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在演讲现场
芥末堆11月7日文,近日,在第五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分享了题为“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演讲。陶西平介绍,目前中小学课堂改革创新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这些变化仅在示范学校、课题研究上较为明显,从总体范围看,学校间的差距还很大。
其次,他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存在四个问题:课堂教学改革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学校领导难以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教学,更难以坚持走进课堂、关注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质量观以及由传统质量观形成的教学质量模式,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针对性、实效性比较差。
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四个成果
陶西平介绍,目前学校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一是模糊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界限。课堂不局限于教室,时间不仅限于40分钟。二是自主学习,部分学校开始探索让学生自由选课、自主学习,老师起辅助作用。
三是利用AI进行个性化学习。学校首先将几万个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点的大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加上几万个老师教授知识点的教学数据,最后找到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路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陶西平表示,AI辅助个性化学习对应试来说,已经可以拿出一些数字表明成效,但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然有待研究。
四是成长评估——大数据教育区块链。他认为,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可以把学生平时的数据积累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地。
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四个问题
首先是课堂教学改革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陶西平介绍,现在一些校长借用商业的蓝海、红海战略,专门打造出一个“特色”,但这个特色跟教学无关。
“虽然这些也可以搞得很火,但是归根到底主战场的问题没有解决。”陶西平认为,教育改革还是要集中在“红海”里,因为这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其次是学校领导难以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教学,更难以坚持走进课堂、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集团化办学的校长。
再者是传统的质量观以及由传统质量观形成的教学质量模式,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陶西平认为,常态课和研究课(示范课)存在较大反差。
最后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针对性、实效性比较差。他举例,前不久听过一节小学公开课,这节课讲的是乘法口诀,主题是“快速学”,主要是以做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乘法口诀表。课程结束后,45个学生正好把45个乘法口诀表格填满。课程中学生们非常高兴,是一个很活泼的课。
在课堂结束后,陶西平就问老师,乘法口诀表里是45个空格,你这个班怎么正好是45个学生?只见老师脸红地说,“其实我们班有53个学生,校长说那8个同学没办法处理,所以就没让来。”
深化课改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
基础教育的创新不能偏离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不能脱离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陶西平认为,深化课改要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落实规范要求与推进教学创新相结合。陶西平认为,常规课堂的特点是规范性跟不确定性的结合。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有相对稳定的空间(教室)、相对稳定的人群(老师和学生)、相对固定的时间(一节课)、相对明确的任务(教学任务)。
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跟主体性、教学设计没有严格的规范性、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还有教师的风格差异性和主导性以及教学效果的难以预期性。
陶西平认为,课堂的不确定性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创造的广阔空间,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落实教育规范性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改革的创造性。
第二,增长知识见识与增强综合素质结合。陶西平介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相对优势是双基优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水平比较高。但我国基础教育也有相对的弱势,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相对薄弱。
他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不应把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割裂,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应该将增长知识和增强综合素质紧密结合。
综合素质既要通过增长知识和见识提高,又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实践转化为基础综合素质重要的体现——习惯。而这个习惯包括三方面:反应倾向、思维习惯、行为习惯。
反映倾向是指遇见一件事情时,自然反映出来的价值判断。陶西平认为,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教育事业面临的最巨大的挑战。
他介绍,青少年目前出现了多重人格的现象。第一种表现在学生行为的无常性,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第二种是学生发展中的智德分离。学生智力水平不低,但是道德水平不高。所以很多学霸最后不仅犯错误,甚至犯罪。第三种是学生发展中的知行分离。学生的政治课考得很好,但是行为很差。第四种是学生年龄增长与道德成长的负相关。
因此,陶西平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成为青少年的反映倾向才是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取得立德树人的实效。
第三,应用教学技术和优化教学过程结合。在经合组织(OECD)2015年发布的全球首个15岁学生数字化技能评估报告《学生计算机与学习:促进彼此联系》报告中显示,学校还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在课堂上的潜力以应对“数字化鸿沟”,也未能培养每名学生拥有当今“连通世界”所需的技能。
此外,报告结果还显示,即使在信息技术教育投入巨大的国家,学生的PISA阅读、数学、或科学成绩也没有显著提高。最后报告建议,将21世纪的技术单纯添加到20世纪的教学中只会稀释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整合教学方面成为积极主动的变革代言人。
陶西平建议,教师首先要学会使用技术,其次要会用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单是摆个样子。
以瑞士为例,关于信息技术的投入分配是四分之一用于硬件建设,四分之一用于软件和资源开发,二分之一用于教师培训。“如果不把二分之一的钱用来培训教师,前面的钱就白花了。”瑞士老师这样说道。
第四,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每个孩子相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陶西平表示,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公平和质量。他认为最难的是“每个”,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陶西平认为,教师有责任教好每个学生,应当把努力探索教好每一个学生的途径作为自己的追求,而不是选择可以教好的学生。
同时,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应该采取达标加成长的评估方式,使每一个孩子、教师变得比原来更好。
最后,陶西平表示,最大限度减少对教师的自主性束缚,是校长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创新、回归基础的重要课题。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