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别天真,大学生油腻起来甩中年人十条街

作者:有间大学 发布时间:

别天真,大学生油腻起来甩中年人十条街

作者:有间大学 发布时间:

摘要:油腻,似乎从来都是和大学生不相关的一个词。

1641524506470232.jpeg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油腻,似乎从来都是和大学生不相关的一个词。

他们两点入睡,十点起床,从不吃早饭,精力旺盛。有的大学生挤出生活费,追赶爱豆的演唱会,或尝试最新的穿搭潮流,有的大学生三句话之内必谈到未来和理想,恨不得给自己说出的每句话都标注上文献来源,如果逼格不够,那宁可不发。

在他们之中,没有人会主动认领油腻的社会人标签。 

在那个告别的六月,同窗们聚在母校门前,暗暗约定:以后一定要继续保持清爽不油腻,如果非油腻不可,也要多坚持几年再屈服。

640.jpg

油腻是他们的,我怎么可能会有!

具体来说,要做到不好看的合影不发,劝酒的同事聚餐不参加,不在朋友圈拉票,不尬吹自己公司,拒绝以后研究生导师买菜买饭接孩子的无理要求,去了国外别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去厕所都要凑够九张图等等。

但遗憾的是,年少的梦想在时光面前,往往就像沙滩上的城堡面对海浪一样,一触即溃。一个夏天还没过完,从那些刚毕业大学生的朋友圈里,就能刮下厚厚一层油来。

就业党:我终于明白传销是怎么一回事了

最先发难的是在国企和房企找到工作的同学。

他们在朋友圈一遍遍地轰炸着公司的信息:《好消息!恒太新项目火热开盘》《必贵园新城市,怎样做到中国第一?》《千科:一家公司的社会担当》。 

如果推送前面附加的文字太长,他们还要把长长的链接在评论区里再发一遍。

1.jpg

boss要我战斗,吾必当仁不让啊。

正当你烦不胜烦,准备下决心屏蔽这个老同学的时候,对方会可怜巴巴地在班群里丢一个红包:“对不起大家,又刷屏了,boss要求必须发,求别拉黑。”抢完红包,感慨老同学毕竟还没沦陷,姑且再忍一段时间吧。

 然而几天之后,同学经过了一种叫做“入职培训”的修炼,三观彻底被重塑,每一条血管里都被注入若干“企业文化”。这次,朋友圈广告轰炸继续理直气壮地进行,但红包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你一边毫不犹豫地把同学归入“朋友圈不可见”的行列,一边感慨:谁说高学历的人不会上传销的当?一旦走上被洗脑的路,拉也拉不回来了。

和房企国企比起来,互联网圈子同学毕竟更清新一点。他们只会时不时地娇嗔:“哎呀我司的零食柜又空了。”“二楼的咖啡机哪个小仙女在用啊。”有时候还不忘了照顾老同学:“我们又又又要招人了,找我可以拿到内推资格哦,嘻嘻。” 

待业在家的同学看到这些,内心想必是五味杂陈。

升学党:做菜是我研究生生涯的第一课

升学党大都爱展示新生活,但展示的方式不尽相同。主要分为两个流派:国内升学派和留学派。

国内升学派大都热爱把自己的暑假计划放在社交平台,包括但不限于英语学习、锻炼身体、每日时间表等等,有时候还会转发学科前沿的新闻,俨然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学术圈。

33.jpg

好担忧读研之路哦,可是还好自己真的超爱学术的。

有些导师大发慈悲,允许学生在暑假提前进入实验室,于是又免不了一阵兴奋地拍拍拍,配文是:“感谢我导,实验室的压力好大,大家都好厉害,以后要加油啊!”

当然,几年之后早晚盼着离开这个叫做实验室的房间,就是另一回事了。 

出国派所展示的东西就多了,天文地理,山川景物,一草一木,城市角落,学校建筑,包罗万象。总之,原本三个月才发一条票圈的高冷男神女神,出国后开始以一天三条的频率向国内的父老乡亲介绍这个国家。

国外的超市要拍一拍,国外的公交要拍一拍,国外的路人要拍一拍,反正加上一层滤镜,看上去都挺美。

当然啦,不管是国内升学派,还是留学派,共同点还是有的。这些受到研究生录取offer的人,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饥荒年代,亲手做一盘番茄炒蛋都不舍得吃,非要三百六十度展示给好友列表里的各位。 

很多研究生入学的第一课,不是实验室之行,也不是异国他乡的新生活,而自己做的菜呀。

旅行党:你们不点赞,我还出门做什么? 

旅行党一直有,毕业季特别多。 

而且毕业之行是很多人憋了四年的一个大招,抱定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走到哪里,拍到哪里,秀到哪里是不变的原则。 

去的地方当然也要小众一点:西藏新疆青海湖,台湾日本东南亚——不过在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前赴后继之下,这些地方从小众走向了大众。

不信打开手机,你就会发现,七八两月,至少有三个同学去过茶卡盐湖,四个同学在青海湖前面留影,五个同学在泰国吃过芒果,七个同学去过稻城亚丁,还有十多个同学发布了港台日本的代购信息。 

毕业之旅,连旅途中的每一个人都显得亲切友善——至少在朋友圈里如此。既然是四年磨一剑,长达几百字的最终感慨也是少不了的。不收获一百多个赞,这次简直白出门了。 

销声匿迹党:反正以后也不联系了,不如现在就删了你 

这种油腻可能发生得很快,但可能发现得很晚。 

有一些人,刚刚拿到毕业证,就迫不及待地想删掉朋友圈里不常联系的老同学,全然忘了当初说不定是自己找家帮忙才主动添加好友。

有时,要过很多年,你重新联系对方,看着那条发不出去的消息,才明白自己已经被删除的事实。谁知道多年以前,也许在对方迈出校门的一刻,删除键就已经果断地按下去了。

9.jpg

再见了,您嘞!

还有些戏更多的,会发一条朋友圈:“哎呀有很多朋友好久不联系了,请快点私戳我姓名哦,明晚开始就要删除了,过期不候~”如果恰好碰上关闭票圈的倒霉蛋,那就没办法了。

于是,和小学同桌、中学隔壁班、大学同社团朋友的联系,很可能就这样残忍地消散在互联网世界里了。 

我知道你要清爽的朋友列表,我知道你要一个新开始,删除过往,就真的那么着急吗?

8.jpg

“可是后来,没有了我们……”

作家柏杨曾痛心疾首地说,中国社会是个大染缸。其实,对毕业生来说,我们的社会更像一个大油瓶。只要往里稍微浸泡一下,分分钟变油腻。

不管这种浸泡是自愿的,还是被动的,不管这种变化在毕业前有没有端倪,有些时光、有些状态,真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作者曹吉利。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有间大学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有间大学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别天真,大学生油腻起来甩中年人十条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