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乡村教师为何日益枯萎,他们仅仅是乡村学校的“潜伏者”?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

乡村教师为何日益枯萎,他们仅仅是乡村学校的“潜伏者”?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

摘要:农村小规模学校将走向何方,又如何从困境中突围?

640.jpg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对于中国这一拥有农耕文明的民族来讲,泥土是乡人的生命。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泥土性正在消失。《中国在梁庄》中也这样写到,村庄的溃散使乡村人成为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没有回忆,没有精神的指引和归宿地,它意味着,孩童失去了最初的文化启蒙。有人说,一个村庄没有了学校,文化也就没了。也有人说,农村学生的流失是不可逆的,乡村的溃败是不可逆的。所谓“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农村小规模学校将走向何方,又如何从困境中突围?

中国网教育频道特别策划,名人堂·访谈『教育的乡愁』第二期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希望

本期嘉宾:王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江苏扬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牛启寿,甘肃省平凉市教育局局长。

中国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撑起了乡村孩子的希望。小片结尾说,他们是根,为数千万乡村学龄儿童的未来输送养分,但他们却日益枯萎,枯萎的原因是什么?

王雄: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 第一是谁都想到城市来。特别是年轻人,他们难以接受乡村封闭而独单的生活;

  • 第二是城市也在招人。一些城市新建学校缺老师,就在乡村挖老师;

  • 第三是制度上的因素。有的地方对农村教师的补贴非常少,也就一百块钱或者两百块钱,老师觉得付出那么多没有价值,也就走了;

  • 第四是评职称。评职称轮不到他,他觉得没希望了,大概是这样。 

牛启寿:我调查了一下,特别突出的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现在农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城市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老师缺的越来越多,招聘教师最公平的办法是考试,一考试农村的好老师就全部走了。现在好多年轻老师,他们没有扎根农村的愿望,他们在农村学校仅仅是一个“潜伏者”。

另一个原因就是80后、90后老师逐渐成为教学的主力。80后、90后认同的是城市,不认同农村。原来农村的老师很稳定,就是民办教师在支撑,他们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都是农村,他们的家在农村。 

0.jpg

王雄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中国网:农村教师不断流失,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王雄:我们没有资格说这些人必须留在乡村,因为我们自己在城市。我觉得除了一些评职称等倾斜的政策以外,就是给予一定的补贴。

江苏省这几年的特级教师评定,真的是大量倾向乡村。很多城市老师发表的论文,远远超过以前的一些特级教师,但他评不上,因为没有名额了,所以名额大多留给了乡村。

牛启寿:我们也学了外地的经验,有几个省做得非常好,解决了教师本土化的问题。这就是实行地方免费师范生制度,现在叫地方公费培养制度。每年高考过后,提前录取分数高的学生,公费培养,然后定向签约分配到农村学校,规定他们服务年限是六年或者八年。服务年限过了以后才能招考到乡镇或者县城里去。

这样做的优势是,对优秀学生实行了本土化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思想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这对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不稳定、流动性大、素质不高的现状很有帮助。

=.jpg

牛启寿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中国网:有人说,乡村的衰败就是不可逆的。目前大概有1/3的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打工,还有1/3的家长不愿意孩子接受乡村教育,选择去城市陪读,剩下1/3可能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多由爷爷奶奶陪伴,如果我们的乡村教育依然落后,这一部分孩子长大之后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吧?

王雄:这些恶性事件这两天应该比较集中。其实就是你给了他苦难的童年,他就用苦难的结果回报你。这样的结果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受伤。 

我们觉得一个好的社会,一个真正开放的、宽容的社会,一个现代的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就是要看对最弱一部分人的关怀有多少。

《礼记·大同》篇里这样讲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中国儒家的理想。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村庄的功能不光是教育,也有社会保障、环保等方面,在整个区域的大家族承担着责任。但是我们现在村庄已经不是这样了,重建就非常紧迫,而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网:很多农村孩子说长大了想当老师。可能他们最熟悉的职业是教师,但是不乏有些孩子希望从乡村接受教育,走出来再反哺乡村。未来乡村建设是不是要靠在乡村成长的这部分人?

王雄:我觉得如果有这样的心愿特别好,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人回到自己的乡村做教育。我知道的像“为中国而教”这样的机构,他们就在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这些少数的有情怀的人,应该是整个城市发展了以后,有一部分富裕的阶层他们愿意重新回到乡村,重新来发展乡村。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这应该是一个主流的方向。

、.jpg

《教育名人堂》节目录制现场

结束语

小规模学校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也很近,它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小规模学校可能在日渐消失,它有很多困境,但正因为有这样的困境,我们看到了有这些小规模学校的建设者,他们在建设和发展着小规模学校,也为农村文化带来希望和生机。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持人 / 记者 | 王晓霞,摄像 | 刘昌,后期制作 | 李思宁,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乡村教师为何日益枯萎,他们仅仅是乡村学校的“潜伏者”?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