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科创始人、董事长方业昌
2010年,慧科教育集团(以下简称“慧科”)从高校专业共建业务开始做起。8年后,慧科完成了D轮融资,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一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众所周知,教育是个慢行业,而高等教育则更是投入周期长,回报慢。在高校中开展产教融合方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新兴产业紧缺人才,更面对着诸多风险和难题。
慧科如何在8年间跑通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为什么又能屡次获得资本的青睐?蓝鲸教育就此专访慧科创始人、董事长方业昌,为您带来解读。
校企合作,为何要pick慧科
慧科崛起的同时,高等教育也在发生着变革。
一直以来,高校人才培养与实际产业需求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产业正以超乎想象的力量迭代,且速度远远超越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方式不再是学带动产,而是产带动学。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产学融合”、“校企合作”也因此成为风口。
慧科创始人、董事长方业昌向蓝鲸教育表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高校选择慧科、资本青睐慧科。
如果是企业直接与学校对接合作,其实面临着诸多问题:企业天然以营利为目的,难以有相应的精力和责任去培养人才,且单凭在某个领域深耕的企业,难以覆盖一个完整成体系的学科;而学校往往会选择与知名企业合作,而事实上,垂直细分领域有很多独角兽企业由于综合知名度不高而未被挖掘,资源其实得不到均衡匹配;企业和学校点对点的合作,师资资源、案例资源及数据资源也难以共创共享,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却需要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一个前沿学科专业的建设,前期需要学科体系、实验室、平台搭建等巨大投入,高校和企业对此都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
“但慧科不同”方业昌解释道,“慧科作为第三方平台,能够更加专业地、规模化地实现校企合作。我们会整合优质的企业资源,依据学校基础学科的优势进行匹配。我们会把企业的原材料、数据,先进的技术、案例和和理论,依据教育规律有效整合到高校的课程、实训和师资中。”
高等教育周期长而投入大,慧科如何预判
早在2010年7月,还在美国攻读博士的方业昌注意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校企合作的内容。他预判这是一个机会。
8年以后,事实证明当年方业昌做出了正确的预判。
而对于专业共建来说,预判当下前沿行业趋势和方向同样至关重要。“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周期,需要前置于市场去做规划。当整个行业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就需要提前两到三年去搭建学科,当产业急需人才的时候,人才正好出来。”方业昌说。
但是,当下产业迭代迅速,慧科要如何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所带来的矛盾?
面对这个问题,方博士指出,我们因此设立了慧科研究院用以洞察行业发展方向、调研分析人才需求,而政府的相关政策,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除此之外教学研发模块化也是一个很好的应对供需矛盾的途径。慧科2010年进行云计算专业共建,2011年开展大数据专业研发,2015年则切入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础上的。
方业昌说:“所以你会发现,前几年做的新技术A其实是后几年新技术B的基础。慧科把前几年的内容体系模块化,它们就会成为后几年技术、专业课程、学科设置的基础。当新一轮的互联网技术浪潮袭来,其实无需推翻前面所积累的教学体系、课程研发,而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迭代。这也是很多模仿慧科的教育公司专门抓热点做人工智能等学科体系而都做不好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慧科8年来积累的新兴学科基础。”
D轮融资之后,慧科的下一步
目前慧科有慧科研究院洞察行业发展方向、调研分析人才需求,慧科教育规划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并开展教学运营服务,线上则有“高校邦”为高校学生提供智慧学习平台。除此之外,慧科成为了阿里、腾讯、华为等公司的首选教育领域合作伙伴,并且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贵州大学等1500多所高校及地方本专科院校开展了硕、本、专不同层次的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在线教育等多种合作。慧科的高校专业共建模式已打通,高等教育线上线下逐渐形成闭环。
另一边,慧科的职业教育业务的模式也已跑通。
2015年11月B轮融资后,慧科收购了无限互联、莱茵教育、美好学院三家职业教育机构,组建了自己的职业教育事业群,就此开启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尽管职业教育很热,但是我们不是为了抢风口,我们发现学生毕业后依旧会有学习需求,但是又没有时间去线下学习,搭建一个以高等教育为起点的终身职业教育平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方业昌解释说。
没有职业教育的基因,慧科本身也没有自己的职教主线,并购来的职业教育产业难以实现业务协同。经过一年的时间,在冲突和磨合中慧科验证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职业教育道路:
以开课吧为中心,线上模式为主,面向大学快毕业以及毕业后的群体提供成体系的、技能性的终身职业教育。
方业昌坦言:目前慧科已经非常明确了自己的主营业务——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并且这两边的主营业务业已打通。
今年5月份,慧科再次拿到了D轮融资。那么慧科的下一步将是什么?“搭建新工科底层供应链。”方业昌直言。新工科的背后,其实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倒逼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谓新工科的底层供应链可以简单理解为新工科建设过程中整个供应链生态圈的基础设施,以新零售OMO(Online-Merge-Offline)做类比,其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以云服务、物流、仓储、移动支付等底层供应链之上。新工科底层供应链同样需要专业体系建设、课程设计与开发、校企师资双向互助、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研发以及资本的支持。底层搭建好后,各个企业和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招生咨询、教学运营、教师培训及科研、学生管理、实习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服务。
目标就在A股,但没有具体时点
慧科一路走来,因其商业模式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也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测与争议。
在2014年3月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后,慧科搭建VIE架构有计划海外上市,但最终并未成功。
去年,浙江慧科以5.65亿元收购中泰桥梁(即凯文教育)6.03%股份,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众人猜测——慧科集团是否会进一步借壳“凯文教育”。
对此,方业昌回应表示:“浙江慧科是慧科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也是我和联合创始人岳喜伟在慧科集团的持股平台,收购凯文教育的一部分股权只是个人行为,这与慧科集团没有任何关系,业务上也没有任何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他进一步解释说,希望借此来做一个生态布局,做一个高等教育的试点;而收购的主体是浙江慧科而非慧科教育,则是希望慧科教育的品牌更为清晰——专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同时,方业昌毫不避讳地告知蓝鲸教育:“目前慧科通过D轮融资已经完全拆掉VIE架构,也扫清了在A股上市的法律障碍,且我们已经具备上市的条件,但是还没有决定具体上市的时间,我们希望可以把生态构建的更加稳健和完善后再择机上市。”
在投资并购方面,慧科将不再像以前一样密集地并购,但不排除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去扩充自身。“目前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纵深下沉区域合作,把业务规模和增值服务做大做强,二是扩大品类,在前沿科技以及互联网+相关学科品类的基础上继续扩展文化艺术等学科品类,三是纵横交叉做好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整合”,方业昌表示。
本文转自蓝鲸教育,作者周继凤,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