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开学,学生们走进的不再是精心设计、装饰华丽、已经设定好课堂规则的传统课堂。
他们现在要和老师一起创建自己的课堂。这是创新型老师一开始就灌输给学生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我与他人合著的《混合学习在行动》(Blended Learning in Action)一书中,我们认为能动性是有效实践的标志之一, 并将其定义为 "给予学习者机会,参与学习过程中关键决策的行为"。我们可以在开学第一天就设定这个期望, 让学生在自己的环境中采取实际行动,表达心声。
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以及LINC(我与别人联合创办的咨询公司)与其他学校的合作过程中都发现了一点。共同创建课堂可以建立积极的课堂文化,它囊括了有效的混合式学习实践的五个标志性元素:个性化(Personalization)、能动性(Agency)、受众(Audience)、创造力(Creativity)和连接性(Connectivity),以下简称PAACC。
德克萨斯州的Megan Puckett老师经常向#BLinAction网络提供创意,她正在将PAACC付诸实施,并要求新生与她一起共同创建课堂。
在她所任的布里吉兰德高中,灵活的座位、令人放松的屏幕保护程序、音乐、电源插座和站台轮换的长短都是学生可以决定的内容。
学校距离休斯顿市区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这所新的公立学校刚刚成立二年。Puckett解释说,这也是她有余地尝试新鲜事物的原因之一。她说:“这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不用去关注别人在做什么。我的课堂很像一场促膝长谈。每节课结束后,我们都会反思,我会问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当学生看到别的班有特殊的椅子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可以有。Puckett会给他们弄一些柔软的,可以自由放置的金色椅子,他们很满意,甚至说:“这太酷了。”现在,他们每天都要自己选椅子,因为知道这是老师专门给他们准备的。这个小小的举动改变了学生的思考方式。在某些情况下,Puckett老师还允许学生自带椅子上课。
有了上述这个例子,我们感觉与学生共同创造课堂的可能性很大。以下是一些培养这种协作意识,以PAACC为导向的课堂文化的方法。
1.气氛和装饰
心声:学生们看到的不是事先布置好的,充满积极信息的房间,而是定下基调,为他们的发挥留出空间的一些标题。例如:我们相信…(需要学生自己填写空白内容)。
灵感:学生们可以从杂志上剪下能激励他们学习的图片,并把这些图片放入代表灵感的学习角或某一站,这是一种体现个性化学习的手段。老师们可以用这些图片建立灵感墙,或者把它们分类,建立相应的学习角。(例如:适合探索的冒险类图;适合阅读的图,等等)。
2.座位/学习空间
核心位置:老师主持讨论教室的核心位置需要哪些基本元素,并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学生会收到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写下座位摆放和房间布置等内容。
选择:老师可以将教室的一个角落分给学生,让他们轮流设计。他们可以自行决定那里的学习活动,可以用饰品装饰它,并在课堂上讲清楚这一角落的作用。
3.例程/预期
模型:老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来解释混合模型。从最基础的(例如,车站轮换)开始,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定每个车站的规则与期望,包括车站的外观、感觉、声音等,直到他们完全脱离老师的帮助。
同伴支持: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类型的课堂作业,有助于学习成为课堂的焦点。学生可以申请列出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并参与思考工作时长和轮换方式。
数字契约: 引导学生创建数字契约,是混合式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不应该使用已有的政策,而应该促进大家合力创造政策。
过渡点/选择:在混合式学习中,很多过渡点都要作好计划,包括何时进入课堂,何时开始或结束某一站的学习,如何在站点之间轮换。一般情况下,这些过渡都是由程序和计时器决定的,但有时候一些选择也会使过渡过程更灵活。例如,你可以设计一个系统,所有站点都列在墙上,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移动的位置,记上名字,来表示当前位置。
在Puckett老师的课上,学生还想影响车站之间的轮换,并得到12-17分钟时间,但他们认为时间太紧张。
“学生第二天就会看到换乘车站的变化。这些变化要通过声音传递给他们(比如口哨),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所有声音都很重要。”
Puckett致力于有意义的学习,这使她成为2011年中学年度最佳代课老师和2013年索尔德中学重点教师。她送给老师们一条让她觉得印象深刻的建议:“如果你不记得上一次在课堂上失败是什么时候,就没有足够承担风险的能力。”
开始共同创建课堂的最佳方式是,简单地尝试其中一种策略。
开学第一天就为学生能动性制定标准,我们可以为自己和班级创建个人责任文化。这是一个机会,从规划房间到规划学习方式,能够使学习更严格,更梦幻,更引人入胜。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智能观”编译,原文来源Getting Smart。原文作者Tiffany Wycoff。原文链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智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