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学校规模和公用经费——基于支出功能分类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拨款机制设计的反思

作者:中国教育财政 发布时间:

学校规模和公用经费——基于支出功能分类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拨款机制设计的反思

作者:中国教育财政 发布时间:

摘要:国务院多次发文都提到了小规模学校的办学问题。

57434810951533564.jpg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为了保障村小和教学点的日常运转,明确规定“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

随后,国务院多次发文都提到了小规模学校的办学问题,各地也遵照中央精神陆续出台了针对小规模学校的拨款方案[1]。2018年5月,国办27号文件《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专门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发文,再次重申“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

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日常运行一直是义务教育政策关注的焦点。利用2015年A、B两县近400所试点学校公用经费的数据[2],在简略刻画功能结构基本特征后,本文将以小规模学校的公用经费问题为例,探索教育支出功能分类对于政策制定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A县和B县的学校实际情况、记账方式有较大不同,需要特别谨慎以保持数据可比性。首先,A县在南方无需取暖,而B县在北方,取暖费是一笔较大的支出。B县试点学校生均取暖费155元,主要归入教学、非教学支出(食堂、宿舍)等功能科目中。如果考虑取暖费,B县的一级功能科目教学支出会增加36%。其次,两县中小学都有较大规模的附设幼儿园、学前班,但是在支出功能分类记账时处理各不相同。在A县,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的经费被归入附属单位支出,占公用经费总额的四分之一;而在B县,附设幼儿园、学前班公用经费被拆分到了各功能科目中,附属单位支出仅占公用经费总额的0.1%。

最终,为了确保分析对象的一致性,我们在公用经费的功能支出结构比较时,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仅比较归入教学、学校管理、支持性服务、非教学服务四个一级功能支出科目的公用经费,且剔除取暖费。(2)在计算B县生均支出时,学生数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和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的学生数合计;在计算A县生均支出时,因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的支出已经在一级功能科目“附属单位支出”中单列,故学生数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

640.jpg

黄斌、汪栋[1]综述了学校规模经济的相关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校规模越大,生均成本越低[2][3][4]。不过,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学校规模的扩大,会伴随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在短期内增加生均成本,规模经济只有在规模适度的学校才能实现[5][6]。

对小规模学校而言,由于学生规模远没有达到“规模适度”的程度,因此,可以认为——随着学生数的增加,生均成本会逐渐下降。遗憾的是,学校规模经济的研究只回答了生均成本“会下降”,却并不回答生均成本“是多少”。而要回答“是多少”的问题,理想状态下,我们需要明确不同规模学校的办学标准,再据此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而一旦从学理上思考学校规模和经费需求的关系,很快就会意识到,学生并不是唯一的成本动因(cost driver)[3]。在不考虑学校经费使用效率的情况下,公用经费的需求是学生数、班级数、教师数、建筑面积及陈旧情况、寄宿、供餐模式、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猜测:维护支持性服务支出更多与建筑面积及陈旧情况相关,而与学生数关联不大。理想状态下,借助功能分类对公用经费的分解,再明确不同功能支出和不同成本动因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特征更加合理地测算其公用经费需求。

1.png

目前的进展还未能达到理想状态。不过,基于对A、B两县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的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当前拨款政策的理解。将200人以下学校分为0-50人、50-100人、100-150人、150-200人四组。图1给出了不同规模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情况。可以发现,中央政府“100人以下学校按照100人拨款”的规定得到了较好的落实。50人以下组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最高,A、B两县分别达到了1966元和1558元。依据规模不经济的基本原则,随着学校规模的增加,公用经费生均水平应该不断下降。而从分组比较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在A县,100-150人组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仅为402元,远低于50-100人组的727元和150-200人组的652元;在B县,100-150人组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529元,低于50-100人组近300元,和150至200人组学校接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央“100人以下学校按照100人拨款”政策下,100人以下学校的公用经费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而100-150人学校成为保障最弱的学校。这一结果,与湖北省咸安区教育局参会者在2017年“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挑战及财政投入策略研讨会”上的发言相一致:根据他的经验,咸安100-150人农村小学是当前经费最为困难的学校群体!

[1]例如,广元市2017年规定,县、区政府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每年按20万元标准保底拨付公用经费,村级校点每年运转经费不少于5万元。

[2]A县参与试点学校179所,B县参与试点学校178所。B县属于东部较发达地区,工业较发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万元,公用经费主要来自本级财政;A县属于西部中等发展水平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3万元,公用经费主要来自中央财政。

[3]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一篇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driver)理论,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驱动的结果。

WX20181109-095951.png

*作者简介:田志磊,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春寒,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科研助理;赵俊婷,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财政”。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教育财政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教育财政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学校规模和公用经费——基于支出功能分类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拨款机制设计的反思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