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芥末片场 | 用十二年记录少年时代的生活碎片

作者:东瓜 发布时间:

芥末片场 | 用十二年记录少年时代的生活碎片

作者:东瓜 发布时间:

摘要:生命就是未知与不同。

p2187433008少年时代_meitu_1.jpg

(《少年时代》剧照 配图来源豆瓣电影)

【芥末片场】是芥末堆推出的电影赏析栏目,以影评形式为读者甄选具有教育意义的优质电影,挖掘电影中的教育内涵,揭示教育的生活性、社会性和哲理性。

芥末堆 东瓜 10月6日手记

今年国庆,堆里的作业是写影评。这不是我的专业领域,在选电影时我就感到纠结,第一次把自己的喜好分享到文章上,作为一个经常要考虑大众需求而写文章的人不免感到害羞。那么,如果要我推荐,我会推荐什么呢?

那就是这一部用十二年拍摄的电影《少年时代》了。

别误会,这并不是一部纪录片,它是有剧本的,只是制作方十分有心地将跨时十二年的荧屏时间复刻到了生活里。这部用时十二年拍摄的“青春片”也用了同一批主演,电影围绕主角Mason,记录了他从6岁到18岁的少年时代以及他的亲人们的生活变迁。巧合的是,在电影中饰演Mason父亲的演员伊桑·霍克也在《少年时代》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另一部以同主创跨长时间线为名的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后》、《爱在午夜降临时》三部曲中参演。

p2271429372.jpg

(《爱在黎明破晓前》1995)

如果说《爱在》系列讲述的是爱情,那么《少年时代》则用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讨论了人生与成长这一命题。在这样的电影中,故事成了配角,电影宛如一场人生实验,故事的主角才是真正的主角,电影更像一场渗入场景的大讨论,从孩提时代的困难与成长,到父母婚姻、政治、性以及生命的意义感等话题都被影片一一展现,不说教也不矫情。

尊重生命的不同表达

因为故事并不是主线,时间才是,所以每个人都可能在这部片子中看到不同的东西,相同的,影片里每一个个体也都是独特的立体的人,尽可能地倾听和表达尊重也是我在里面感受到的第一个暗示。这件事在影片的第一幕就有所体现。

影片最开始是母亲去接6岁的男主角放学,在车上,妈妈与儿子开始了一段这样的对话。

妈妈:“今天过得怎么样?”

Mason:“很好。”

妈妈:“我昨天和老师聊天很愉快,但她说你没有交作业。我和她说你都有做,因为我每晚都检查了,但她说她在你书包里找到一堆皱巴巴的作业纸。”

Mason:“她又没要求交。”

妈妈:“宝贝,她不需要要求,你应该自觉交给她。然后她说你弄坏了她的卷笔刀。”

Mason:“我不是故意的。”

妈妈:“但是她说你在里面塞了很多石头。”

Mason:“我以为既然能削铅笔,那也可以削石头。”

妈妈:“……好吧 那你需要用削过的石头干什么呢?”

Mason:“我想做一个箭头用来收藏。”

妈妈:“……”

在这场谈话中,母亲的每一次诘问都换来了儿子出乎意料的答案,能看到,问到答案后母亲没有深度聊下去,她或许不擅长与对方进行精神沟通,但是都尊重、信任儿子的答案。

在电影中Mason与亲人也是如此,他们是十分不同的人,但都独立,并尊重别人的生活。

Mason的母亲与父亲在十几岁的年纪就冲动生下了女儿,只好结婚。到了23岁,他们又在准备分手之际不慎生下了Mason。父母的感情冲突就在于父亲还希望自己是叛逆少年,他依旧沉迷披头士,参与乐队演出,去各地游玩,泡酒吧,而母亲却在有了孩子之后背起了责任,再也没有自己的时间,把生活完全奉献给两个孩子。

那个时候,在母亲看来,父亲是不愿负责的“孩子”,而在父亲看来,是生下孩子的错误导致他们的生活变得很糟糕。矛盾终于在Mason六岁时爆发,母亲决定与父亲离婚并带着孩子搬去别的城市。在往后的十二年里,母亲再婚两次,又离异两次,可谓情路坎坷。虽然在感情上多次受挫,但她在事业方面却做得相当不错,与Mason父亲离婚后,她坚持回校念书,后来又在大学任教,并出书,在影片中,她是独立女性的象征。

而父亲也在兜兜转转中慢慢从音乐的世界走出来,有了工作,成为了保险公司的员工,开始明白生活应当建立在物质上的道理。但他在业余时间依旧弹吉他作曲,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的呢?他们并不防备孩子,而是坦诚与孩子沟通。

时年六岁的Mason问母亲是否还爱父亲。母亲带泪温柔地说:“我还爱他,但是我们并不适合在一起了。”

而女儿也曾怀疑过父亲的真心。

女儿:“我只记得那时候你对妈妈大吼,她在哭。”

父亲:“你不记得我们一起去公园度假的日子了吗?”

女儿:“不记得了。”

父亲:“你有没有想对弟弟吼或者很生气的时候,但是你知道你仍然爱他。”

离婚一年半后,潇洒的父亲开着他的跑车从阿拉斯加归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见到了北极熊,但是他开始慢慢进入父亲的角色——雷打不动地每两周与儿子女儿度过周末,并擅长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对话。

那么回到本段最开始的那段对话,如果你的孩子往老师的转笔刀里装小石头,你会如何应对呢?事实上,Mason没有说谎,在Mason父亲回来后,剧情产生了呼应。

A2B8971F9F3047EBB3C37602A65E7C81.jpg

(Mason收藏的石头箭头)

当父亲从阿拉斯加回来,每两周带孩子们出去玩后,两个孩子渐渐与父亲沟通增多,一次父亲送他们回家,Mason迫不及待地向父亲展示了自己的石头箭头。虽然可能只有Mason自己知道这些的意义在哪里,不过如果家庭的环境不够包容,尊重,可能每个人都很难慢慢找到自己,坚持自己。

意义感和里程碑

让我们把目光再放回石头箭头上,在我看来这像是一个隐喻——路标。

幼时的Mason并没有多少自我意识,只是单纯喜爱收集,到了高中,Mason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诘问,关于时间,关于存在的意义,关于方向。其实不只是Mason,在这部以时间为线索的电影里,电影中的很多人也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他们就像生活里的我们一样,一直在找一个终极答案,一个路标,或者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人生里程碑以后怅然若失。

Mason第一次流露出这样的思考是对自己喜欢的女孩。

p2232908053_meitu_3.jpg

(夜晚的谈话)

在一次聚会上,Mason对女孩一见钟情,随后两人有了这样的对话。

Mason:我只想做我想做的事,和喜欢的事,我觉得这样才是有意义的。

女孩:只做自己喜欢的事一定有意义吗?

Mason:我觉得比起制造人,这个社会做的事成本更低,就是把人变成机器人。

女孩:怎么说?

Mason:成千上万的人都差不多,大家只是活着而已,而且还会自我保养,迭代,会天天干活。

此后,Mason又注销了facebook,甚至觉得人的大脑开始在听到私信铃声响就会分泌多巴胺这件事就佐证了人被编程一事。虽然这样的思考有些偏激,但是也是少年时代的我们才会拥有的念头。然而,对于时间的思考却是不会随着少年时代过去而过去的。

在Mason准备去大学,在家收拾东西的时候,他一向理性的母亲没有忍住哭了起来,但这样的哭泣并不是因为舍不得。这一场戏也成为这部电影的经典镜头。

p2198029986_meitu_4.jpg

(母亲看着Mason搬家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母亲并不是在感慨时光匆匆,她也在追问着自己的意义感,以为“会有更多”。就好像Mason的少年时代一样,每个人都渴望着和别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渴望着不成为普普通通的人,每个人都很迷茫如何走下去,但事实上,当我们从上帝视角去俯视剧中的每一个人时,你会发现,其实成为你自己就和大家都不一样了,母亲、父亲、儿子,女儿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复制的。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Mason又和父亲以及以为即将成为他女友的女孩讨论到了这件事。但是影片都没有给出这个大家都在追寻的问题的答案,毕竟比起答案本身,从各种角度思考,交流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Mason的父亲对于此的回答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即兴表演,看到儿子开始感受很开心。而Mason与另一位女孩的交谈使他意识到,或许人生不是创造一个又一个里程碑,那些并不该被定义成人生的路标,而是在某一瞬间,是这些moment抓住了人们,让这一个瞬间成为了永恒,人们永远活在当下的这一刻。

孩提时代的那些第一次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极易触发人产生思考的“青春片”,里面的每一段对话都是少年时代的必经之路。那么,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除了成长的意义性外,Mason的父亲也提供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回答范例,他可能在前期并不是一位负责任的好父亲,但是在后期,他可以称为Mason的精神向导,带着孩子体会了很多的第一次。

比如,在Mason小学时,曾经问过父亲,世界上是不是并不存在魔法,也没有精灵。这是一个看起来太平常不过的问题,就好像现在的父母不忍心告诉孩子圣诞节没有圣诞老人一样。但是Mason的父亲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了这件事。

你为什么觉得精灵是最厉害的呢?我和你说个故事吧:大海深处有一种巨大的鲸鱼,他们通过声纳感知周围,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唱歌,他们大到你可以在他们动脉里爬,那是不是也很厉害!

父亲也教会了孩子如何去沟通。在他最开始每两周接孩子度过周末时,孩子对他不冷不热,他意识到这样不对,并没有选择敷衍,而是直接把车子停在了路边和孩子沟通。他先提供了沟通范式,让孩子知道怎样是有效的对话,而后又促进孩子独立思考,让自己的亲子关系一直是亲切又独立的。这也一定程度启发着Mason学会去深度思考事情。

p2195335391_meitu_1.jpg

(父亲一翻心里话后,孩子们开始放开)

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少年时代生活碎片的记录,父亲带着孩子们认识政治,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战争和选举,带着孩子们去认识性,了解避孕,带着孩子们认识婚姻,认识物品所有权与喜好。父亲并不是说教式地完成这件事,而是会表露自己情绪地,甚至也会检讨自己的人生让孩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看着电影就好像跟着Mason一起又经历了一次少年时代。

那么回到最初,这部电影表达了什么呢?我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回答,只能说,这不是一部你看完后能获得具体答案的电影,它像一面镜子,也像一个工具,你可以在观影的时候聚焦于任何你想关注的细节,然后被启发,产生思考。

电影从这一大段一大段的谈话切入生活场景,你也能感觉到,其实思考比答案更重要,不是么?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芥末片场 | 用十二年记录少年时代的生活碎片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