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让孩子“学了一门技术,却恨了一门艺术”的音乐教育,将如何革新?

作者:睿艺 发布时间:

让孩子“学了一门技术,却恨了一门艺术”的音乐教育,将如何革新?

作者:睿艺 发布时间:

摘要:音乐教育为什么枯燥?是因为教育者重视技术而不是艺术欣赏。

500247158_wx.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7月6日,在2018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上,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发表了“需求侧发力,供给侧改革——建设与强国相适应的音乐文化生活”的主题演讲。

640.webp.jpg

周海宏教授在演讲

演讲重点:

  • 以大国世界观来看,中国音乐行业相关资源严重短缺。

  • 国民不进行音乐消费的原因:

1、国民与教育管理者不重视音乐教育。

2、音乐教育枯燥:重视技术而不是艺术欣赏。

  • 从需求侧发力,促进国民音乐消费。

1、强调音乐自身的重要性: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缺乏感受幸福的能力,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缺乏审美素养,想取得社会性成功难,

缺乏艺术教育的人社会破坏性大。

2、建立国民对音乐行业从业者的崇敬,而不是对明星大师的崇拜。

  • 从供给侧改革,让音乐行业从业者了解国民的音乐消费需求,向国民提供可以真正走向音乐生活的音乐及音乐教育。

1、音乐教育应分为演奏型和教育型。

2、演奏型追求行业专业度,教育型追求行业专业度的同时,还要追求教育专业度。

3、演奏者演奏适宜性、多元化曲目,提升国民审美水平。

以下是周海宏教授演讲重点内容摘要:

音乐行业资源严重短缺,国民音乐消费意愿低

640.webp (1).jpg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们这里是小地方”,似乎这是音乐文化发展滞后的重要理由,我认为我国国民对“小地方”这个词汇的认知有误。前一段时间去绵阳,发现绵阳这个地方没有交响乐团,绵阳的人说“因为我们是个小地方”。而绵阳这个小地方就有470万人口,德国首都柏林才有350万人口。所以作为一个大国、强国的公民,我们最首要的是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我国的大省人口几乎都大于西方一个国家的人口,甚至北京一个小区的人口都大于一些国外二线城市人口。另外从中国的GDP总量方面来讲,俄罗斯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的GDP也仅有中国GDP的十分之一,甚至少于中国的一个江苏省。通过人口和GDP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作为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全球排名第二的国家,文化艺术事业有多么落后。

我做了这样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们有1.5亿孩子处于5至15的学琴关键期,而以每个老师教35个学生来计算,想要支撑1.5亿孩子学琴,我们应该有包括器乐教师、音乐教师在内的音乐教育从业者580万人。中国人口13.8亿,按照每人每年只听一场音乐会,我们每天需要4700场音乐会。因此音乐行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机会无限的一个行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音乐人才都将是极端稀缺人才。但是中国目前面对的问题却是:音乐会门可罗雀,市民不去听音乐会,音乐方面的消费极少。

我们国家现阶段的音乐本应是刚需,但是产生音乐消费的人口却并不多,导致文艺院团经营难、靠国家维持。这一问题的根源,最终要归结于国民与教育管理者不重视音乐教育:我有几次“国培计划”项目讲课时,发现来的都是数学老师,而数学老师回去根本不能开课;还曾有一个老师告诉我,他们学校四千个学生只有他一个音乐老师;而校长们只要一停课,就停音乐课……这些情况其实也间接导致了音乐院校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问题,教育管理者对待音乐教育的不重视,使得他们投入音乐教育的动力不足,转而从事其他行业,致使音乐教师师资持续不足。

需求侧发力

640.webp (2).jpg

因此建设与中国现阶段发展相适应的音乐文化生活,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工作,一方面是从需求侧发力,让国民想为音乐消费;另一方面是从供给侧改革,让音乐行业从业者了解国民的音乐消费需求,向国民提供可以真正走向音乐生活的音乐及音乐教育。而“乐器是家庭的标配,音乐是生活的刚需”,就是我们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许多专家都有讲到“音乐是人的基本权利”,而我想说只有当某种需求被扼杀的时候,才会作为一个权利呼吁,音乐不是人的权利,而是人的本能。六到八个月的孩子就对音乐所表达情绪的有清晰的理解,表现出强烈的音乐审美需要。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音乐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多重要。这也是我们呼吁开展音乐教育,让音乐生活与音乐享受相结合的重要原因,通过学音乐而热爱音乐,通过热爱音乐而热爱艺术,通过艺术体验生活。

但是目前我们本已稀缺的音乐教育却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校内外音乐教育都在提及乐理解说、乐理知识,好像不懂这些,人就听不懂音乐;我们的学琴教育从技能出发,枯燥的技能练习、极端严苛的技术规范要求,使很多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很多老师教琴的时候,认为孩子手形不规范就是很耻辱的事情,孩子们含着眼泪上课,他们竟然不觉得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而正是由于我们音乐教师存在着严重的教学定位目标错误等多种原因,导致了我们国民不去欣赏音乐。因此我们需要得出一个让国民信服的道理,使其了解中国的孩子需要接受音乐教育;需要一个让教育管理者信服的道理使其重视音乐教育。多年的教学研究中,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首先缺少艺术教育的人幸福少,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获得幸福生活的条件是具有良好的素养,体验幸福生活的感受仍然需要素养,而审美教育能够培养人的感性素质。比如个人生活脏乱差,因为没有审美;旅游中上车睡觉下车上厕所,景点拍照留念,因为缺乏审美;许多人虽然有了地位有了名声,却觉得幸福没有如期而至,因为没有体验幸福的能力。但是现在很多人更在乎社会性的成功,把这种成功列为一切价值之上,还有一种说法叫“先苦后甜”。我是坚决反对这个观点的,人应该追求一生的幸福,而不是后半生的幸福,而先苦后甜的说法告诉我们,为了那后半生的幸福,我们必须忍受前半生受教育之苦,教育竟然成为人生只能有半生幸福的罪魁祸首,这就是我们教育的问题,而我们应该让教育成为人生幸福一部分。如果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都要学琴,而学琴是苦,这就意味着我们音乐教育将为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带来人生的痛苦,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够使音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其次是缺少审美素质的人成功难,你将会惨遭社会淘汰。过去很多年来,我们国家的产品外观难看、工艺粗糙、不够人性化,没有国际竞争力,核心的原因在于感性思维差、审美水平低。这源于中国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在这次调整中,清华大学的绝大多数人文社会学科合并到了北大,北大的绝大多数理工科合并到了清华大学,全国开始效仿,连中学从高二都开始文理分科,导致我们出现了一大批缺少艺术修养、审美素质、审美需要的理工男女,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缺少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文人,这是一个民族的感性与理性割裂。大家现在都在谈品质,而品和质指代的是不同的东西,一个是功能,一个是审美。苹果靠什么征服了世界?是把技术变成艺术,让产品成为作品,其核心竞争力是审美的智慧。

另外我还要强调,感性素质低的人社会破坏性大。中国目前之所以存在如此可怕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其实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民缺少发自内心以及来自感官上对美的要求,如果一个人能够发自内心追求感官上的审美体验,就会有神经层面上对环境污染的触痛,对脏乱差的厌恶。

过去很多年来我们之所以不重视艺术,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艺术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连接,通过以上三点的论证,我们可以发现艺术不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对个人而言直接关乎到人生幸福、事业成功;对国家而言关乎到社会发展、人文进步。很多学者试图证明音乐可以提升人的智商、素质能力、语言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而我认为音乐艺术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职能,我们没有必要为论证音乐的重要性,来证明其可以提升素质、语言等能力,因为音乐的自身重要性已经足够了。反之,如果我们为了提升数学、语文能力才去学音乐的话,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学数学、语文呢?目前宣传音乐的功能,都忽略了音乐自身不可替代的功能,音乐不需要其他能力的提升来证明其意义,因为音乐就是意义本身。

 640.webp (3).jpg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建立国民对音乐从业者的崇敬,而不是对明星大师的崇拜,打破其对音乐教育的错误认知。一个家长问我他们家孩子是否可以成为像郎朗那样成功的钢琴演奏者,如果不能就不学了,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正确的人生观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工作,维护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如果是一个孩子知道学音乐有多么幸福;知道搞音乐的人多么的幸福;知道从事音乐行业多么令人自豪、多么的崇高,他一定会喜爱音乐,愿意从事音乐相关行业。但现实却是我们的音乐行业成了所有行业当中,失落感最强的行业,我们从来没有把音乐行业作为一个伟大的职业,从未培养孩子对音乐职业本身的崇敬。因此我们误导了孩子的人生观,我们严重的忽略了一个人在一个行业中能走到哪一个位置,是和人的先天天赋有关的,而天赋在人群当中是正态分布的,天赋高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都是中等水平,那么天赋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人发展的巨大差异,而天赋的临界点是不可以突破的,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明星大师,但不代表不能成为明星大师的音乐学习就没有意义。

我们对音乐相关行业的正确态度应该是:音乐相关行业是一个幸福指数很高,发展前途很大的行业。比如从音乐教育行业来说,我们音乐学院的学生教一节课一百元,星期六教十个,星期日教十二个,一个星期挣两千元,一个月挣八千元。每周工作两天,休息五天,上边没有领导压力,幸福指数高。而这仅仅是我为了计算方便,才按每小时两百元算,其实每小时三百元,休息五天工作两天,想上课就上课,不想上打个电话就换时间了,这是多少职业应该艳羡的生活,可很多音乐教育行业的从业者竟然还在抱怨,艳羡其他的行业。我们音乐教育行业不应该追求明星大师的生活,而是追求区域影响力,是我作为一个教学生的老师,社区有几个人知道我。通过我的努力,在这个区域知名,在这个城市知名,那么我的生活就非常幸福,非常有尊严。

供给侧改革

一个音乐行业人才构成成分大体上可以分两种,一个是演奏型,另一个是教育型。演奏型还包括独奏型,协作型;教育型也包括教专业的人和教业余的人。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中任何一个老师都应该拥有两个“专业”,一个是行业水平上的专业,比如说弹钢琴的人,技术水平越高,掌握水平越深,行业水平越高;另一个是教育上的专业,而越是面对低龄孩子的老师,对其专业水平要求就越高。一个大学老师可以完全不懂教育规律,只要给大学生讲解清楚音乐知识就行,因为大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而一个中学老师没有教育技术,却很难赢得尊敬;一个小学老师不懂教育规律,想让课堂安静下来都很难;一个幼儿教育老师没有很高的教学智慧,让孩子来你身边也非常困难。但是现实是我们很多音乐从业者,只将行业专业当做自己的衡量标准,却没有把教育专业当做自己的标准。我们这个国家不仅音乐专业教育水平不够高,而且业余教育水平更低,中国当务之急不是提升专业教育的水平,而是业余教育的水平提升。

那么我想对学校的老师和教育管理提出建议,一个学校对音乐人才应该分类培养,一批是演奏型人才,一批是教育型人才,建立两种专业水平不同的评价体系。而我对国民在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愿景是,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从渴望成为大师,向努力扩大区域影响力转变,我们让孩子从羡慕音乐明星大师,向羡慕音乐职业从业者转变。我对演奏者的期望是,我们应该准备适宜性的多元化曲目,提升国民审美能力的曲目,一方面提升音乐行业的发展水平,一方面拉动学生的需求,需求侧发力供给侧改革,双向合力,重回我们礼乐之邦文明的大国的地位。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睿艺”,作者Sunny。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睿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睿艺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让孩子“学了一门技术,却恨了一门艺术”的音乐教育,将如何革新?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