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从北京到天津:非京籍家长的“教育游击战”

作者:9蛋 发布时间:

从北京到天津:非京籍家长的“教育游击战”

作者:9蛋 发布时间:

摘要:“至少现在,我们不用再为孩子不得不回老家高考发愁了。”

图虫创意-131623713815795286.jpg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芥末堆 9蛋 11月29日

李桐自称最迫切盼望孩子转学天津的那类家长。 她来自山西,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就业成家,至今已近二十年,户口却始终遥不可及。眼下,读初二的儿子即将面临中考。学校老师告诉她,由于没有户口,孩子即使参加中考,也不能被高中录取。无奈之下,李桐想到了天津。“天津离北京近,落户比北京容易,更重要的是一本录取率仅次于北京。”

和李桐怀抱相同希望的家长不在少数。打开家长社区“家长帮”天津分站,有关“转学天津”的讨论帖有近二十页,近五百条。而在相关微信群,讨论同样热烈。

屏幕快照 2018-11-28 下午3.05.01.png

图为家长社区“家长帮”天津分站

除了迫切的现实需要,今年5月,天津凭借“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入局“抢人大战”,宣布放宽对学历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的落户条件。此后不到一天时间,近30万人次下载“天津公安”APP,办理落户申请,“天津公安”在苹果商店App Store的免费App排行榜中跃升至前十位。

一系列因素混合下,天津仿佛一块磁铁,吸引着许多家庭。但在吸引之外,落户、择校、转学、适应同样是真实存在的挑战。

“来天津读书的孩子变多了”

“这几年向我打听经验的家长确实比以前多了。”一位早在2012年就已离开北京,落户天津的家长语气肯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到2016年,天津市普通小学招生数、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具体来看,2012年,天津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为50.59万人,2016年为63.12万人,涨幅约25%。天津市普通小学招生数则于2011年,从前期相对稳定的8万人左右,升至11万人左右。

屏幕快照 2018-11-25 下午5.44.38.png

天津市2010到2016年普通小学招生数、在校学生数统计(芥末堆制图)

以上数据的出现固然有“全面二孩”政策的刺激,却也离不开外来人口规模的增长。

从教育环境层面来看,据芥末堆梳理,天津市目前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4所,其中本科院校31所,包括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此外,2018年,天津高考报名人数5.5万,本科录取率约75%,一本录取率56%,仅次于北京。而在河南,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8.38万,在山东,2018年本科录取率约43%。

政策层面,受户籍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天津一向将流动人口视作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5月,天津市发布落户新政。新政提出,本科生40岁以下,硕士45岁以下,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只要持身份证、学历学位证,即可办理直接落户。流程也很简单:下载“天津公安”APP,注册后根据流程提示,选择落户类型和落户地,审核通过后去天津市任意一个行政服务中心开具准迁证即可。

屏幕快照 2018-11-25 上午9.05.54.png

“天津户口”百度指数

虽说政策是一回事,落地是另一回事,但如此大的政策改革力度还是瞬间抓住了许多人的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知微数据对所有参与“落户天津”事件讨论的微博用户的地域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落户天津”事件讨论的微博用户中,地域为北京的微博用户占52.2%,天津占9%。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一种说法:天津新落户人群,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工作生活在北京的外地户籍。

“天津好像是最好的选择”

在大城市人口控制背景下,非京籍子女入学难早已不是新闻。《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曾指出,2014年,北京对外地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的入学政策骤然收紧,入学门槛大幅提高。

留给家长的选择明显不多了:放弃工作机会,陪孩子回家乡读书;让孩子一个人回家乡,成为“留守儿童”;送孩子去北京的国际学校,然后放弃高考,出国留学;让孩子转学到北京周边的地方,例如天津、河北......

屏幕快照 2018-11-25 下午3.02.50.png

图片来源:知微事见

李桐用迷茫、焦虑形容当初做决定时的心情,“好像走哪条路都是对的,又都是错的。不知道每条路走下去结果会不会好,看不到非常确定的东西,每天睡不好觉,非常挣扎。”

她说自己和丈夫同样看重事业,对北京也有归属感,因此轻易不愿放弃工作回家乡。但让从未在家乡生活过的孩子独自回家,适应环境与学业的双重改变,似乎也不现实。至于国际教育,李桐说,一方面自己对这条路知之甚少,多少有些不信任。另一方面,一旦脱离传统公立教育,很难回头。“太冒险了,何况费用也不便宜,一年学费20万左右,还不包括杂费和课外活动费。”

似乎没有其他选择了,加之天津具备如此多的优势,李桐开始筹划如何获得天津户口,让孩子到天津读书。

一拖再拖的转学

选择之外,转学的时机同样关键。

张宁的女儿在高一时独自一人回老家读书,如无意外,她将在家乡参加高考。谈及“中道崩殂”的转学之路,张宁说,对于什么时间转学,自己和丈夫犹豫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时,孩子已经无法凑够三年学籍,失去参加自主招生资格。“孩子成绩不错,我们不想让她之后的路变窄,就算了。”

其实此前,张宁的朋友曾多次告诫她,有关转学总的来说只有一个原则:宁早勿晚。一方面,越早来选择权越多,越晚来限制越多。限制大致包括六年级不能转学;初一转学不能参加摇号、不能进私立学校;初二转学中考体育考试没有平时分;没有三年学籍不能参加自主招生等。各区情况不同,且都在变化。

“就算不看这些限制,只看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天津的好学校竞争同样非常激烈,好学校的学位从新生入学就满了,而且中途几乎没人转走,没有空位怎么能转入呢。所以去晚了几乎不可能去好学校。”

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具体落到每个人头上,又会生出不同的牵绊。张宁说,相比天津的偏应试教育模式,自己更认可北京的教育方式。在她看来,这是一种更灵活全面,更具启发性,也更偏向素质教育的方式。以课后作业和课外活动为例,从女儿读小学开始,学校就指导孩子写论文、做课题、做ppt展示,参加社团,孩子负担不重,开开心心,健康活泼。

“一开始想给她一个完整的童年,之后又想给她一个完整的青春期。虽然心里也清楚,再拖下去不光大人被动,孩子也难适应,但又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多读几年书,对孩子未来有好处。”张宁认为,自己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中选择了后者,“不过话说回来,孩子那段时间学到了多少东西、培养了多少能力,对未来有多少帮助,我不清楚。”

或许正是种种不确定带来的焦虑,让张宁在什么时候走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一拖再拖,最终延误时机。

归人与过客

而对于已经顺利将孩子转学到天津的高华来说,挑战主要在于和孩子一起,适应和教育轨迹一并改变的生活轨道。

“大人都怕换环境,更别说孩子了。他很不适应,很累,但没办法。”高华说,除了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业方面,京津两地在教学理念、教材、知识点、侧重点上都存在差异。“就拿英语来说,北京相对而言更重听说,天津更重语法。”

为了帮助孩子适应,高华为孩子报名了专为北京转来的孩子推出的培训班,放学后孩子会去那里刷题。

屏幕快照 2018-11-28 下午1.39.51.png

北京到天津通勤时间

除了孩子,家长也需要适应。相比妻子,高华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因此主动担负起每天通勤近一小时,往返于天津站和北京南站,照顾孩子的责任。“现在来天津也挺久了,只有通勤路线是最清楚的。每次往火车站走,说不清在回家还是离家,感觉在两个城市都是边缘人。”

高华的妻子也感叹,为了孩子上学,一家人分开了,作为母亲,自己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高华则宽慰她,现实就是这样,没办法。

“真的就是这样,悦纳吧。”他说,“如果连天津都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呢?至少现在,我们不用再为孩子不得不回老家高考发愁了。”

(应访者要求,李桐、张宁、高华均为化名。)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从北京到天津:非京籍家长的“教育游击战”分享二维码