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疯狂英语撤离校园,“疯狂”仍在继续

作者:路津雁 无枝 发布时间:

疯狂英语撤离校园,“疯狂”仍在继续

作者:路津雁 无枝 发布时间:

摘要:隐约记得十年前的那个春天,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和他的英语教学团队,在我们中学狂欢了一周后,陆续撤离了。

1.webp.jpg

隐约记得十年前的那个春天,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和他的英语教学团队,在我们中学狂欢了一周后,陆续撤离了。

紧接着,不少同学就因此变“疯”了,操上场、小树林、教室外……简直随处都有人在扯开嗓子练英语。我印象深刻的是班上以狂读英语闻名校园的路津龙(化名),长得高高壮壮,同学们不分年纪高低,都叫他“龙哥”,连班主任也会偶尔“尊”他一声“龙哥”。

校园里,男生留长发会被勒令剪掉,通常都留的是不长不短的碎发,可以左右分,也可以留鬓发,鲜有像龙哥那样剃成板寸的。他常说:“我留长发也不会好看,还不如留短发方便,洗头也快。”不仅在打理头上龙哥喜欢快,生活起居上他也喜欢快,起床、刷牙、吃饭、走路,包括打篮球,他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因此,别人都不习惯带龙哥打篮球,因为他一拿到球,就会像捧到一个人烫手的山芋,以最快的速度把球扔向篮筐,又几乎从未中过。说回学习,看书、抄作业、考试,他也都是样样完成得很快,可用他自己的话说:“忘得也很快。”

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龙哥,在“疯狂英语”降临时,却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了李阳的追随者。每天早上,天刚亮他就跑到田径场跟那些优秀的学生一起疯狂地读英语。当他带着一身汗溜进寝室时,我们才刚起床。“疯狂英语”撤离后,龙哥仍一直坚持早出晚归,到田径场的边角处狂读英语。有天晚上,他估计是读得着迷,一时抽不出身,回来太晚了,被宿舍保安拒之门外,两人差点干上一架。

然而,龙哥在学校名声大噪,并不是因为那次“晚归”,而是后来的一次升旗仪式上,校长讲话时,提到了他,并把他比作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原来校长就住在田径场旁边的那一栋楼里,而他的房间正靠近龙哥狂读英语的那个角落。校长说:“我每天都是在这一位同学的英语声中醒过来,他读的声音可以说是气吞山河……”至于校长的话中是否有别的意味,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当时龙哥受了表扬以后,就再也没有去过那角落了;其他人也没人去那里凑热闹,或许他们也知道自己匹配不上校长的嘉奖。

2.webp.jpg

龙哥不仅自己热衷“疯狂英语”的学习方法,还乐于助人,常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练习。记得有一次,在教学楼边的泡桐树下,我看到龙哥在纠正一个女生的发音,他瞪圆眼睛,捋着他的大舌头,夹着川普和英语,陪着李阳那样的夸张表情:“伊跟我一起念,要open一些,大声一些:shit,shit,shit!”

班上不少人都对龙哥的刻苦精神赞赏不已,虽然他底子不好,可人们还是相信他的英语会有很大提升,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他会不会像李阳那样,将来也娶一个外国人当妻子。没想到的是,在后面的英语测试中,150分的题,龙哥很少有考过60分的,跟我当时已经放弃治疗的数学成绩不相伯仲。他仅有的一次考到80多,据说也是因为晚上他没睡好,第二天没心思做题,连蒙带猜的结果。

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是高三忙不过来,龙哥放弃了对英语的纠缠。英语成绩不见提升,他并不沮丧,也不像很多同学那样后悔买了那一堆200多块钱的英语资料,还直说“早中晚狂读英语的方法真的很棒,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相反,前几天跟一个河北的学渣提到当年的“疯狂英语”,却至今都还在吐槽:“我当时脑袋真是被门夹了,省吃俭用买了几大百的资料!现在的物价看来都很贵了好吗?真是一个坑!”

我问过好几个朋友,发现李阳或者他的“疯狂英语”团队不仅到过我们四川,还到过山西、陕西等地,在学校“疯狂”的方式也都差不多。先是把全体师生聚集在操场,讲很多学好英语的利处,还附带一些民族主义鸡汤,诸如学好英语可以复兴中华、报效父母、“师夷长技以制夷”,再莫名其妙地扯上“感恩”父母和祖国,烈日下很多人都潸然泪下,举着小册子撕心裂肺地喊“My English is poor”——后来有人说这种表述并不恰当,不过那阵势真是“poor”得很惨——新闻上还见过,李阳在其他地方“传教”时,学生们不仅潸然泪下,还下跪“谢恩”。接着就是“疯狂英语”的老师领着一些自愿报名的学生,连续几天早上的狂读英语训练,或在操场,或在早自习教室。其间或者其后,就开始推销百八十、几百不等的英语资料,包括磁带和CD。

十年前,还是言听计从的学生时,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那样地自然而然,丝毫不会像现在回看时,觉得那是一种近乎荒唐的“疯狂”,更不会意识到那是在校园里明目张胆地进行洗脑和商业营销。可当时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也像当时的学生一样,认为这一切都是那样地自然而然吗?

其实,那些年校园里的“疯狂”事还不止“疯狂英语”一件,只是很多已经不复记忆。最近HM药酒的事情,就让我联想到高三时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买的一些营养品,或许叫保健品更合适,其中最出名、最受追捧的就是一款叫“三勒浆”的产品,可以益智补脑。依稀记得教室里赫然贴着的三勒浆的广告,以及黑板上边上挂着“三勒浆提醒你,距离高考还有××天”的贴条。无论是“三勒浆”还是“疯狂英语”,还是其他活动、书籍等产品,它们的宣传、销售可以说都是在校园内、在学校的配合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完成的。现在想起,这些东西有没有作用、特别是那“三勒浆”有没有效果或副作用,且不论,就说这些营销行为,真的恰当吗?在这些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违法的商业合作?还是这些都是学校无偿引进的,旨在为学生提供便利?

往事真是不堪回首,曾经自然而然的那些事情,时隔多年再翻出来,却使人感到汗颜,不禁觉得“疯狂”和“荒唐”!那么,作为今后赖以回忆的当下生活,是不是也有很多“疯狂”的事情,正在自然而然、悄无声息地在进行着呢?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人物速写本”,作者路津雁、无枝。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人物速写本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人物速写本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疯狂英语撤离校园,“疯狂”仍在继续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