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要不要买学区房?
这取决你在哪个城市。
如果你在杭州。
目前家长普遍反映公办小学软硬件都不如民办,如果想要让孩子进民办,是不需要学区房的。
如果你觉得民办不好进,那么通过入手公办学校的学区房买个安心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两年因为人口的增多,这个确定性也变得不这么确定了,一定要提早买。
今年学军的学区房提前入户两年多的,已经进不了学军小学了,文三街小学学区房提前入户3年的,也进不了文三街小学了。
要注意的是,因为杭州没有重点公办初中,所以学区房只管到小学为止。而从我身边的人来看,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初中,与他在上什么样的小学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你在北京,那要看你在哪个区。
海淀区买了学区房顶多保证进个重点小学,能否进重点初中全靠小孩成绩和综合能力,和学区房基本没关系,因为海淀六小强除了十一的三三制班,都不参加派位。登记入学是有一点名额,但是好学校全区只给40个名额,可以视为没有。
西城区的学区房就好(所以才如此之贵),因为优质初中既多又参加派位,一套学区房可以从小学管到初中。准确地来讲,西城区没有学区房——只要在西城区内,就是学区房,因为教育资源已相对平均了。
据说海淀区以后重点初中也会增加派位名额,教育资源较弱的朝阳丰台大兴通州最近也建了不少名校分校,教育公平化和平均化是未来的趋势。
不管你在北京、上海,还是杭州,不要过分夸大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作用。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及开发兴趣潜能,这点,有心力的家长也可以做到。
此外,幼儿园和小学的另一大作用,是能提供孩子一个游玩和社交的场所。所以,虽然我没上过幼儿园,小学也上得颠沛流离(其中五年换了三个学校),我还是建议大家让孩子正常上幼儿园和小学。
但是,不要迷信所谓的贵族幼儿园和贵族小学。在中学阶段之前,在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方面,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不同学校之间,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重大差别。即使有差距,你也要区分清楚:这是生源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差别,还是学校起的加工作用?
总结:有没有学区房,可能没你想的那么重要,但上学近还是挺重要的。
上公办还是民办?
这一点上,我的看法有点邪门:目前在国内,民办主要是应试教育,而公办反而有利于素质培养。
原因是,民办的功课压力太大了,没有太多空白留给孩子和家长去因材施教,在孩子学习专注力和抽象思维充分发展之前,过多过难的学习任务有时还相当有害,让他/她对学习生畏,丧失热情。
经过调查,对于小学生,若论最讨厌的学科,大多数人会说是数学。不是数学真的讨厌,而是数学学得太快了,太难了,总是遭遇挫折,总是感到沮丧,所以就招人讨厌了。
原先花生最喜欢的学科是数学,但是因为海淀区小升初奥数基本绕不开,所以也只好让他从五年级开始上奥数。上了一年,再问他,你最喜欢的学科?他说,语文和英语。
看!在兴趣降级上,兴趣班的作用多明显。
花生妹妹也上过一段时间奥数,但是她明显畏惧和讨厌,一到上课前就出冷汗肚子疼,我就赶紧叫停了。
如果你孩子开始不喜欢某门学科,试着降低难度和减少练习数量。而一般父母做的,反而是增加难度和练习,那抱歉的说,你的初衷和最终效果只能南辕北辙了。
面对奥数里的数论,我对花生说,算了,我们不要这个分了,如果考到就放弃吧。
当然,主要因为我也不懂……
数学这门学科,也是可以培养兴趣的,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再去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并且会灵活运用。别贪多,学一项,吃透一项,能把学校课本上的东西都学通,已经很了不起了。
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管小孩,公办是个好选择,因为放学早,作业少,大量课余时间可以自主安排。
花生课外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大量阅读,每天坚持上半小时英语口语网课,在重点初中面试环节上占了优。
花生妹妹在学校乐团练到黑管首席,在花了很少金钱的情况下,水平在同龄人中已经相当不错。
如果家长没时间,不能合理引导孩子的课余时间,交给民办就相对更好些,作业很多,老师管的比较牢。
到了初中也是如此。北京大致还是公办的天下,民办是上不了好公办时的有益补充。上海和杭州民办口碑较好,学校硬件也较好,但也主要是应试教育,学校里作业多,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少。
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都要尽量利用学校里免费或便宜的优质资源。
比如说花生加入了校篮球队,不用花钱,却起到了一周三回课外兴趣班的作用,还让他能和班级外的同学交朋友。
花生妹妹加入了学校的乐团,也是一周练三回,还有演出前加训,假期训练,大师班,专业小课,各种表演和比赛,不需要培训费。在集体中学乐器,互相学习和促进,更有积极性,也培养了团队友谊和合作精神。
总结:公办给了你素质教育的时空,民办包揽了应试教育的责任,要看你孩子的特点,你的教育理念和时间精力。
那国际学校呢?
要知道,一进国际学校,是无法回到应试道路的。所以,出国留学是一定的了。
除了要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教育预算,更重要的是:要有清楚的出国留学目的。
如果以后要在国内发展,出国留学的必要性就不是那么大。开阔眼界什么的,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或等上了班也行。
去美国还是英国也要在初中前就想好,因为涉及到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
1. A-level
英国的高中课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A-Level课程证书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相当于英国的“高考“。
2. AP
全称Advanced Placement,在国内被称为“美国大学预修课程”或“美国大学先修课程”。
3. IB
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Diploma Program),是由国际文凭组织(IBO)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课程难度大。
目前,全球有1000多所大学认可IB国际文凭,英国几乎所有大学包括牛津、剑桥等都接受文凭。美、加、澳等国家也视IB文凭为优良的入学资历。
相对于新成立的国际学校,办学10年以上,经过历史和口碑考验的安全系数会更高,当然也更难进。
但是,也别迷信国际学校。
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是不是没怎么听说国内国际学校毕业生进欧美顶尖大学的?反而那些重点公立高中的国际班,比如人大附,杭二中,每年会有几个考上常青藤的。
进国际名校是很难的,能进入国内顶尖重点高中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严苛的删选。
总体来说,在英国和美国读中学,进入当地优秀大学的比例,比起从中国考过去,可能性会高出不少。
但是美国顶尖大学,对华裔入学限制越来越多,就是在美国读高中的华裔,也是很难的。
当然,土豪怎么造都行,因为可以不在乎金钱成本。
然而,时间成本,人人平等。还有一个,就是身份认同感和父母的陪伴,这也很重要。
总结:读国内国际学校要慎重,投入产出比,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
要不要刷题?
从应试角度来说,在中考越来越容易的趋势下,与其拼最后的加分题,不如减少失误率。
关键是大纲里,和课本里,你每个概念有没有理解?背后的原理有没有真的搞懂?换了个面貌你能不能认出来?
对于非学霸来说,不要盲目刷题,即使刷了几千道题也未必能做出考试里的加分题——最多也就10分,不如花时间好好整理和消化课内的知识,以保证那110 分。
即使刷题,也是练习熟练度。
与其奢望加分,不如守住基本。
少刷点题,同理,课外班也要有取舍,剩下的时间可以多看书,多锻炼,多练特长,或参加课外活动。
就像小升初,大多数学奥数的人都做了“分母”,白白牺牲掉了。只有大约5%的“分子”才能靠奥数取得好学校的敲门砖。而他们中间的90%,以后再也没有用到过奥数。
在这点上,花生也走了点弯路,不过还好浪费的时间不多。
而那些五年级六年级学生手册全优的孩子,如果再有一两个三好,也能进入重点初中。
总结:高手才拼加分项,凡人比的只是失误率。
花生前段时间给我发了个搞笑文章,标题是《你是淡定妈,焦虑妈还是鸡血妈?》
我问他,答案是什么?
他说,你哪个都不是。
嗯?难道我还不够淡定吗!!!
嗯!这点他像我,就是给你一道选择题,ABC三个标准选项我都不要,我渴望自己找出一个新答案来。
在教育问题上,努力是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在某些时候,视野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再加上一点运气。
你要根据现有资源和孩子特点,有所坚持,有所放弃,走出自己的路,并且根据情况变化和孩子反馈进行调整。
记住,适当放弃是很重要的,因为做加法是人类的本性,而主动做减法是违背人性的。追随潮流人云亦云,会把你和孩子都搞得很疲惫,效果却不理想。
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学习和人生一样,从来不止固定的一条路,也不要随便拷贝别人的成功经验——它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这,才是生命的奇迹。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花生地”,作者安柏。文章内容有删减。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花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