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外媒:留学准备正在扼杀中国学生的学术天赋!

作者:新学说 发布时间:

外媒:留学准备正在扼杀中国学生的学术天赋!

作者:新学说 发布时间:

摘要:在中国学生进入海外大学之前,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摧毁了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微信图片_20180816112953.jpg

图片来源:Luke Brookes

改革开放后,伴随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留学”已经成为当下时代的一个热词。与此同时,由留学衍生出的SAT、托福、雅思考试培训在中国各地方兴未艾,许多中国家长担心子女英文能力不过关,纷纷帮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此种行为,有没有可能矫枉过正?它对孩子出国留学能有多大程度的帮助作用?

近日,针对此现象,北京某教育公司外籍高管鲍勃•方诺(Bob Fonow)在TimesHigherEducation网站发表文章,对中国学生所做的留学准备进行了强烈吐槽,原文编译如下:

鲍勃•方诺(Bob Fonow)表示,在中国学生进入海外大学之前,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摧毁了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孩子的心灵是珍贵的礼物。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作为北京一所针对优秀学生的小型课外活动指导老师,我经常为中国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感到高兴。然而,当他们进入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也经常为他们知识火花的熄灭而苦恼。

在我看来,造成这种可怕现象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文化基因,即让年轻人做好进入美国或英国顶尖大学的准备,比让他们在进入大学后茁壮成长更重要。

我并不是责怪大学要求留学生参加SAT、托福或雅思考试,测试学生是选拔生源的合理方式。我知道有些学生需要额外的帮助,周末或假日回顾考试内容是有意义的。但某些忧心忡忡的中国家长在孩子申请出国留学前几年就开始强迫他们上这些课程——尽管考试成绩的有效期只有两年。

在我的项目中,孩子父母要求为他们7岁的儿子进行托福培训(我们拒绝了)。去年寒假,有些高一学生选择了为期两周,朝九晚五的SAT课程,而不是和父母一起享受假期和旅行。到了春季学期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本该已经休息好,准备开始好好学习,但假期补课使得他们筋疲力尽,眼神暗淡。

我觉得这一切特别奇怪,作为企业老板和管理顾问,我认为大学是一个工具,是通往成人职业的垫脚石,而不是目标本身。此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没完没了的备考甚至都不是最有效的大学申请策略。年复一年地死记硬背往年考试答案,不可避免地会让年轻人感到痛苦、乏味和平庸——并损害他们的学习兴趣。

过去三年——尤其自SAT改革以来——我观察到得分最高的往往是那些纵览世界名著,关心世界实事的学生。他们参加全球对话,而不是参加SAT预科;他们自己写申请论文,无论申请美国哪一所顶尖大学,他们都可以提前决定,然后朝着目标努力。他们拥有SAT考试应该识别的“学术天赋”。

那些花费很多时间参加备考课程的学生,他们的SAT和托福成绩通常还算不错。然而,他们却在申请论文上大失所望,因为没什么可说的。他们不能显示出学校以外的成就或参与社区活动的证据,从而无法说服招生导师相信他们将增强学校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因此,当这类学生申请提前录取时,他们通常会被推迟到常规录取,或者干脆被拒绝录取。

有几个故事突显了我的担忧。一个九年级的中学生被她母亲带到一所大型托福考试预备“学校”。在我看来,女孩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散文显示了她的卓越才华,但一位年轻的外国推销员说,她不够努力,她需要改变自己的风格,学习更多词汇——当然,她需要在这所“学校”学习很长时间。在我们的项目中,这个学生刚刚开始了解托马斯曼(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E.M福斯特(英国知名作家)。但要让她母亲相信,这可能是进入一流大学的更好途径,那是不可能的。这种文化基因起了作用。

在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中,一位八年级学生告诉我,她正在学习托福“技巧”。 我给她出了一道题,让她给我答案。她立马在文章里画了几个下划线,然后又翻到正文的第一段,试着找出这些单词。我问她为什么不先读课文,“因为,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根本看不懂,”她回答。她为什么会这样?

那么发生了什么?在北京有一种高度的虎妈情结:现在许多人认为这个城市是新欧亚帝国的中心。它的部分推崇者和新富起来的居民决定把子女申请海外留学的好成绩当成炫耀的资本。

此外,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未来竞争会非常激烈。如果你没有“后门”,送孩子去国外知名大学则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同许多中国人一样,你相信孩子出国留学准备不足,一周七天的学习和一年一周的假期是为以后寻找好工作需要付出的代价:现在流泪,以后高兴。

所以,这就是所谓中国式学习方法?当然这有些片面。其实,学习任何科目需要记忆和背诵,但是学生在没有社会或地理背景的情况下,一旦考试结束很快就会遗忘掉之前背诵的词汇。中国人的方式总是包含着对学习的热爱和尊重。

此外,当代中国的做法是基于什么有效,什么无效。一些考试准备工作可能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大学录取分数,但过度投入会阻碍国家未来的发展。

中国需要发明家,而不仅仅是模仿者和创新者。创新可能意味着设计一种更好的软饮料罐,或者从麦当劳的汉堡中摄入一些热量。发明则意味着创造,这来自于大学前、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后的深入思考和广泛阅读。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新学说”,作者Leo。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新学说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新学说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外媒:留学准备正在扼杀中国学生的学术天赋!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