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博物馆已经成为美国“儿童最重要和最值得信赖的器物信息资源之一”。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逐渐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与教育相关的事宜。上海博物馆就牵头成立了博物馆教育联盟,全市11家博物馆加盟,旨在拓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外滩君收集了上博教育部主任陈曾路,在她看来,博物馆做到的全年龄段的全人教育,在这个空间里,增强了人们探求未知的冲动和好奇心,孩子不用刻意教就会学习,让他们回归到学习最舒服的这种状态。
卢浮宫馆长H.Valorette曾说:“博物馆是公民责任的工具,是批判精神的孵化器,是品味的创造地,它保存着理解世界的钥匙。”博物馆对孩子的教育功能,在这一句话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在美国,博物馆被视为“儿童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和最值得信赖的器物信息资源之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群一群的学生“泡”在各大博物馆里乐此不疲。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逐渐免费向公众开放,并且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与教育相关的事宜。
上海博物馆自1952年创立之初,就设立了教育部门。去年5月,由上博牵头成立了博物馆教育联盟,全市11家博物馆加盟,涵盖艺术、科技、自然等各个领域,旨在拓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陈曾路是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他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从事博物馆学和艺术史研究。2003年起便任职于上海博物馆,现为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负责策划组织上海博物馆的各类教育和推广活动,组织策划出版了图书百余种。
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陈曾路
在他看来,事实上,针对未成年人的亲子教育其实只占博物馆教育功能很小的一部分:“博物馆教育应该有两个全,第一个是全年龄教育。我们建立的课程体系是从亲子教育到青年实践课程,我们未来需要探索的课程还包括成人的终身教育,甚至是针对一些特殊人群的教育。”
第二个全,则是全人教育。“博物馆教育的目的是使得人们的人格更为健康更为向上,不止是心理上面的健康,也不止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从知识到技能到价值观到生活态度等多个方面,让一个人的人格完整、完善、健全。”
那么,如何实现从带孩子“逛”博物馆,到真正的接近“博物馆教育”这件事呢?
以下为外滩君与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陈曾路的对谈实录。
上海博物馆(来源:视觉中国)
B=外滩君
C=陈曾路主任
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去博物馆?
B:对于孩子来说,博物馆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
C:实际上,我们人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纯粹从抽象到抽象去认识,也可以从具象从到抽象,还可以反过来,从抽象到具象去认识这个世界。
而博物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它里面有大量的物。当然,现在博物馆里不仅仅有物质的遗存,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的遗存。
那么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文化的遗存,非常利于孩子从具象到抽象、从抽象到具象地去学习,博物馆是非常好的这样的一个学习的土壤。原来我们讲教育讲的多,实际上现在我们讲学习讲的更多,因为我们越来越知道,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学习方式、教育方式都在发生飞速的变化。我们的孩子不能只靠“教”,而是要靠自主地去学。
原来我们的学习更多的是线性的学习,现在我们更多的是非线性的这种学习,原来我们更多的是系统性的学习,现在更多的是这种散点这种学习,原来我们是以知识本身的学习为主的,那么现在更多的是从启发性的,更多的是交互性的,更多的是创造性的。
而博物馆实际上它是一个场,它是一个环境。在这个场和这个环境里面,能够让我们的人最本身的求知的欲望得到激发。
比如说一个孩子,来到了一个博物馆的展厅里面,他会自然而然地想要提出这些问题:这件东西是什么?这些东西跟过去人有什么关系?跟我们现在有什么关系?它怎么被会被造出来的?
但我们在学校里的环境和教育,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学校里面老师会告诉你,今天我们上哪一课,我们有一个这样一个课程大纲,这个课程大纲里面我们有一个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我们去完成。这时候,学习这件事是被动的。
在博物馆这个空间这个场域里面,人们的这种探求未知的冲动和这种好奇心,是我们觉得最为珍贵的东西。
B:博物馆教育,教的是什么?
C:博物馆教育,教的其实是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知识。比如你在上博这样一个以古代艺术为主的这样一个馆里面,你能学到很多中国古代的艺术、历史、文化,也包括我们现在的一些文化。这个是知识层面的东西。如果你去大英博物馆,那么你能学到和了解的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不同的博物馆对知识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科技的、艺术的、经济的...第二件事情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技能,方法。这种技能和方法,本质上是我们这个人,面对未知,面对新问题,面对旧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包括一个人思辨的能力、诘问的能力、发现探索实践的能力。
博物馆教育想要教的,更重要的是第三件事,那就是生活方式和态度。也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全人教育。这些态度,会让我们这个人他变得跟其他人不一样,会人变得有厚度,有“意思”,有自信。事实上,文化自信它不是一个国家的一个事情,它其实是一个一个个体的事情,是对于自己的认同,是对于自己的自主的选择能力的一种认同。
我举一个小例子,我们原来有一个上了我们亲子教育课程的一个家长,给我们发过一条微信。现在有的学校幼儿园升小学都是要面试的。她儿子去面试的题目都很怪,面试官问了很多问题,小朋友被问急了就直接就跟老师说,老师你问的那些问题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恐龙是怎样的,化石又是怎样的...说了一通在博物馆里学到的东西。
这就是自信,他不会觉得你问的那些问题他不知道,他就不行了。他会告诉老师,自己知道很多东西,只是你没问而已,而且我觉得我知道那东西还蛮重要的,不管你们将来要不要,收不收我,我都是觉得我不比其他的小朋友差。
B:您刚才提到的博物馆教育教的这三件事情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C:这三个层次的内容是分不开的。你不能说孩子一点知识都没有,什么都不知道,然后你就盲目自信,认为自己都是对的。那就变成无知了。一点学习的技能和方法都没有,也不可能上升到人生态度的层次。
所以虽说这是三个层次,它也是三位一体,他们的关系有并列,也有递进,在整体来说,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在这个博物馆里面,实际上跟我们在学校的一个非常大不一样的地方也在这里。它其实是回归到人的这种学习最舒服的这种状态。
所以我有的时候跟很多人讲,我们这种博物馆的教育博物馆的学习,不仅仅是跑到我们的展厅里面去看各个展览,去我们的线上平台上面去看一个课,或者参加我们这边一场什么亲子活动来听一个讲座,这些是教育。在博物馆的咖啡馆、花园里里面坐着发发呆,也是教育。这个场域会让你整个人沉静下来,会让有时间有空间去思考自己。
从逛博物馆,到博物馆教育
B:很多人认为到博物馆就是来学知识的,您怎么看?
C:不只是对博物馆教育,是对我们所有的教育,很多家长的认知都是停留在第一层。
家长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是,学这个什么用处?孩子到一个大学里面,为的只是工资增比人家高了2000块钱,或者你的职位比人家稍微高点吗?不是。一个好的大学对一个个体而言,是给了你更多的可能性。教育也是这样,好的教育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而博物馆教育,就是让孩子在这种自主的探究学习、发现的过程当中,逐渐实现知识、技能、态度的升华和转变,从而拥有拓展人生可能性的态度和能力,拥有由内而外的自信。
这种从内而外的自信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滋养的,是需要很深的根的。我们现在的家长老想着,没根我就要孩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是没有根的树是一刮台风是要倒的。
人的自信不是靠你知道多少东西,恰恰相反,是你不知道的时候你还拥有自信,是你没有这么多钱,没有这么高社会地位的时候你还有自信,过着自己觉得很舒服的生活,而不是被迫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这种自信会让孩子敢于拓展各种可能性,否则孩子的道路就只有一条,而这条路是世俗、是旁人替他选的。
所以教育这件事情最怕的一件事,是程式化。程式化潜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比较。而这个比较会让你觉得你不得不用这种教育模式。当然有人会说经过大家选择出来的某些模式,它可能是相对而言比较有效率的。但是实际上人不是单纯以效率去考量的一种生物,教育应该是很个人的一件事。
B:父母带孩子来博物馆之前应该怎样准备,才能实现不止是知识层面的收获呢?
C:家长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在去之前多体验、多看,发现自己的兴趣,把自主权交给他。
举个例子,我小时候会读很多的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但你要知道我小时候,80年代希腊罗马的书真的就是只有希腊罗马故事集,最多再去读读荷马,读读奥德赛。而且都只是文本而已。那个时候没有网络的,没有更多的途径,更加不可能看到大英博物馆的希腊古希腊展。
你内心深处,会有这样一个想象,奥德赛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妻子佩佩内洛普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你会成长,你会读更多的书,终有那么一天,你可能会跑到雅典卫城博物馆,你会到希腊的那个国立的考古学博物馆,你会到大英博物馆,你会看到帕特农神庙的一些东西,会看到那些希腊的古瓶。看到这些你会想到你之前读过的荷马、奥德塞,你会把你自己当年的那些想象和现在眼前的这些艺术品产生一种关照和印证。
这种关照和印证,会给你一种感动,这种感动会让你觉得在这个世界上面,只有你这一个人,能够享受这种感动。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会有一些不同的出发点,不是说你每个人都要去关心古希腊,也不是说你每个人都要去关心什么矿石标本,都要去研究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我们希望人们在博物馆里面所邂逅的这些东西,会变成自己生命里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产生那种感动,从而让你的生命变得厚重起来。
B:如果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但网络分散了太多孩子的注意力怎么办?
C:把这个自主的选择权给他,不是让孩子真的随心所欲,每天都在看电视、打游戏,最后电视和游戏变成了他们的生命的全部。时间是用掉了,但是书没读,什么都没有学到。
我们的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其实相当一个交通警察。我们要告诉和监督孩子不要超速,不要醉驾。孩子超速时我们交通警察就要出来提醒孩子开得慢以点,孩子醉驾时我们要告诉他们,你这样是错误的,不行的。
那么至于小朋友这辆车,他是往东开还是往西开,走高速公路还是乡间小路,你让他去。乡间小道,有乡间小道的风景,高速公路有高速公路的效率。所以我觉得家长他其实是一个有点像交通警察这样的角色,让小朋友自己做选择,但我们在旁边也要给他们一些引导。
博物馆的优势也在于,不同的人,在里面都能找到他要的这个东西。特别懂的人旁边可能就站了一个特别不懂的人,但是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我前面讲的那种拥有灵光乍现的感动的人,和逛博物馆的游客,他们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所以我觉得家长他要做的这件事情,实际上是跟他小朋友强调一点,这个地方你要去,你去了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是路过。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外滩教育”,作者张燃,编辑李臻。原标题《来这里玩上一天,孩子不用教就会学》。文章内容有删减。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