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考研总有理由能成功,那就是“天道酬勤”。
不管本科基础如何,只要在考研期间努力,永远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考研正在变成第二次高考,又一个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
近十年来,我国每年考研的报名人数均在120万以上,2018年的考研人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8万人。
有趣的是,虽然这里面应届考生还是占到一半以上,但往届生的增幅已经超过了应届生。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第一年考不上会选择第二年再考,考研不只是本科生一次“试试看”的想法,还是很多人一次对人生的精准规划:不成功,便成仁。
考研和高考还有一点不同:没有了高中时代陪伴左右的家长和老师,考研更像是一个人的战争,那些形形色色的考研名师,可能是两百多万学子唯一的指引。
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
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老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需求的时候就有回应,二百多万考研学子,催生出考研名师这一群体。
各式各样的考研机构、考研规划师、专业课老师粉墨登场,在一个接一个打出的金字招牌下,考研的学生们也愿意花大价钱去接受辅导。
由于学费高昂,竞争激烈,学生还握有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研老师不可能像普通老师那样从容,既要把控上课节奏,把艰深的内容讲得通俗易懂,又要会时不时用段子调节学习气氛。于是网络上时不时就冒出来的“网红考研老师”,上课就像一场表演。
参加考研培训班,你就真的加入了鬼畜打鸡血大军。
这样的老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式的师长,他们更具有表现欲,更想讨学生喜欢。出镜率很高的考研名师张雪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不从事专门的授课活动,而是开展一些关于考研辅导、考研规划培训之类的讲座,与其说他像个老师,不如说他像个意见领袖。
他把考研辅导变成相声的方式,恰好迎合了目前考研学子的普遍心态:之前高考已经够苦的了,到了考研的关头,与其说学生们需要的是知识,不如说他们需要的是鸡血。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当父辈、老师、同学对你讲你考研需要努力、坚持,你总会觉得耳朵起茧、烦不胜烦,但当一个具有人格魅力、幽默亲切的像兄长一样的老师,用脱口秀的方式告诉你要努力,你轻而易举便接受了。
所以很多时候,考研名师除了承担普通老师传授知识的责任之外,还有鼓励者的角色。
考研名师是怎么炼成的?
张雪峰们的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方面,他们显得很博学:在他面对的考生里,很多都是普通一本及以下的学生,对研究生考试几乎是一无所知的。这样他在分享经验的时候,他讲一点就抛一个段子的方式很容易为人所接受,并造成“这个人懂很多”的印象。
事实上,张雪峰在这方面懂得不少。在刚开始进行考研辅导的时候,他曾经被台下的学生评价:“你讲的这个东西对我们没什么用。”受到打击后,他开始反复琢磨备课内容,搜集全国各个大学、科研院所的资料,现在的风格。也是无数次尝试的产物。
另一方面,他还告诉了你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你并不比别人差。
在考研这件事情上,大多数需要去听讲座的考生,都在“要不要考研”这件事上犹豫着,对自己顺利考上没有信心。这时候张雪峰就针对性地强调两种观点:第一,一定要考研,研究生学历、更好的大学对进入社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研究生考试十分公平,你只要比别人努力,就能成功。
由此可见,嬉皮笑脸、插科打诨的相声式风格,不过是张雪峰的一剂调料罢了,他在背后还藏着很强的目的性。他曾经举例说,“一场讲座来了一百人,可能有七十个人准备考研,三十个人不考研,我要做的就是不仅留下准备考研的学生,而且要让那三十个不考研的,也觉得有趣,愿意在这儿听”。
这样一剂鸡血,的确正中广大考研学子的下怀。张雪峰因此成了“网红考研教师”,上综艺、录节目,他这样的风格也是许多考研教师学习的榜样——讲干货的时候要有段子、包袱,上课的时候也不能只讲课,还得讲讲人生、打打鸡血。在社交网络上还要给自己创造一个魅力比较强的人设,平时也要多和学生们互动。
而在张雪峰之前,新东方等机构的考研讲师,就应经开始尝试打造个性化的形象了。大浪淘沙,给学生留下印象的考研老师,看似风格各异,其实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考研导师的绝活都是打鸡血。
学知识,不是学价值观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有别于学校的授课方式确实实现“快乐学习”,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弊病——有时老师变成了爱豆,学生变成了粉丝。
爱豆面对粉丝,自然而然会输出价值观,在崇拜情绪下,接受这种输出也变得异常顺利。但这些课本知识之外的价值观,往往良莠不齐。
例如张雪峰之前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就公开发表过“我个人是比较讨厌问五险一金的,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进入职场的目标是为了退休以后拿退休金生活,这个人也就没什么追求了”这样的言论。
考研英语名师朱伟有时会在课程中穿插一些自己对国内外社会的看法,有学生曾指出其中的一些硬伤——毕竟在专业知识之外,老师也是普通人。但这种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很容易把粉丝考生带偏。
考研女生一边刷题一边对瓶吹啤酒,照片走红网络。
但是坐进考研培训班的学生一定要明白:这里不是学校,除了培训考研知识,这里并不承担育人的责任,即将本科毕业的考研学子,也应该在考研老师讲授时,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认知,至少,不要让不菲的补习费浪费。
至于为什么考研这门生意总是呈现泥沙俱下、乌烟瘴气的模样呢?为什么找一个靠谱的老师就这么难呢?为什么对比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信息不对称这么大呢?
二十岁出头的备考学子,想来想去也想不通这些问题,还是低下头再多背一个知识点吧。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作者刘强。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