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6年6月,晟道投资已经投出了不少耳熟能详的项目,比如江中食疗、蓝鲸界面、暴走漫画、易果生鲜、开始吧、北京四中网校(即龙之门教育)等。
作为武汉当代集团旗下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平台,晟道投资的投资领域包括文体、消费、教育、TMT,旗下管理规模超过 50 亿元人民币。与当代集团旗下生物医药、金融服务、泛文化和泛消费等板块上市公司有不少产业资源、资本的共享和对接。
资本寒冬来袭,面对资产荒,晟道投资的核心在于建立良性生态, 做“deal creating, deal making”--即把双方的牌合起来打,创造1+1>2的效果。
36氪对话晟道投资CEO薛宇宁,访谈整理如下:
资本寒冬之下,投资策略会有不同吗?
薛宇宁:资本寒冬之下,资金向头部集中,有钱的机构有三种:大的国企央企,头部基金(机构)第三种是背靠实体的企业。我们是背靠实业的集团,资源和资金会更稳定一些。投资策略不会变,还是围绕文体、教育、泛消费等领域,而且这些领域和当代集团有产业上的协同性。
资本寒冬,不仅市场上钱少了,而且项目的质量会出现分水岭,我们投资的节奏会放慢,我们把精力放在投后,以及整体资源的整合。
和其他投资机构差异化竞争的地方是什么?
薛宇宁:投后是我们最差异化的点,我们的投后思路是从见企业的第一天开始做。当代集团的 slogan 是“做卓越企业善意的合作伙伴”,我们有自己的一把牌,你也有一把,我们把牌合起来看怎么打的更好,一起创意共享、产业共享,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大。
反过来说,我们也做“善意企业卓越的合作伙伴”,无论是 deal creating,还是投后管理,我们能为企业做的事情很多,一方面我们有极强的意愿(willingness),大部分投资机构做投后管理的目的是帮企业做的更好,资本市场退出的时候回报更丰厚一些,除此以外我们还有产业协同。
我们希望把整个生态做大,核心是“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哪怕利益不是我的,我们也愿意去帮他们做。第二方面是能力(ability),我们看的赛道和当代企业均有产业上的协同性,我们有能力做到协同,这也是为什么可以投后做重的原因。
核心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薛宇宁:我们卡两头,一种是比较早期的,有商业模式有团队;另一种就是类似江中食疗这样的偏后期的项目。我们的逻辑是这样的:投资有个三角形很重要,团队、资本、资源。这个三角形是稳固的,占全三项任何的投资品都很好。作为基金,我们是资本的一方,所以看重团队和资源。
我们来画一个象限,横轴是强内部资源,纵轴是强外部资源,第一象限的项目肯定是好项目,可遇不可求,但回报不会高。三象限不用看;大量的企业落在二四象限,很强的团队,团队不只是人,还有它的过往经历、商业模式等;资源包括政府、政策、协同、产业等。二象限的企业,哦们帮他们补足内部资源,四象限的企业我们帮它补足外部资源,他们都可以到第一象限。
做这样的企业可以得到超额回报。即便不是我们投的,做了这样的事情,这家企业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们的资源,企业里的人也会成为我们团队的一份子。这样的事情,做不成是常态,做成是惊喜,所以要有极强的耐心,要坚韧。
对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的概念怎么看?
薛宇宁:消费不存在消费和降级,消费只有转移。拿水举例,过去喝自来水,后来喝瓶装水,开始喝雀巢,后来喝依云,这个是消费升级。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消费的转变,比如以前我们喝雀巢,现在喝价格差不多的农夫山泉,我觉得包装、理念更好,这不是消费升级,而是转移。
消费的转移是消费者心智的迭代,还有企业的引导,最牛的企业都是在引导。消费者是盲目的,是需要被引导的。现在教育投资这么火,人们都愿意砸重金在教育上,这是一个时代引导的结果。在大逻辑下,投资的企业是可以引导消费者的,让大众觉得这个产品是好的。
什么是理性消费?一线城市消费降级是理性消费,二线城市消费转移也是理性的,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仍然理性,这个不矛盾。理性反应在“性价比”,其实背后是产品带来的附加值。
在这样的环境下,哪些品类会比较有机会?
薛宇宁:我们比较看好的有这样几个方向:第一类是有精神诉求的消费,中国市场大,市场也非常割裂。十九大报告里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中国各个社会阶层对精神诉求的消费需求都在猛涨。精神诉求的消费有几个促进的原因,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人们有更高的精神需求。
简单说就两点:让我过的更开心,让下一代过的更好。具体来说,我们看好教育、体育,看好某一类的大众消费品,能引领消费者的心智,提供更多的精神附加值。
消费品类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样的?
薛宇宁:消费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从宏观角度来讲,消费永远没有脱离本质,就是人来买,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最终都会落脚到三个点:品牌、产品和渠道。长期来看,品牌是最重要的。
以江中食疗为例,中国几千年来接受食补的概念,在之前有几家企业有过尝试,比如加多宝、六个核桃、养乐多,但是尝试的不够。中国有100多种药食两用材料,可以排列组合出很多功能性的食品,而且没有医药的副作用。第一,食疗的领域几乎是空白的,第二,食疗的领域中对胃好的产品也是空白,而中国有两亿胃病人群,产品与需求市场相契合。第三,回到产品本身,米稀这个品类也是独家开发的。
回到我们之前讲的消费的本质:品牌、产品、渠道。食疗是一个品牌,而且项目在为食疗做延展、开发;产品使用了足量的药食两用的原材料,中医药的生产工艺做生产,临床试验做产品,中医的理论做指导,产品过硬;渠道按照快消品的渠道铺下去,这就会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发展前景。
真正好的消费项目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树立起了品牌,现金流很好,而必需消费品受经济周期影响也小,很多项目不需要融资。
教育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此类项目的投资策略是什么样的?
薛宇宁:我们长期看好教育这个行业,最近刚刚完成北京四中网校(即龙之门教育)的投资。说几个数字,国家每年对教育的投入是 3.5 万亿,民间教育市场的规模也是近万亿,所以教育整体是一个万亿的大市场,市场增速非常快。教育赛道的头部两家公司--新东方和好未来的销售额都是一百亿/年左右,而两家总和占市场份额不到1%。这说明教育市场大,竞争格局分散,增速快,每个细分的赛道都有机会,再出十家新东方、好未来这样的公司,都有可能,大的市场环境我们很看好教育。
另外,教育行业还没有定性。其他行业的玩法已经定了,而教育行业的玩法还没定,有公司可能跑出来,有机会做玩法的制定者。教育项目分几种,线下实体比如幼儿园、线下培训,这一类教育投资回报周期不慢,而投资回报周期相对慢的,比如线上英语,也有不同的退出方式。我们认为很快在各个细分赛道,都会跑出大的头部企业。
如何发现好的项目?
薛宇宁:还以教育来看,我们看三个核心点:1.稀缺品牌卡位。为什么要投北京四中网校(即龙之门教育)?教育行业的这个名字,就是极其稀缺的教育品牌。2.从产品来看,教育市场有几十万家相当规模的机构,但它们没有完整的课程研发能力。他们的机会在于,能为这些有市场但没有教研能力的机构服务,市场太大了,还有太多机会。3.和政策相关,我们关注新高考改革。一方面在语文赛道上布局,另外就是教育信息化,关注教育背后的大数据。
资本寒冬,有什么给创业者的建议吗?
薛宇宁:俗话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现在的情况是“高筑墙,广积粮,比谁先死”。广积粮就是能拿钱先拿钱,别管估值,高筑墙是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壁垒,因为行业洗牌后,还存活的企业就是厉害的企业,这时候有核心竞争力和充足的子弹,他们会比现在还好,乱世反而出英雄。
本文转自36氪,原标题《晟道投资:资本寒冬,我们做生态的建设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