地区型的中等城市流动的趋势,比如像郑州、合肥。培训行业以前扩张的路径还是沿着原有的全面城镇的方向去走,但是到了2012年左右出现的都市化,人口流向转向一些核心的二线城市,教育消费的分化,则影响到了整个产业走向的根本性。
职业教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如果分析2020年未来用户规模,对于市场未来的发展定位也将更为精准。对比注册率(毕业人数/注册人数)的话,中小学从2009年的90.8%,将增长到2020年95%,意味着毕业人数大于注册人数。同期数据,高中阶段的变化更明显,在读人数注册率从79.2%将增长到90%。这将导致许多学位出现空置的情况,但并不代表总人数在下降。
最明显的变化在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影响着市场,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民办学校,最主要的还会影响到职业技能的培训市场,这个数字在明显上升,职业教育规模是在不断的扩大。
家长为什么会有动力,进行教育投资?
家庭在教育行业的投入跟孩子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10年、20年之前,这个相关性现象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到了今天,这个现象十分显著。也正因为学生的成绩跟家庭投入和家庭收入高度相关,所以教育行业的消费属性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我国消费群体的分层分析,可以探究出消费群体的分层会影响到对教育服务的选择。
不同消费群体,促成行业两大核心消费需求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占中国0.3%市场的精英阶层消费支出占15%,接下来是政府工作人员和白领阶层。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居民数量占到了43%。从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不同的家长对于教育服务选择的两大类需求:第一全日制学校的需求,第二类叫培训机构的需求。
精英阶层数量很少,这部分孩子中小学会选择出国;政府工作人员和城市白领,选择各种私立学校或双语学校的比例超过10%,国企业工作人员选择私立学校和双语学校18%。当更多的家长选择私立教育或者说双语学校的时候,渗透率到什么节点会加速产业成长?
一线城市私立全日制教育,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从创新扩散理论来看,一项新技术或新服务,经测算行业的渗透率超过14%的时候,产业就会迎接高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北京市国际学校渗透率在8%左右,所以北京地区的国际学校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点。所以张海庞认为在一些一线城市,私立全日制教育将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两大群体,两种选择
通过对比选择课后辅导群体分布,可以发现,城市白领、城市蓝领和政府员工家庭分别占比在10%-11%,流动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占比24.7%,而最大的家庭供给量来自于农村就业者,占42.9%。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但是农村地区客户群体占到课后辅导40%。而在渗透率方面,在精英阶层、国企员工家庭达到了100%,北京地区在2012年的时候,课后辅导渗透率超过75%。
所以综合来看,国企的员工、城市百姓更倾向于选择高等私立教育,收入比例相对较低的城市,蓝领和外来务工人员可能会选择培训机构。
所以现在的节点,教育产业的新周期与新动能已经开始出现,即全日制学校教育消费逐渐替代课后辅导消费的趋势。
城市渗透级别越深入,客户贡献却在下降?
一个行业领先企业的生命周期大概在第6、7年竞争优势表现最为明显。通过重点分析新东方、好未来,从而找到理解教育产业的突破口。
在过去的几年,新东方、好未来营收CAGR分别达到25%和52%,毛利率在持续的下降,这是处在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
对比学生人数和课单价,则会发现课单价在持续的下降,从大概2014年的350元下降到2017年220元-250元左右,这意味着,随着城市渗透级别的深入,客户群体的贡献在下降。
拥有线上平台的机构更具有吸引力
2013年以来,好未来的股价业绩在持续上涨,好未来主打的核心是“教育科技”,但是教育科技类的在线业务收入比重并不高,2015年为4%,2016年为4.7%。
在线收入占比并不高,为什么还拉动了股价和收入的增长?通过调查会发现:71%的家长认为拥有线上平台的教育培训机构更有吸引力。
所以,线上教育业务并没有产生直接的收入,但是增强了对客户的吸引力。这些吸引力集中表现在,家长的交费流程、学生学习过程、记录评价等非核心的教学功能,有效的提升了对客户群体的吸引力。
未来K-12辅导将迎来什么趋势?
对K-12辅导培训行业而言,四部委联合整顿将有效减少公办教师(占比80%)课后辅导群体。另外一些中小培训机构,由于办学面积或者师资达不到要求,可能会面临着被监管、收购的可能性。
但是监管风险对于整个行业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对于好未来、新东方等大型的培训机构而言,短期的营收利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比韩国的相关政策,有些政策如果出台,对培训机构将是致命的。
韩国市值最大的课外辅导机构Megastudy,是韩国市值最高教育辅导最高的公司。2012年,年收入达到了高峰,2014、2015、2016年,出现营收和利润的大幅下降。这其中政府出台了两个政策,对培训机构的影响非常大。第一、限制培训的时间,8点以后不允许培训,明显降低了营业时间;第二、韩国政府规定每小时课外辅导的费用不能高于合计66元人民币。在这两大政策的影响之下,韩国最大的课外机构营收出现了不可逆转的下滑。
回过头来看,四部委的文件短期影响不太大,但是,如果出现限价和限营业时间的相关政策,也将影响和改变整个产业发展的周期和方向,加上人口流向,也将给整个产业结构带来一定影响。
目前来看,向中心化的大都市汇聚的趋势不会改变,在培训机构和留学机构发展相对成熟的前提下,利用双师课程,渗透到四五线城市。但这种策略到底能不能成功尚未可知。
人口变化与教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左图为美国人口的出生率对公立和私立教育的影响。1981年,美国人口的出生率已经达到了1.55%。2022年这一比例维持在1.4%的水平。整理来看,1980-2002,20年间,美国的私立教育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其实,美国和国内情况一样,公立教育学位规划主要基于户籍人口的变化。由于人口出生率在短期内出现了波动,导致公立教育学位不足,所以私立学校才得到了蓬勃发展。
中国人口出生率基本在1.2%左右。对比美国,人口出生率达到1.5%左右时,私立教育才会出现发展大爆发。回看政策,2015-201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进入了低谷期,基本在1.2%左右。但是,在二胎政策的鼓励下,2017-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将回升到1.5%以上,因此,人口出生率与教育产业密切相关,而且,未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会提升,私立教育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
一线城市形成大圈层,二线核心城市实现都市化
以上提到的是未来主要的消费群体。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出生的人口在什么区域,在哪些城市?
以美国为例,美国1950-2015年,变化最大的趋势是,100万-500万城市人口的占比由最初的17.3%上升到30.8%;50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的占比从12.2%上升到25.1%,整体人口向这两个范围汇集。而在日本,人口主要向三大经济圈汇集。未来,中国人口的分布形态更接近美国。换言之,国内人口流动会向着现有的几大经济圈,比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圈,加上像合肥、成都、郑州、武汉这样中心城市去流动。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2012年,我国人口流向还发生了一个变化。之前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但2012年,由于房价上涨,出现了区域内人口流动,比如,以前在四川省的眉山市,人口流动都是往北京上海走,到了2012年以后,人口流向了成都。所以,我国未来的人口形态会成为,从一线城市形成几大圈层,到二线核心城市实现都市化。
产品差异度非常大的领域,会出现激烈的并购
在人口流向的变化之下,产业集中度也将出现一些变化趋势。一般情况下,教育行业归为消费行业,从右图可以看到,高差异度产品集中度的上涨速度会远远的高于低于差异的产品。K-12课外辅导属于低产品差异度,从幼儿园到大学可复制化的程度越来越低,但是从小学到大学,产品差异化程度复杂性越来越高。如果复制美国的走向,会得出很明显的结论:课外辅导0.2%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方面,产品差异度非常大的领域,会出现更加活跃和激烈的并购,市场集中度会迅速上升。
未来产业结构
在人口结构、出生率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之下,未来该如何定位?目前在一些高收入群体里面出现了新的现象,高等的私立教育在取代培训机构,比如,不参加培训,读一个公立的名牌大学,读国际学校,然后出国,这种替代的效率非常明显。上面提到了人口分布,投资核心是消费升级,决战二线。现在提到消费升级,其核心概念是什么?什么样的标准才符合消费升级?
第一、注重品牌,第二、高品质。这2点是消费升级的根本特征。目前,培训和留学行业已经形成了几大品牌,比如新东方、枫叶教育已经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连锁的国际学校,但是虽然它知名度还不足,但它符合高品质的方向。对于大量的白领群体和蓝领群体,培训和留学市场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看到,“培训+留学”也在持续的衰退,增速在下降。
前面提到,在农村地区有46%的群体占到课外培训的目标客户群体。但是,斯坦福的1位教师也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在农村地区,40%-50%的学生其实并没有读过高中。从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来看,通过低质的产品去打一些边缘化的市场,相对面授而言,质量肯定会下降。
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市场,快手有7亿的使用率,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农村地区的渗透率至少超过70%。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目前,在三四线城市,在线教育的市场非常广阔,比如,去年融资的逻辑都是AI+教育。
因为有些VC只能投AI+教育,即便内心可能并不认可这个模式能跑通。即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已经进入到衰退期,但是,LP希望投AI+教育的市场。但是,今年和明年,由于AI+教育的明星公司或者商业模式难以兑现,这一领域会出现比较大的泡沫。
新东方、好未来这种培训机构和枫叶全日制教育替代关系,同时我们再看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我们看过去三年利润CAGR,新净利润率新东方15%,好未来11%,枫叶是38%,PEG枫叶只有0.9%。
什么是新周期,什么是旧周期?
旧周期在核心全面化的作用之下,由于培训机构和留学细分领域没有国家政策的限制,加之较早的拿到了美元基金投资,在2005年-2010年形成了教育资产证券化的浪潮,这期间的形式主要是赴美IPO。2013年-2015年,出现了A股IPO退出的路径,行业也纷纷瞄向了这个市场。2017年,由于新民促法的出台,港股全日制学校的IPO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这是新周期和旧周期的动能的变化。
在新周期之下,未来的全日制学校、高端私立全日制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形成了非常明显的替代关系。加上人口向大都市的流向分布、出生率的提升,尤其是出生率超过1.5%的临界点。未来私立学校教育,包括围绕学校的一系列消费品,例如母婴产品的消费将会迎来一个爆发期。
以现有的政策,对K12培训机构而言,并不会对巨头们短期的盈利能力构成影响。但是这些机构可能不会进行新的城市和教学网点的扩张,更注重已有校区产能的挖掘。在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在高差异化的产品特征的领域,将会迎来行业集中度急速上升期,尤其在港股的教育公司,则会利用港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加速并购潮的来临。
海外市场联动,股价交易量双增长
民促法实施条例出台后,市场经过短时间的犹豫,确认政策风险解除后放量上涨。i-EDU在市场犹豫期,旗帜鲜明把实施条例确认为行业战略利好。港股与美股联动性进一步提升,A股教育信息化,港股全日制学校,美股培训机构的格局将进一步强化。
2017年是教育产业化元年,制度变革引起了不同资本市场估值逻辑修正。A股跨界转型企业进入风险集中引爆期,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进入崩盘倒计时;港股教育板块成为了漂亮50的独立板块;美股教育企业估值和交易分化显著。i-EDU作为研究机构,关键不在于分析过去,而是预测未来。
消费行业成长逻辑。进入门槛高壁垒,避免价格竞争,维持高盈利水平;高渗透率的品牌知名度,可以持续获客;高效运营体系与排他性战略资源,支撑高质量的产能扩张。
产业演进曲线是战略型并购重要工具。在产业发展每个阶段都需要找到加速成长的战略制高点。并购简单增长者和利润寻找者扩大规模。从规模化向聚焦增长阶段,营收比利润更重要,取得规模优势才能优化成本结构,发展战略制高点资产优势,超过行业平均增长水平。
本文转自iEDU投资人俱乐部,作者张海庞。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张海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