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素质教育在今年上半年融资金额为 74 亿人民币,总额居教育细分赛道第一。编程、绘画、滑雪、营地等素质教育品类都陆续受资本关注,相比于以某项“硬技能”为入口,36氪近期接触到的「约读书房」,则是从“阅读”这项“软技能”切入了青少年的素质教育。
创立于 2012 年,约读书房针对 7 - 14 岁的孩子(小学+初中),开发了一套每周一次的线下阅读课程,一次课程两个小时,一年课程在 8000 元左右。由阅读老师进行课程引导,学生现场进行集体阅读,读完后进行分享和阅读。
为什么要从“阅读”切入?
从家长端来看,85后、90后的家长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过渡期长大,已经厌倦了“培养学习机器”。他们期待不只是“望子成龙”和“年薪百万”,而更希望孩子有快乐和自由的生活,综合能力成了他们最看重的教育内容。
而“阅读能力”带来的理解力和认知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速度与质量。
从学生端来看,不阅读造成的欠缺,可以当即反映在考试分数上。约读书房创始团队曾任高中老师和培训机构的辅导老师,在长期一线教学中发现,孩子学习学不好的很大原因是缺乏理解能力,无法了解和思考教材和题目背后的真实含义,阅读量低就是造成青少年理解力差的关键。虽然不是为了应试而读,但学会怎么读对应试教育同样有益。
从政策来看,新高考政策将语文从 150 分提至 180 分,阅读题量增加 2000 字,据北大教授温儒敏分析,教育部是在用高考来推动阅读和写作教育。从改革来看,阅读教育将逐渐成为孩子的基础教育之一。
这个市场有多大规模?以美术教育做参考来看:美术教育在垂直素质教育中排名前三,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美术教育在未来 20 年市场规模近千亿人民币。细分素质教育赛道的规模应该低于基础教育,我们借美术教育做为阅读教育的参考系,推算阅读教育未来的市场规模应该在近千亿人民币。
选书
想进行阅读,书目是关键。约读书房研发了一套递进式少儿阅读体系,根据年级拆分,低年级侧重兴趣培养、识字断句;高年级重在构建知识体系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书籍主要参考教育部必读书目、名师推荐书籍、世界文学名著和获奖作品。类别覆盖故事、百科、文学、历史、科幻和人物传记,每年的阅读书目设置在 40 - 50 本之间。
在约读书房创始人李宗磊看来,儿童需要进行爬山式阅读,信息密度、表达层次应该呈递进状态,才能提升认知水平。而市面上很多畅销童书都是以趣味、猎奇为主,难以做到这一点。
课堂
开头冗长、人物关系复杂、缺乏背景知识都是开始阅读的障碍,约读书房采取了“一讲二读三分享”的课堂策略。每堂课先由老师做背景介绍、横向纵向延伸、进行问题引导,用精华部分吸引学生,将晦涩的内容拆解开,降低阅读门槛。
而在进行了 50 分钟的阅读后,约读书房设置了分享环节,让孩子自发进行交流和思考。在阅读这件事上,或者说在任何需要思考的活动上,人都是需要交互环境的,交流和分享能让人们挖掘出某事更深层的意义,本身也会增强这件事的趣味。成年人阅读后可以在知乎、微博、朋友圈里交流,孩子则可以在约读书房的课堂上随意做分享。
李宗磊告诉36氪,在这套课程体系下,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进行《三体》和《明朝那些事儿》的阅读。
课后鼓励
50分钟的阅读时间不足以让孩子读完一本书。由此,约读书房运营了家长微信群,让家长将孩子的阅读行为拍照记录分享到群里;让孩子们之间互相勉励;约读书房和报刊也有合作,鼓励孩子写书评,优秀内容有发表机会,还有稿费奖励;此外,阅读书房还办了自己的内刊,专门收录孩子的书评作品。
以阅读为主线,约读书房还举办“少年读者说”演讲大赛、“大咖读书讲座”等活动;也延伸了读书游学的业务。
李宗磊强调,约读书房不为孩子的成绩买单,但是想为孩子的成长负责。在他看来,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所学的知识无用,而是“为了达到某种要求”,强制学生去上课、写作业、考试,然后公布成绩和排名;这个过程破坏了孩子在学习中的“体验”。
而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人们认可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关注内在的成长的一种状态。学习知识和技能都只是“育人”的载体。做数学题,不应该是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训练思维;弹钢琴,并非是学会某首曲子,而是体验旋律之美。用素质教育的方式和理念来改造一切教育的体验,也许会是未来教育的方向。
目前约读书房在济南等六个二线城市有 16 家直营校区,在全国有 165 个城市有加盟校区,去年直营店的营收总额是 6000 万,续费率在 70% 左右;从 2015 年至今,每年的营收增长率都在 90% 以上。
在团队方面,李宗磊是曾任高中老师,有 14 年执教经验;联合创始人兼CEO杨国茂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多年,曾任职一诺教育营销总监;联合创始人兼教研总监刘卿有十余年教育行业执教经验;并曾在山东省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共 4 年。
约读书房目前正在寻求 A 轮融资,想在未来三年扩张直营店数量,快速布局全国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
本文转自36氪,作者静婷。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