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儿童故事天然与早教有内在联系,是幼儿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而据国家卫计委2017年的预测,未来每年将新增新生儿约300万-400万人,中国将迎来新一波婴儿潮。借着二胎人口红利,有声儿童故事对创业者同样有吸引力,36氪曾报道过跑到B+轮,拥有强势IP、硬件、付费课程、电商商业闭环的凯叔讲故事;已完成B轮拥有10万集正版有声故事的口袋故事,再到36氪新接触到的「读个小故事」。
那么读个小故事有什么不同?现下亲子阅读的解决方案划可分为两类:1)替代式:APP、智能硬件直接替代父母角色完成阅读和互动,如小米推出的米兔机器人,凯叔讲故事和口袋故事、咔哒故事。2)指导/辅助式:提供文本和工具辅助父母完成亲子阅读。如爸比讲故事,读个小故事也属于这一类。
读个小故事APP为父母提供儿童故事与录制工具,安卓版已上线近5个月,并新推出了IOS版和小程序,故事长度在千字左右,目前拥有上千个故事内容。家长可以借助这款产品在讲故事的同时录制故事音频,供孩子反复收听。适用年龄为0-6岁,重点关注0-3岁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幼儿主要依赖声音接收信息,且父母声音的接受度最高。
创始人廖思琦表示,有相关研究表明父母声音在孩子生活中绝对时间越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与安全感能够得到有效增加。她认为,亲子阅读的关键不在于故事数量和专业水平,而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此外,共同的经历和回忆能降低亲子互动的启动成本,而共同读过的小故事可以成为亲子交流的切入点。
但工作忙碌的父母难以保证每天给孩子阅读,录制下来的音频则可以消除亲子之间的时间差,又不会将父母排除出育儿环节。据读个小故事数据,孩子对一个故事听20遍以上的概率达到60%以上。
为了鼓励父母参与到亲子阅读,读个小故事音频总时长控制在3-6分钟,并对文本和录音功能做了优化,以期最大化节约用户时间。
文本上,读个小故事一方面进行了文本改编,用户可以直接依照文本朗读符合儿童阅读习惯的故事,另一方面对文本建立了标签体系,根据用户行为推荐故事,节省搜索时间。在录音功能上,平台支持分段录制,方便用户及时纠错,同时可根据文本内容对音频一键美化——添加背景音乐和特殊音效;还提供半成品音频进行合录(已录制旁白等内容),用户可以在1分钟内录完总时长6分钟的故事。此外,在故事的基础上平台延伸了出行、手工等互动方式,用户亦可收听他人的原创故事和音频。
目前,读个小故事安卓版自然积累用户达5万,集中在北京地区,职场妈妈居多,用户单次停留时长超过15分钟,7日留存20%。
团队的推广策略以合作妇幼保健院和幼儿园为主:在某省级行政单位进行推广试点,目前辐射40多家妇幼保健院,其中半数以上已经落地,辐射人群可达40万人/年;合作幼儿园集中在北京、山西、内蒙和四川等地,总数已达到33家左右,推广切入点为“家园共育”。
盈利模式包括:1)功能和内容订阅付费(目前还未启动收费);2)内置进智能终端,为线下终端提供内容和扩展,可能通过销售或升级包付费分成。已合作的智能终端有“小胖机器人”——售价在2万元左右,该用户群体消费能力强和重视教育,但育儿时间不充裕,与读个小故事的用户有一定重叠。
爸比讲故事同样主打亲子互动理念,而读个小故事团队探索的核心壁垒方向为录音体验的优化。团队希望未来在录音功能上实现自动识别分段,进而让一键美化功能更为精准和贴合实际内容,但这一用户体验能否形成壁垒还有待检验。
读个小故事成立于2017年5月,总部位于北京,团队目前共12人。创始人廖思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习播音主持长达15年,现已是两个幼儿的妈妈。本轮融资需求为500万,出让股份10%,将主要用于团队搭建、市场推广和精品版权扩充。
本文转自36氪,作者Jamie。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