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关于性,孩子了解得比你想象得更多,却更危险

作者:爸爸真棒 发布时间:

关于性,孩子了解得比你想象得更多,却更危险

作者:爸爸真棒 发布时间:

摘要:我们每天都在谈论爱,或许,也是时候谈一谈性了。

640.webp (1).jpg

中国缺乏性教育,早已不是新闻。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青少年们,所面临的迷茫、焦虑、苦楚,却少有人知。

本文作者海墨低龄去美国读高中,她在读完林奕含的小说后,开始调查和反思同龄人的性认知现状,却发现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看起来无所不知的新一代青少年们,正站在爱与性分离的十字路口,比起父母辈的懵懂无知,他们的一知半解更是危险。

在一个稍显炎热的初夏傍晚,我一口气读完了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手心里出了一层冷汗。

这是一个十三岁女孩被五十岁的补习教师诱奸,进而与之维持了长达五年畸恋的故事。合上书时天已经黑了,我哽咽着发了自己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条朋友圈。

在评论中,有好些个朋友留言说:“这本书太苦了,太痛了,看不下去。”也有长辈们说:“自己有女儿,更是不忍心去读这样的故事。”

640.webp.jpg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林奕含与书籍封面

然而,最令我心惊的却还不是“强暴”这件事本身,而是房思琪面对老师的侵犯的态度——

为什么面对性侵,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拒绝,而是忍让?

为什么受害者的态度不是仇恨,而是羞耻?

为什么提起性,我们或是神情躲闪,或是面露鄙夷,或是满怀好奇,却唯独少了一份尊重和珍惜?

房思琪并不是一个特例。中国性教育的缺乏,早已不是新闻。

640.webp (1).jpg

我调查了30个好友,中国是否有性教育?

我于2014年在国内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然而,我绞尽脑汁也想不起自己曾经在课堂里学习过的性教育内容。

接着,我在自己的微信好友中展开了“你觉得中国是否有性教育”的调查。询问了将近三十个人,回复了二十多人,其中有国内高中学生,国内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也有已经工作的前辈。大家的回答倒是十分一致:“没有。”

以下是一部分回答:

-“小学没有,初中没有,高中没有,大学也没有。”

-“我因为一直住在一线城市,但是我觉得即使在上海这么个国际化大都市,性教育也是缺乏到极致的。我整个初中接受过的性教育不超过2小时,是生物课的时候老师讲到性器官及生殖系统,但老师关于如何保护自己,要注意些什么,避孕措施等等一点都没有提过。生理卫生课同理,没有教过任何有用信息。”

-“以前基本没有吧,现在不能算完全没有,不过也没有达到说普及的程度,只不过有些家长有这样的意识了而已。但家长哪怕有所意识,采取的方式很多都是买一些相关书籍给孩子自己看,并不会主动跟孩子交流。学校中虽然有些书上会写,但其实并不会教。”

-“我小学到高中唯一性教育就是六年级的时候看了一部护舒宝赞助的女性例假的教育片。长辈也只是很隐晦地说,稍微长大了一点,好像父母就默认我都懂了。所谓’性教育’都不过来自初中那一群男生。”

-“没有吧,我初潮都是自己上网搜的,当时特别害怕,就真的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相关的事情。”

640.webp (2).jpg

比起几十年前的浑然不知,这一代的一知半解要更为危险

然而,作为一个刚满十九岁的女孩,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也许正经历一个观念纷呈、价值混乱的时期,我们的童年和青春,一方面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新旧观念的碰撞,一方面依然抑制着开诚布公的讨论和引导。

不久前,我和母亲谈及这个问题。她感慨道:“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家都保守,都慎重,普遍都把爱情和性看作是浑然一体的,神圣的东西,也许反而简单一些。你们现在确实有些不一样了,面对着更多不同的声音和信息,可能是最需要引导的时候,教育却没有跟上。”

比起几十年前的浑然不知,也许我们这一代的一知半解要更为危险。

当我在微信上询问“你觉得中国是否有性教育”的时候,有一个男生直接了当地回答我到:“你觉得为什么大家都管苍井空叫苍老师?”

我一时语塞。在性这场至关重要的教育中,因为缺乏正规的指导,绝大多数孩子的“老师”都成了网络资源和同龄伙伴。

这样的学习方式却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许多的隐患:

网上盛行的资源首先都不是以教育为目的,而是为了博人眼球:

  • 我遇见过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如网络里的身体“美或强壮”,他们在潜意识里认为那些在虚拟世界里看到的,才是“性”的真实样子,因此不断质疑着自己的性魅力,对性充满恐惧。

  • 我也遇见过对“性”及异性充满错误幻想的少年少女。从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我们,在脑海中编织者“我应该怎么样”,“他/她应该怎么样”,因为片面,我们的认知也变得狭隘。

依赖同龄伙伴传播的性知识有时候比网络资源更让人不安。在同龄人之间,自然不会存在正儿八经的讨论和教授,这些所谓的“传播”往往是在嬉皮笑脸中完成的,早熟的同学会讲所谓的“黄色段子”……在这样的表达方式里,“性”这件事成了粗俗的,随便的。

其实这些关于“性”的嬉皮笑脸本没有什么大错,可如果这成为了我们了解性的主要渠道,问题似乎就有些严重了。

然而,在当今的环境中,不管是网络还是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性”都是一个娱乐性远远超过了严肃性的话题。

640.webp (3).jpg

我们正站在爱与性分离的十字路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我们这一代歪门左道的学习方式加上如今新旧碰撞的社会环境,正在将我们的“性观念”带到更未知的地方。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正站在爱与性分离的十字路口:

在网络上,我们看到赤裸的语言和图像,看到露骨的话语和欲望,看到越来越多擦边球性质的直播、视频、节目;

在生活中,我们听到越来越不加遮掩的性的变种娱乐;

环顾周围,我们一知半解地接触所谓的“性解放运动”,我们感受着“聊骚”,“约炮”,“一夜情”这样的字眼逐渐变成一种现象,从人人抨击的位置转化为充满争议的灰色地带。

我们更加疑惑了,更加迷茫了。代代相传的是非观念正在瓦解,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孤军奋战着。

什么是性?

什么是性的意义?

性只是两具躯体的纠缠吗?还是说,这里面有什么别的东西?

这本应该是性教育的第一课。

就在不久前,我一位认识多年的好友忽然在微信上告诉我,她与一位学长恋爱了,她并没有多么喜欢那位学长,同样的,那位学长也没有多么喜欢她。他们在一起,无非是因为彼此都想谈恋爱了。我愣了愣,和她说“这也无可厚非”。

她接着又问我“那如果他想和我发生关系,我应该拒绝吗?我一方面觉得,第一次要留给真正喜欢的人,另一方面又觉得,其实都没有太大所谓。”

我发现我没法说她对,也没法说她错。

我自己于初中毕业后来到美国,早已见证了身边人无比开放和自由的性观念。我相信自由,相信性平等,也不喜欢把性置于道德高地。但因为缺乏更正面的理解,结果是这一代人对性更加任性,更加随意的态度。就拿数据来说: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等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15岁~19岁女孩中8%有性经历且多次怀孕率高于20岁~24岁”。同时,“在15岁-24岁的年轻人中,大约60%的人初次性行为在19岁以前。”

640.webp (4).jpg

最缺的性教育,是还原性的美好

这种自由到底是进步,还是后退?亦或者说,这只是一种趋势,无关对错好坏?只是让我一直觉得,缺了点什么。

后来母亲跟我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管什么hookup culture,我没在美国生活过也不知道你们年轻人在想什么。也许确实存在,我也不想去否认它。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不会选择那样的生活方式。不是我封建,只是我觉得,性这个东西一旦滥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性应该是与爱不可分割的,是要被好好珍惜的。你越是珍视它,它能给你的幸福越大。如果随随便便地去经历去体验,你就永远没机会去了解那种幸福了。

听母亲讲完,我发现,这是我十八年来,接收到的为数不多的真正把性与爱放在一起的话语。我忽然意识到,也许我们最缺的性教育,不仅仅是生理健康的知识,更是对性的认知,是性观念的塑造,是剥开性的娱乐性和粗俗秽名,还原它的美好。

在性的娱乐化与社交化演变中,没有人能从中获得自由与成长,相反,虚无与伤害才是切肤般真实的体验。

我想起几年前遇到过的一个男孩,他也不过才十八岁。他说他总是忍不住出去约,可是每次醒过来躺在酒店房间里,就觉得那样空洞,那样孤单,孤单得受不了。我也认识一些轻易付出自己的女孩,深夜向我哭诉无法接纳自己的痛苦。

也许,不仅仅是青少年需要性教育,整个社会都需要性教育。

我们需要去区分情欲与情感,

我们需要去区分寂寞与思念,

我们需要把性放到阳光下来。

我们需要去告诉我们的孩子,你的身体是独特的,珍视它,你的身体是属于你的,捍卫它。

我们要教导孩子自由与放纵的区别;

我们要告诉孩子爱与欲望,幸福与快感的不同。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里写过:“性在摆脱了繁殖的垄断之后,已经成长为一种语言,已经化身为心灵最重要的表达与祈告了。当然是表达爱愿。当然是祈告失散的心灵可以团圆。”

我期望以后的我们在谈起性的时候,想到的能是爱,而不是色情。我相信在那样的环境,性与爱也真的会越来越融为一体。

我们每天都在谈论爱,或许,也是时候谈一谈性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爸爸真棒”,作者海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爸爸真棒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爸爸真棒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关于性,孩子了解得比你想象得更多,却更危险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